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73044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内容摘要】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而罗贯中把曹操塑造成为一个典型的封建统治者形象。只要一提到曹操首先想到的是他是一个奸雄、阴险、奸诈、多疑的人,他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自私残忍的思想被刻画的入木三分。其实,曹操的人物形象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既有雄才大略和才智,又有无穷的贪欲和权势欲、收罗人才等方面的性格特征。【关键词】曹操、阴险奸诈、有胆有识、才华横溢、远大抱负三国演义是中国章回体小说中出类拔萃的长篇巨著。作者罗贯中把历史上的曹操描绘成一个权谋机诈、无比凶残的人物,使他成为典型的封建统治者形象。对于曹操的人物性格,要从多方面进行评判,不能只选取某一

2、点,下面从三个方面试析曹操的人物性格特点。千百年来,世人评论曹操,或曰:“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或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我以为曹操性格的特征,可用“奸雄”二字概括之。“奸”者,虚伪、疑忌、狡诈、残暴;“雄”者,志大、才高、多谋、善断。“奸雄”的确是曹操的主体性格,但却不是他性格的全部;他的全部性格要复杂得多,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他不仅是一个绝代奸雄,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和诗人;他既有“奸邪诈伪阴险凶残”的一面,又有胸怀大志、高瞻远瞩、雄才大略、气度恢宏的英雄一面。他经常表现出多疑诡诈,但有时也能坦诚待人;他生性残忍嗜杀,却又那么重才爱才;他一向心高气傲,却又能礼贤

3、下士;他经常表现出智谋过人,有时又显得固执愚蠢;他善于听言纳谏,从善如流,有时却又刚愎自用,拒绝良策曹操是这样由多种才能和多种情致构成的一个矛盾的有机体,一个蕴含丰富而深刻的艺术形象。 罗贯中把曹操这一人物放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和群雄逐鹿的战争环境中,不仅表现了“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的历史真实, 而且在塑造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时,始终着力表现其“奸雄”的主体性格;同时又不失时机地从各个侧面表现由主体性格派生出来的其他次要性格。在曹操的主体性格中,“奸”“雄”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对于曹操来说,“成雄”是其目的,“施奸”是其手段;不“奸”则难以成“雄”,不“雄”只“奸”,只能是个浅薄的坏蛋。大约

4、罗贯中也意识到这一点,尽管他有明显的“尊刘贬曹”的倾向,却并没有只写曹操的“奸”,更写了他的“雄”。从曹操第一次出场,就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一人物形象的设计和构思的匠心。作者不仅交待了时代背景,介绍了曹操的身世,描写了他的形象,还特别写了他性格的基本特征:“有权谋,多机变”,并用许劭等人的话,暗示了他的未来命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是曹操性格的“基因”,他的整个性格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也是作者为塑造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打上的底色,定下的基调,此后通过各种情节,运用各种手法,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曹操“奸雄”的性格特征。一、生性多疑、阴险奸诈多变的曹操。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每个人物被作者塑造的面

5、目清楚,忠就忠得义薄云天,奸就奸得狠毒无比。当读者读书的时候就可以见到每一个人物的立场分明,爱憎清楚。曹操是众多人物中性格最具典型性和鲜明性的特点,而且反差巨大。在作品一开始,作者便借用汝南许劭之口给这一人物定了“主导情感”:“乱世之奸雄”。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对人物进行虚幻、概念化的抽象描述,而是用大量生动的具体描写,使曹操这一人物赋予丰满可感的血肉。作品第十七回的叙述可以看出他的奸诈:曹操攻打袁术时,军粮短缺,操命管粮官王垕:“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士兵皆言丞相欺众。操欲借垕人头示众。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

6、勿虑也。”垕再欲言时,操早已呼刀斧手杀之,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始解。为了稳定军心,平息士兵对自己的怨恨,曹操违背良心下狠手杀死一个没有任何过失的人,他的奸诈狠毒让人不寒而栗。凶残而又狡诈,以狡诈施其凶残,这确是曹操的性格特点,这是智慧与恶德的交融。他的奸邪诈伪,有时表现为刹那间即改变主意,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而且“转”得不着痕迹: 却说武士拥张辽至。操曰:“这人好生面善。”辽曰:“濮阳城中曾相遇, 如何忘却?”操笑曰:“你原来也记得!”辽曰:“只是可惜!”操曰:“可惜甚的?”辽曰:“可惜当日火不大,不曾烧死你这国贼!”操大怒曰:“败将安敢辱我

