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我意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72912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自我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儿童自我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儿童自我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儿童自我意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儿童自我意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自我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自我意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自我意识官旭华综述石淑华审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妇幼卫生系(武汉,430030)摘要 自我意识在调节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意识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个性的形成, 同时也标志儿童个性的发展水平。 随着社会性研究的兴起, 儿童自我意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从定义、发生发展、实践性研究和促进措施等4 个方面, 阐述了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状况和进展。关键词 儿童 自我意识 自我概念1 概述由于研究的着眼点不同, 学者描述自我 意识时所用的术语也有所不同。从广义来说, 自我意识有称自我, 自我概念等; 从狭义来 讲, 有称自我认知, 自我知觉, 自我形象, 镜 像自我, 自我监控,

2、 自我调节, 自我评价, 以 及自尊等。实际这些只是自我意识的一个方 面或一个过程, 不能与自我意识同等对待。 简单地说, 自我意识是个体自身心理、生 理和 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 1, 即 是指 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 具体来说, 它包 含了人在实践中自己对自己、自己对自然、自 己对他人、自己对社会等关系的意识活动。动 物没有自我意识, 只有人类才有自我意识 , 自 我意识是人类意识的最高形式。 每一个正常 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意识到自己同别 人的关系, 意识到当时所处的情境, 体验着 当 时的情感, 并给自己下达各种各样的指令 , 扮 演自己适合的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 并且 保持

3、与之相适应的行为举止, 这一切都是建 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之上的。Rogers, Beck 和 H igg in s 等认为, 自我意识在调节心理健 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与个体的社会适应、自觉幸福感密切相关。知识与通过交往积累的关于自我评价知识协2 发生发展自我意识不是天生的。 婴儿最初没有自 我意识, 1 岁左右的婴儿学会走路 , 开始有了 区分自己动作和动作对象 , 区别自己和他人 的能力, 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 随着语 言的发展, 儿童开始用“ 我” 来称呼自己 , 这 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 1977 年 A m ste rdam 等人假设婴儿能识别自己时 就 进入了自

4、我形象阶 段。 1975 年 S laby 和 F rey 则认为性别角色认定也是自我形象的 一个重要内容。 尽管这些探索儿童自我意识 的方法有其局限性 , 但研究者们已成功地使 用了自我认知范式来探讨 婴幼儿的 自我意 识,并发现了几种相互支持的趋势。D ixo n用 镜子来考察婴儿的自我认知,报告了其发生 顺序:“妈妈”阶段(4个月);“游戏 伙伴”阶段(4 6个月);“镜像伴随我行 动而行动阶段(7个月);“畏缩阶段 (12个月),此时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和别人。L ew is m研究推测,在生命的头2年 中, 婴儿的自我认知存在 4 个重要进步: 3 个月以前, 最初的自我认知是对别人尤其

5、 是小婴儿形象的非习得性吸引; 3 8 个 月, 通过相倚性线索识别出自己; 8 12 个月 , 开始认识到自我的永久性; 12 24 个月, 通过特征本质来定义自我。 K ana 从儿 童的行为表现入手研究其自我意识的萌芽 , 提出 5 个指标: 对认知特征标准的识别 (19 20 个月 ); 对模仿示范动作的苦恼 (15 24 个月 ); 控制性微笑 (20 24 个 月); 向成人发号施令 (20 25 个月); 自我描述性语言 (19 24 个月)。L o ev inge r 自我意识的发展理论主要从 自我调节的发展过程来研究自我, 她认为, 自 我的各种调节过程就是自我本身。 丽西娜

6、的 自我意识交往发生论认为 2 , 儿童自我意识 发生的前提条件是儿童从个人经验中获得的调的结合。 国外有人将儿童自我意识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是自我中心期 (8 个月 3 岁); 第 二是客观化时期 (3 岁 青春期); 第三是主 观化时期 (青春期 成年) , 属于自我意识成 熟, 进入心理自我的时期, 其个性逐渐形成。F reem an 的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意识的发 展曲线是起伏变化的, 从小学到初中逐年下 降, 青春期后显著上升, 大学毕业后又开始 下 降, 到中年又再次回升, 然后随年龄增长 而平缓下降。 这种趋势发生的时间, 起伏的 高度因自我意识的内容不同而不同。 M arsh 研

7、究发现11 14岁是自我概念意识的最低 点o0个性是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多水平的动力 结构,主要包括自我意识、个性倾向性、心 理特征3大组成部分,各部分在发展过程中 不断相互作用、不断变化,时而增加一些新 的特质, 时而克服或消除一些特质, 使个性 各个部分整合、 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自我 意识。自我意识有如下几种功能:信息加 工功能, 人们对与自我一致的刺激特别敏感 , 有助于回忆和认知; 动机功能, 自我意识 能 推动人们活动, 人总是按照自我定义去不 断完善自己; 情感调节功能, 当人们接受 到 与先前自我意识不一致的信息时 , 原先的 自 我概念受到威胁, 产生消极情感, 为保护 自我 而

8、调节自我结构和内容 , 消除新信息冲 击带 来的不安情绪;环境和伙伴选择功能。自我意识包括 3 个层次: 对机体本身 及其状态的认识; 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 认识; 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识等心理 活动的认识。其基本形式是自我评价,自我 体验和自我控制, 这三种心理成分是与知 、 情、意的心理过程相对应而做出的划分。自 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和 主要成 分, 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重 要标志。自我体验的发展趋势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生理性体验向社会性体验发展。自 我体验能力的发展明显落后于自我评价能力 的发展。 人的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是自我控 制的基础。自我需要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在

