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教科版科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73634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教科版科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三上教科版科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三上教科版科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三上教科版科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三上教科版科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上教科版科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教科版科学(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科学教学进度表 教者:马宗兰科目 科学 教学年级 三 使用的教科书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 上课日期 2011.8.24每周节数 2节 总节数 32节考试次数 周次 日期 课题 内 容 备 注 1 8.248.261我看到了什么2 8.299.21校园的数木 大树和小草3 9.59.91观察水生植物 植物的叶4 9.129.161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植物的共同特点5 9.199.232寻访小动物 蜗牛(一)6 9.269.302蜗牛(二) 蚯蚓7 10.310.7“十一”公休8 10.1010.142蚂蚁 金鱼9 10.17-10.212动物的共同特点

2、10 10.24-10.283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谁更硬一些11 10.3111.43比较柔韧性 它们吸水吗12 11.7-11.113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砖和陶瓷13 11.14-11.183给身边的材料分类14 11.21-11.254水 水和植物油的比较15 11.2812.24谁流得更快一些 比较水的多少16 12.5-12.94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占据空间吗17 12.12-12.164空气有重量吗18 12.19-12.234综合评估19 12.2612.3020 1.21.6学期总结总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一、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和分析。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

3、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标志着,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力图从教材设计的角度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效益,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更大的发展。2.体现整体效益的结构,构建了以活动为基础的整体框架,将内容间有独特联系的典型活动,组成一个教学单元,使它们在教学目标方面形成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整体,从而使学生认识的发展、探究能力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成为逐渐发展的过程,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贴

4、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注意从小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喜欢科学课,建立起学习科学课的信息。二、教学要求。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和“磁铁”这四个单元组成。1 “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个单元立足于引领学生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2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以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为目的,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从卵中孵化,经过生长变化成蛾,然后产出卵,最后死亡这一生长变化的生命全过程。3“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主要以水为例(水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物质),引导学生探究温

5、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4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很多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磁铁有一定了解,他们对继续研究磁铁有很强的兴趣,这是进行“磁铁”单元探究学习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本单元将从学生交流知道的磁铁知识开始,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三、具体措施。1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提高课程目标意识和识别知识课程潜能的智慧,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2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追求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本身深层次的理解,善于把各种目标综合地看成一个整体。3培

6、养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四动”能力。同时选择学生乐于探究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采用图文并茂且富有动感的电化教育手段,多方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益。4注重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辅导后进生立足于课堂,并为他们多提供实验的机会,促使他们去动脑、去学习、去练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自己在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5拓宽学生知识面,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利用时间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充实学生的课堂学习。增加学生亲历活动,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真正地动手动脑学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树

7、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2.过程与方法:(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学过程:一、引言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二、看照片上的大

8、树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三、回忆中的大树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

9、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四、观察真正的大树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

10、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2)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2.过程与方法:(1)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2)用简图描述树的整

11、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3)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教学准备: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教学过程:一、观察树木的方法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

12、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二、观察记录一棵树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 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

13、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 总 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 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

14、,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 参考。)5. 板书设计: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树干、树皮都有树叶、果实第三课 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3)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2.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小草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