7、!”拔剑在手,欲杀张辽。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操掷剑曰:“吾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座。辽感其意,遂降。这段精彩的叙写,非常传神地反映了曹操当时的内心活动和刹那间的思想转变:他欲杀张辽,是其真情;亲释其缚而敬之,也是实意。欲杀之,因其辱己,怒不可遏;亲释其缚而敬之,是爱其才欲为己用,理智战胜了感情;“故戏之耳”,则是欺人之语,这正是曹操的狡诈处。 然而,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奸邪诈伪阴险凶残的曹操,为什么竟会有那么多的智能之士和勇猛之将纷纷聚于他的麾下,并且心甘情愿为他竭智效死、忠心不贰?为什么他能成为三国

8、中最强的一雄?可见,奸邪诈伪阴险凶残只是他性格中的一个方面(虽然是很本质的一个方面),却不是他性格的全部;他的性格中还有更重要更主导的一面:绝世英雄的品格。曹操还是一个十分多疑的人,面对同窗好友亦是如此。最典型的事例是官渡大战时许攸前来投奔。“曹操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然后他说了一些话“愿即教我以破绍之计”,“可支一年”,“有半年耳”,直到许攸一下子拆穿粮食已尽,曹操这才愕然不已。许攸是一个真诚的人,他以诚相投,曹操却满口假话,不以真心对人,这就是奸雄之奸。二、重视人才、善于用人、有胆有识的曹操。三国演义之所以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就是带给读者许多的想象空间和各种各样

9、的思索及精神粮食。作者创作三国演义,并没有一味地拘泥于陈寿的三国志,而是通过自己所想所感,重新诠释了三国历史人物。作者在书中花了很大的笔墨去描写魏、蜀、吴三国的斗争。就争取人才的斗争方面,可以说曹操、孙权、刘备他们在争取人才这一点上,都是不遗余力的。曹操是一个懂得赏识人才且重视人才的卓越政治家,对于人才他极力搜罗,胸襟开阔,豁达开朗,作者充分表现了曹操所具有的这方面的性格优点。他作为政治家,是具有极大的政治野心,他的理想是结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里)”的战乱场面,实现“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的愿望,他就要实现这样的伟大理想。所以一开始

10、他就实施了长期的人才发展战略。在他起兵创业阶段,他就曾说过“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里他所说的“智”就是指谋臣,泛指谋略、智慧。“力”就是指武将,泛指军事力量。由此可见,曹操初露头角就十分重视人才,并把人才视为歼灭群雄的保证,就好比现代企业通过人力资源部门搜罗人才一样。例如,曹操在以袁绍为盟主的讨伐董卓的大会上,他很早就已看出了刘备与关羽等人非等闲之辈,而刘备早就被曹操认定成了心腹之患,但曹操并没有杀掉刘备,当刘备二次投靠曹操且都受到厚待便可见其重视人才,以诚待人。曹操的谋士也看出刘备之患,力主翦除刘备以绝后患时,曹操劝以“当今正用英雄之际,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人之心”、“除一人

11、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在当时那种汉末的动乱年代,曹操能与刘备“出则同舆,坐则同席,美食相分,恩若兄弟”,并将刘备推荐给皇上,尽管后来刘备乘截击袁术之机,取得兵权,叛曹而去,曹操却不深加追究,说道“彼既去,若再追,恐成怨矣。”小说中,关于曹操礼遇关羽的情节更是脍炙人口的文字,特别是在讨伐董卓的大会上,他极力支持关羽出战。关羽也不负众望,“温酒斩华雄”后,关羽的英雄气概顿时显现出来,也使曹操更加坚定信心,一定要收关羽为己所用,因而百般优待,以动其心。但关羽不忘前主,兄弟之盟,终究挂印封金而去,曹操众谋士力主杀掉关羽,这时曹操力排众议,不但不派重兵追他,迫其就范,还传令一路放行,并亲自为关羽送行。所

