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纳滤总结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72339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滤纳滤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超滤纳滤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超滤纳滤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超滤纳滤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超滤纳滤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超滤纳滤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滤纳滤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滤简介超滤(UF)是在压差推动力作用下利用膜的透过性能,达到分离水中离子、分子 以及某种微粒为目的的膜分离技术。它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超滤膜孔径范围为 1nm0.1p m。超滤是一种流体切向流动和压力驱动的过滤过程,并按分子量大小来分离水中 颗粒。超滤膜的孔径大约在0.0020.1m范围内(MWCO约为1000-500000)。 溶解物质和比膜孔径小的物质能作为透过液透过滤膜,不能透过滤膜的物质将被截 留下来浓缩于排放液中。运行压力一般为1-7bar。原理超滤是一个错流和切向流的过程,要过滤的液体沿膜表面流动。这样在中空纤维的内壁上形成流体剪切的条件,而使得污染物较难在膜表面形成。高分子逋童

2、Dissolved SolidsFlow, Q进水R = Partial不对称離洼透水BODCOD小分子聚糖要过滤的水经由超滤给水泵加压后输入膜组件中。由于面膜内外的压力差,一部分水渗过滤膜,而水中的杂质则截留在剩余部分水中被过滤除去。特点(1)能完全去除微生物和微粒。(2)过滤效果不受原水水质影响。(3)能去除耐氯的病菌。(4)超滤的浓缩液中只含有原来水中含有的那些物质。(5)比起其他的传统方式,超滤中沉淀物的量明显较少。(6)支架的紧凑结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节省费用,也可在现有的厂房中,可以 高度灵活的增加装置配备。(7)超滤可以实现全自动化工业连续生产。(8)由于超滤几乎能完全滤去形成覆

3、盖层的物质,所以可以在后续的膜净化步骤 中增加面积负荷,因而减小后续净化装置的规模分类超滤膜按结构分主要有四种:板式膜,卷式膜,管式膜,中空纤维膜。 超滤膜可分为对称膜和非对称膜。对称膜,又称各向同性膜,指各向均质的致密或多孔膜,物质在膜中各处的渗 透速率相同。非对称膜,又称各向异性膜,是由一个极薄的致密皮层(决定分离效果和传递速 率)和一个多孔支撑层(主要起支撑作用)组成。不对称膜又分为两类:一类为整体不对称膜(膜的皮层和支撑层为同一种材料); 另一类为复合膜(膜的皮层和支撑层为不同种材料)。纳滤简介纳滤(NF)是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其截留分子量在 2001000

4、的范围内,孔径为几纳米,因此称为纳滤。由于纳滤膜表 面有一层均匀的超薄脱盐层,它比反渗透膜要疏松得多,且其操作压力比反渗 透低,因此纳滤又称为疏松型反渗透或低压反渗透。原理纳滤膜处于超滤和反渗透两者之间,且大部分为荷电膜,其对无机盐的分 离行为不仅由化学势梯度控制,同时也受电势梯度的影响,即纳滤膜的行为与 其荷电性能,以及溶质荷电状态相互作用都有关系。其传质机理根据分离对象 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纳滤膜分离非电解溶液时的传质模型 其传质机理与反渗透类似,传质模型主要有溶解扩散模型、空间位阻 孔道模型等。(1) 溶解扩散模型溶解 -扩散模型是由 Lonsdale 等人提出的,其过程可概

5、括为 3 步: 溶质和溶剂在膜的料液侧表面外吸附和溶解; 溶质和溶剂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它们在各自化学位差的推动下仅以分子 扩散方式 (不存在溶质和溶剂的对流传递 )通过渗透膜的活性层; 溶质和溶剂在膜的透过侧表面解吸。(2)空间位阻孔道模型。 纳滤膜分离电解质溶液时的传质模型 2、分离电解质溶液时的传质模型(1)Donnan 平衡模型 将荷电基团的膜置于含盐溶剂中时,溶液中的 反离子在膜内浓度大于其在主体溶液中的浓度, 而同名离子在膜内的浓度则低 于其在主体溶液中的浓度。 由此形成的 Donnan 位差阻止了同名离子从主体溶 液向膜内的扩散,为了保持电中性,反离子也被膜截留。(2)空间电荷模型

6、 (SC 模型) 它是表征膜对电解质及离子的截留性能 的理想模型,模型假设膜由孔径均一而且其壁面上电荷均匀分布的微孔组成。 该模型的基本方程有描述体积透过通量的 Navier-Stokes 方程、描述离子传递 的 Nernst-Plank 方程及描述离子浓度和电位关系的 Poisson-Boltzmann 方程 等。(3)固定电荷模型 (TMS 模型) 该模型假设膜是均质无孔的, 膜中固定电 荷的分布是均匀的,不考虑孔径等结构参数,认为离子浓度和电势能在传质方 向具有一定的梯度。固定电荷模型其实是空间电荷模型的简化形式。(4)杂化模型 该模型认为膜质相同且无孔,但离子在极细微的膜孔隙 中的扩散

7、和对流传递会受到立体阻碍作用的影响。该模型建立在扩展的 Nernst-Plank 方程上,用于表征两组分和三组分的电解质溶液的传递现象。特点(1) 具有纳米级孔径。(2) 纳滤膜对无机盐有一定的脱除率,大多数纳滤膜是复合膜,其表皮层由 聚电解质构成,膜的分离性能与原料液的 pH 值之间有较强的依赖关系;(3) 对疏水型胶体、油、蛋白质和其它有机物有较强的抗污染性,相比于 RONF具有操作压力低、水通量大的特点,纳滤膜的操作压力一般低于IMPa,故有“低 压反渗透”之称,操作压力低使得分离过程动力消耗低,对于降低设备的投资费用 和运行费用是有利的。常见的纳滤膜(1) 芳香聚酰胺类复合纳滤膜(2) 聚哌嗪酰胺类复合纳滤膜(3) 磺化聚砜类复合纳滤膜附:各种膜分离性能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