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按摩头部配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0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72471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按摩头部配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0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按摩头部配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0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按摩头部配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0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按摩头部配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0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按摩头部配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0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按摩头部配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0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按摩头部配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0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装订线长 春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纸序号(学号): 060250112毕 业 设 计(论 文)按摩头部配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0例姓 名学 院特殊教育学院专 业针灸推拿班 级02501指导教师2007年06月17日按摩头部配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O例摘要 失眠,中医学称之为不寐,长期失眠会影响正常的日间活动,损害生活质量,并大大增加患其他疾病的危险。一年来笔者用按摩头部配合归脾汤的治疗方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O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有效率达到90。关键词头部按摩 失眠 心脾两虚 归脾汤目 录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11.2 临床表现 -11.3 诊断标准 -12

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原则-12.2 手法治疗-1 2.2.1手法-1 2.2.1取穴-1 2.2.1手法操作-12.3中药治疗-2 2.4 疗程-2 3 疗效观察 -23.1 评定标准 -23.2 治疗结果 -2 4 典型病例 -2 5 讨论 -35.1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病因病机-35.2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状分析-35.3手法原理-35.4经络经穴功效-35.5归脾汤的作用机理-45.6体会-4致谢-6参考文献-7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由于睡眠时间不足或

3、睡眠不熟,不能及时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醒后常见神疲乏力,心悸健忘及心神不宁等,影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一年来本人采用按摩头部配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共3O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0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均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确诊为失眠(心脾两虚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最小年龄27岁,最大年龄53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达20年,平均11年。夜间睡眠均在3h以下,严重者彻夜不眠。以上病例均未发现妨碍睡眠的器质性病变。1.2 临床表现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食少,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1。 1

4、.2 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心脾两虚型不寐”的诊断依据制定:1.2.1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1.2.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神疲食少,四肢倦怠,面色少华等症。1.2.3 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2治疗方法2.1 治疗原则健脾养血,宁心安神。2.2 手法治疗2.2.1手法抹法、按法、一指禅推法、揉法、扫散法、扣法。2.2.2取穴印堂、神庭、精明、百会、四神聪、风池、神门、足三里、心俞、脾俞。2.2.3 手法操作2.2.3.1 患者仰卧位,医生坐于床头前,先用双手食中二指从印堂穴向两侧沿眉弓至太阳穴做轻

5、抹法5遍,再双手交替用一指禅推法自印堂穴推至神庭穴10遍;然后用拇指按压神庭穴约1分钟;2.2.3.2 再次,用单手一指禅推法“8”字形沿眼眶周围推5次;后用双手中指指腹从印堂穴沿鼻两侧经迎香上至颧骨,到两耳前做轻抹法5次,然后配合拇指配合按精明穴1分钟;2.2.3.3 然后双手用一指禅推法在头部沿督脉及两侧膀胱经循行部位从前到后反复操作5次,并重点按神庭穴、百会穴、四神聪穴、风池穴各2分钟;再用四指指腹于头两侧肝胆经循行部位做轻扫散法治疗3分钟;2.2.3.4 最后用双手五指指尖轻叩头部。患者取坐位,医生按揉双侧神门、足三里、心俞、脾俞各操作3分钟。医生在施术前一般要安慰患者,使其精神放松、

6、肌肉放松;另外在手法操作中,若患者有情绪波动,需要安慰,则让患者休息后再施术;手法要渗透、缓慢、柔和。2.3 中药治疗方药:归脾汤组成:白术(15克) 当归(15克) 白茯苓(15克) 黄芪(30克) 远志(15克) 龙眼肉(9克) 酸枣仁 (15克) 人参(15克) 木香(3克) 炙甘草(3克) 生姜(6克) 大枣(6枚)3失眠较重者酌加五味子、柏子仁以养心安神;加合欢皮、夜交藤、生龙骨以镇静安神。服用方法:水煎服30ml,日一剂,早晚分服。忌辛辣油腻之品。 2.4 疗程2.4.1 手法治疗:每天治疗1次,7次为l疗程,疗程间休息23 天,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2.4.2中药治疗:7日为1个

7、疗程,服用3个疗程。以上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一般23个疗程便能奏效。 3疗效观察3.1 评定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的“不寐”评定标准: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小时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小时。 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者。3.2 治疗结果在本组30例患者中,三个疗程内,痊愈9例,治愈率为30%;显效10例,占33.3%;有效8例,占26.67%;无效3例,占10%。总有效率达到90%。4典型病例女,42岁,2007年1月就诊。主诉

8、:失眠多梦13年,加重2个月。患者因产后失血过多而致失眠,病情反复。查:面色少华,倦怠少气,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中医诊断:心脾两虚型失眠。治宜健脾养血,宁心安神。以上法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5讨 论5.1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病因病机失眠是指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其证状轻重不一,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由于睡眠时间的不足或睡眠不熟,醒后常见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以及心神不宁等。引起失眠的原因较多,中医认为主要是内在因素所致,如情志所伤,久病血虚,产后失血,年迈血少或稟赋不足,心虚胆怯。其病位在心,主要病机不外心胆

9、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心主血脉,心藏神,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血的来源,由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所化生,上奉于心,则心得所养,神志安宁。但久病血虚,产后失血,年迈血少,心血暗耗,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景岳全书不寐中说:“无邪而不寐,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或思虑不解,劳倦过度,损伤心脾,脾气受伤,脾伤则气血生化不足,脾虚生化无源,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而致神不守舍,正如景岳全书不寐中指出:“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5.2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状分析由于心脾两虚,营血不足,不能奉养心神,心失所

10、养,致使心神不安,则失眠多梦易醒;心血亏少,心失所养,心动失常,故见心悸健忘;血少不能上荣而致头目失养,则头晕目眩;心脾亏虚运化无权,水谷精微不能滋养全身,故神疲、乏力;脾气虚,脾不健运则不思饮食,或饮食减少,面色少华、舌淡、脉细无力均为气血不足之象。 其中,具有心脾两虚型失眠典型诊断意义的症状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面色少华。5.3手法原理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故不寐与心,脑功能失调关系最为密切。头部穴位密集,用渗透、柔和、缓慢的手法按摩头部,可以起镇静宁心安神的作用。一指禅推法轻快柔和,在头面部操作具有镇静安神活血的功效;抹法具有镇静,疏通皮部经络的作用;按法、揉法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用轻柔的扫散法、扣法操作于头部诸穴,具有扩张血管,温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脑部血供,清眩安神健脑的作用5。推拿作用于人体头部,还可以使毛细血管扩张,脑部血流量增加,从而使脑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本套手法可以激发头部经气,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能影响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过程,使兴奋和抑制过程恢复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