12、以关羽才能“过五关斩六将”成为经典。从这一事件的描写作者就是为了表明曹操爱才的优点,正如书中所写:“吾者已许之,岂可失信,彼各为其主,勿追之。”他还告诉张辽:“关云长挂印封金财贿不足以动心,爵禄不足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想他去此不远,我结识他做个人情,汝可先去请住他,待我与他送行,更以路费、征袍赠之,为日后纪念。”曹操不光是对谋士进行重用、赏识,他对自己武将的态度亦是如此。他在和张绣的战役中,典韦舍身救了曹操。曹操两祭典韦,并哭着对部下说:“吾所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是泣典韦也!”曹操是赏识人才,爱惜人才的。他的爱是真诚的爱,发自肺腑的。也正是由于曹操胸怀大爱,能谦恭下士,广招天下英杰,

13、所以他的帐下才汇集了许多的谋臣武将,人数之多,能力之强,“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了可能,刘备、孙权与之相比差了很多。曹操不仅思贤若渴,重才爱才,而且知人善任,能够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孙权对曹操的善于用人就很佩服,他说:“至于御将,古之少有,比之于操,万不及也。”曹操在知人善任上的确英特杰出。他每逢离开许昌,率大军远征时,就令足智多谋、老练持重的荀攸留守许都,以巩固后方,而将善出奇谋的郭嘉、贾诩、程昱等带在身边,让他们献计献策,供他参考选择,使他或克敌制胜,或转危为安;每有大战恶斗,曹操总是派典韦、许诸、庞德等性如烈火、视死如归的猛将披坚执锐,冲锋陷阵;而让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的张辽、曹仁、于禁、张颌

14、、夏侯渊等统率诸军,独当一面。其中派张辽、李典、乐进同守合肥,尤见其知人善任。这三人本就不和,让他们同守一城,岂不荒唐?但是曹操自有高见:三人平时虽有矛盾,危机关头则必齐心合力。当时合肥只有七千兵,而孙权则率十万大军来攻。曹操此时正率大军西攻汉中张鲁,距合肥千里之遥,根本不可能驰援合肥。正在危机之时,曹操派人送来“锦囊”一个,旁书云:“贼来乃发。”张辽开匣看时,内书云:“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乐将守城”。张辽立即明白了曹操的意图,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只有在敌人立足未稳之时,“出”与“守”密切配合,以奇兵袭之,打他个措手不及,方可转危为安。在生死存亡之际,三人的宿怨不熔自解,争先恐后,齐心协

15、力杀敌,结果大败吴军,几乎活捉孙权。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他的文臣武将认识了他的天才,承认了他的权威;他们赞叹他的“神机妙算”、“用兵如神”,更折服他的人格力量:其“奸”的一面令人生畏,其“雄”的一面令人敬仰乃至崇拜。三、才华横溢、远大抱负的曹操。曹操的才华不仅仅表现在用人方面,他的机智也是如此的聪慧。如上面所描述的在曹操征战张绣的途中,由于天气炎热,途中严重缺水,将士们都口渴难耐,军心涣散。曹操看到这种情况随即心生一计,便用鞭指着前方说:“前面有梅林,可取来解渴。”大家一听无不口内生津,便不知渴了,征战得以胜利,这便是“望梅止渴”的典故。还有一个用人的典范例子就是官渡之战,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

16、胜多的战役,正是由于曹操一向的人才政策救了他,也为他的事业成功奠定了基础。在这场战役中,他全依仗着自己的三个谋士刘晔、荀攸、许攸。曹操采纳了大家的计策,以计行动,最终取得了胜利。作为军事家的曹操更是有勇有谋,他的军事实践赋予他非凡的军事天才。他能够对各路英雄施展不同的战略战术,具有明锐的观察力和辨别力。书中第十二回曹操用计大破吕布于定陶。首先曹操率兵至定陶,却连日不战,引军退四十里安营扎寨。此时正值麦熟,曹操传令将士割麦为食。吕布一听到消息便引军赶来。当他快到曹操营地的时候,看见营地左边林木茂盛,就担心曹操埋有伏兵便退兵回去。曹操知道吕布已经回去,便对大家说:“布疑林中有伏兵耳,可多插旌旗于林中以疑之。寨西一带长堤,无水,可尽伏精兵。明日吕布必来烧林,堤中军断其后,布可擒矣。”第二天,果不其然,吕布正如曹操所料的一样中计战败,落荒而逃。由此可见,曹操对敌人的心理分析周到细密,他不仅统观大局,对自己营地周围的环境观察的也是细致入微,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