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学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796502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霖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雨霖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雨霖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雨霖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雨霖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雨霖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霖铃》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霖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二)知识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三)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充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理解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2、体会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雨霖铃教学方法美读法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模式双主导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我曾在网上的对联雅座里和一位朋友对对子的时候,他

2、出给我一副上联: “狂风大作雨淋淋(雨霖铃)”,初看此联好象很简单,仔细琢磨才发现里面有个“机关” ,我对了一个下联:乌云漫卷天尽沙(天净沙) ”细心的同学们你们发现其中的“机关”是什么了吗 - 由此引出词牌名 -二、检查预习:、了解词牌(学生课前作好资料卡准备)教师简要概括后提出疑问过渡:在封建时代,歌伎是很没有地位的,是受歧视、受迫害的社会底层市民。那么作为封建文人学士的柳永,一个上层的文化人,与歌伎混在一起甚至谈起恋爱来,岂不是自降身份,自我作贱?这好像有点不可思议。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呢?2、了解词人(学生课前作好资料卡准备)出示多媒体教师简要点拨: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早年屡试不第,一生

3、仕途坎坷,生活穷困。经常出入娼馆酒楼,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他同歌伎的交往并不像浪荡公子,纨绔子弟之流的风花雪月,虽然身份不同,但在歌楼酒馆,他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地方。 正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在他的很多佳作中,很多取材于同歌伎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3、预习字词疑难生生对答教师预备内容:帐饮、无绪、竟、凝噎、暮霭、堪、纵三、听读全词感受离别第一步:教师范背全词第二步:学生初读全词,读准字音第三步:师生听多媒体范读师生共同探讨诵读要注意的问题:感情基调:悲戚低沉断句语意的连贯四、品读全词体味感情、学生分小组讨论重点分析上下阕写景抒情部分,

4、并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出示板书: 雨霖铃叙别前(实)情语:执手相看泪眼景语情景交合情语实写:寒蝉骤雨长亭兰舟虚实相济思别后(虚)景语虚写:烟波暮霭杨柳岸晓风残月2、学生观看 FLASH图片,进一步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3、根据词上下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送别场景或回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惜别事件。4、作者在本词中抒发了什么情感?他和我们的情感相同或是相似吗?(学生再次集体朗读全词,注意读出感情,然后回答问题)五、赏析名句体会意境、本词抒发了跟情人难舍难分的感情,从哪些词句最容易看出这种情感?2、还有几句不能直接看出与情人难舍难分之情,那么这几句到底有没有这种情感(引导学生赏析名

5、句,准确把握词中景物描写所起的作用)(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教师明确:开首这三句, 简单看,只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然而细心留意,景物特点: “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受,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 更兼雨后带凉意。 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 一阵骤雨过后, 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见这里着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

6、和感染力。这句要读得凄凉、落寞。(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教师明确:江面上,轻烟笼罩,浩淼空旷,傍晚的云气重重地下压,所以是沉沉的暮霭。给人一种压抑、郁闷的感觉。还没有离别,便想象行程遥远,空旷广漠中充满着漂泊无依的愁绪。 想到从此天各一方, 心情更加暗淡, 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这句要读出苍茫、孤独味来。(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此句中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给合之前所学,讨论3 分钟,谈谈看法。教师明确:关于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 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

7、, 且尽手中杯” ,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 “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喜时杜甫说: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哀时曹操为功业人才而愁,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的感慨。短歌行)愁时李白失意官场,说: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苏轼也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李清照思念丈夫时,说: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声声慢)王维送别元二,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关于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关于风: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总结:柳有“留” 意,残月西挂, 伊人不再, 晓风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回想整首词,指名背诵)六、集体背诵反复涵咏七、课下作业:学生分组为本词写一个脚本,然后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