9、 一定动机作用下,主体筹划完善行为的计划, 逐渐并选择行为方式 , 使自我调控行为得以 实施。 自我控制的动力主要来自外部力量转 变为内部力量, 使自我调控能力逐步增强。3 实践性研究自从 1890 年 Jam es 在其心理学原理 中首次提出系统自我意识理论以来, 许多心 理学家都曾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 关于自我 意识的研究, 早在达尔文时代就有, 达尔文、 提德曼和普莱尔等人都观察过婴儿对镜子中 出现自己形象的反应。但由于自我意识的内 涵和外延模糊而繁杂,测量工具效度不高,研 究结果缺乏一致性,使人们对自我意识的研 究价值发生了怀疑。后来,由于行为主义的 兴起,对其研究一度受到削弱。到20

10、世纪中 期,随着社会性研究的兴起,人们日渐意识 到自我意识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其形成和发展影响着社会性其他方面的形成 和发展, 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个性的成熟, 因此, 对自我意识的研究又一次引起了研究 者广泛的注意, 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直到 80 年代, 关于自我意识的理论、测量和研究 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尤其是多侧面等级自 我意识模型的出现 , 将其研究推向一个新的 高度。1984 年 Song 和 H att ie 提出 7 个因素的 自我意识模型, 首先将自我意识分为学业和 非学业自我意识, 学业自我意识又分成能力、 成就和班级三个方面 , 非学业自我概念分成 社会和

11、自我表现自我意识, 社会自我意识包 括家庭和同伴两个方面 , 自我表现自我意识 包括自信和身体两方面 , 这样使自我意识的 内容结构化、 具体化。西方有关自我概念与能力及学业成绩的 研究中, 较为突出的是 1987 年 Coop e rsm ith 的研究。 他用问卷、 评价、 谈话等多种方法 比较了三种自尊水平的五六年级的儿童, 结 果发现, 自尊与年级平均等级的 r= 0130, 自 我概念与 IQ 的 r= 0128, P 0105。 后来他 总结类似研究指出: “ 自尊与创造能力有关, 与参与讨论和表达意见的能力有关 , 与完成 任务的坚持性有关。高自尊者更易成为 领导者, 更为关心公

12、共事物而不是个人问题 , 极少神经质和焦虑。 高自尊者通常比低自尊 的人达到更高的智力水平 。 对能力的较 高评价可导致其对成功的较高期望, 表现为 激 起较大的努力, 结果产生出较高的成就水 平 。积极态度代表了成功的自我实现预 言, 消极态度导致失败和能力缺乏感” Coop e r smith的这个结论得到了其他许多研 究者的肯定。随着自我意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 点, 研究者们发现,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呈 正相关3 5,与孤独感呈负相关,并通过孤独 感与同伴接受性间接相关 6 , 与自我效能呈 正相关 33 4 , 与考试焦虑呈负相关 4 。很多因 素 7 , 如家庭的抚养方式、教育方式

13、、学校的 课业负担、 学业成绩、 学校及家庭的人际关 系, 以及个体所经历的种种生活事件, 都可 能会经过个体的认知整合而形成个体的自我 概念, 而弥散性地影响到个体心理与行为的 一般状况。有研究表明 7 , 自我概念与心理健 康各因子呈负相关 ; 与心理健康因子总分相 关最高的三个纬度是: 家庭自我、班级自我 和身体自我。 与自我概念关系最密切的是抑 郁, 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 这与其自我评价 相 互影响。研究发现 9 , 自我概念各分量表与 其 社会能力呈显著正相关; 除躯体外貌分量 表 外, 其他各分量表均与内向行为问题、外 向行为问题及行为问题总分呈显著负相关。 自我意识的发展受家庭环

14、境的影响 10 , 随着年龄的增大, 自我意识的改变也会反过 来影响到家庭环境oF lum认为通过书本知识的交流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过程 。 学生靠学习和与他人的交流来认识自己 , 发 展学业自我意识。 除情绪状态和学习成绩分 别影响情绪自我和学业自我外 11 , 反映家庭 自我的家庭环境也从多方面影响着个体自我 意识的发展。 其中组织性、 情感表达、 娱乐 性和知识性起着重要的交互作用。许多研究都表明自我意识与能力之间存 在着密切的联系。 但大多数相关设计研究难 以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以及什 么性质的因果关系。 实验性研究试图通过操 作有关变量 , 改变被试的能力自我意识水

15、平 和能力水平 , 从两者的动态变化中探索其相 互关系的实质。 使用角色改变的方法 (担任 低年级的辅导员),改善儿童的能力自我意识 水平,效果十分显著,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儿 童的能力自我意识水平与其能力水平有着显 著的正相关,角色改变组不仅能力自我意识 水平有明显提高,其言语Q也得到明显改 善。4促进措施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 , 而是在后天 的生活环境中, 在个体与客观环境, 尤其是 与 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 其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 康 个性的形成, 因此, 有必要采取有利措施 促进 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婴儿期: 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婴儿 认识到自己是动作

16、的主体 , 加强自身动作与 他人动作等价性的认识12 ;M e ltx)ff研究 揭示婴儿有延迟模仿的能力, 因此, 通过抚 育 者与婴儿的交往互动作用 13 , 可促进婴儿 自 我意识的发展。幼儿期 (主要是促进自我评价的发展) : 成人及时、客观、正确地评价是幼儿的评 价榜样。 在表扬成绩时要注重其为此付出的 主观努力。不断向幼儿明确行为要求,语 言或文艺形式应生动、易懂在集体活动 中进行教育, 及时给予评价, 同时引导幼儿 关心伙伴的言行 , 这是发展幼儿自我评价能 力的最好方式 21 。学龄期 (主要从自我意识来源的不同途 径加以指导和促进) :(1) 教授有关自我意识的知识。 如对低 年级学生提供有关的具体知识 , 对高年级学 生可适当介绍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