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随堂达标验收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840604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随堂达标验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随堂达标验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随堂达标验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随堂达标验收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随堂达标验收 新人教版必修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一、选择题1“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的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D)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C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主体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解析通过洛阳城观察古今兴废,世事变迁,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故答案选D。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错误。B与题意不符。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C错误。2改革是动力,停不得;发展是目的,慢不得;稳定是前提,“冒”不得。今天,改革发展稳定彼此交融的态势日益明显,相互作用的趋向更加突出,必须在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全面改革顺利进发。材料

2、体现的哲理是(D)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相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ABCD解析“改革是动力,停不得;发展是目的,慢不得”,体现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稳定是前提,冒不得”,体现了相对静止的存在。这说明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正确,错误。“必须在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全面改革顺利进发”,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正确。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错误。3下列对漫画科盲分析错误的是(A)否认世界是物质的 离开静止谈运动否认运动的永恒性 否认规律的客观性ABCD解析世

3、界末日意味着世界运动变化的结束,显然,这一观点否认了运动的永恒性,也否认了世界是有规律运动变化着的。是对漫画的正确认识,不合题意;是错误认识,干肢相符。4下列与“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B)动就是静,静就是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动亦无静,无静亦无动动与静相对,都需要条件ABCD解析“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所蕴含的哲理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抹杀了动与静的区别,观点错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观点错误;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5温州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了,可水环境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人们不良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污染了一

4、些地方的水环境。温州市政府出台了温州市美丽浙南水乡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治水政策文件。将在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珊溪水源保护、“两河”整治等方面工作中寻求新突破。并向市民发出倡议:人人争当治水护水的宣传者、践行者与监督者。计划到2020年,温州基本能够建成美丽浙南水乡。请结合材料,运用“人与规律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温州市为什么要开展美丽浙南水乡建设。答案(1)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水环境有其固有的循环规律,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规律。市民不恰当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使水环境恶化,水质被污染是人们的活动违背客观规律的结果。(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温州市政府认识到水环境的恶化与人们的活动有关系,并向市民发出倡议,建设美丽浙南水乡有利于改善水环境,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造福人民。解析本题设问明确,要从规律的客观性角度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