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工作方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719200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风易俗工作方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移风易俗活动实施方案【三】一、指导思想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推进乡风文明为目标,以美丽乡村建 设为主题,以推动移风易俗各项行动为抓手,突出群众自觉、全面参与,突出党员 干部带头、率先垂范,突出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突出机制保障、常抓不懈,加强 家风民风乡风建设,形成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为打造经济实力更强劲、 生态环境更优美、城乡发展更协调、社会生活更和谐的幸福美好含山,实现全县“ 445”战略行动计划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二、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全面推动移风易俗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 劳节俭的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破除封建迷

2、信,摒弃旧俗陋习,逐步实现移 风易俗经常化、婚丧事务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二)基本目标:遏制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奢靡之风,把农民群众的人情负担减下来,把农村的新风正气树起来。2017年上半年,全县农村所有村(社区)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建立红白理事会并切实发挥 作用,在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方面取得积 极成效,农民群众的满意度达 95%以上;到2017年底,全县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实现 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婚丧嫁娶新风基本形成,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成为

3、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三、基本原则(一)突出群众主体。移风易俗具有群众性、复杂性、普遍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推 动移风易俗必须走群众路线,依靠和发动群众,通过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自觉践行, 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要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内心向往和意愿要求, 落实为民惠民措施,把发动群众参与、凝聚群众实践、惠及群众生活落到实处。(二)突出问题导向。要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切实摸清摸准当地旧俗陋习的现状, 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找出来,围绕“移什么风”、“易什么俗”,找准问题、抓 住重点、切中要害,有针对性地解决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人情往来负担沉重以及封 建迷信、非法宗教、黄赌毒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三)

4、突出正面引导。要把先进文化引领作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着力点,坚持正 确导向,用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教育引导群众。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组织 者、示范者、实践者的责任,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倡导移风易俗的典型和经验,总 结推广,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四)突出因地制宜。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分类指导,破立并行。要注重工作的针 对性和可操作性,力求做到内容具体、措施有效、便于执行。在推进过程中,对行 之有效、可复制推广的要继续深化、持之以恒,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宜的,要及时修 正、健全完善。四、主要内容以倡导推行“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为切入点,扎实幵展移风 易俗各项创建活动,破除、

5、根治旧俗陋习,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逐步实现婚丧事宜 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一)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为载 体,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栏、文化墙(廊)、道德讲堂、灯箱、展板、遵德守礼提示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党 员、干部、公职人员、在校学生、农民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加深理解,内化于心、外 化于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融入到民间文化、地方戏曲、乡间小调、 农村广场文化、文化作品中,在喜闻乐见、易记易行的生活娱乐中,潜移默化,润 物无声。实施勤俭节约经典教育宣讲计划,挖掘和宣传中华哲理格言、民

6、间典故俗 语中包含的节俭养德之道,使人们在传统美德的熏陶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幵展 志愿宣传、“小手拉大手”活动,发动群众幵展讨论、征集意见,自觉破除陈规陋 习,形成社会共识。幵展“好邻居”、“好婆媳”、“五星文明户”、“文明庭院”、 文明村镇、“含山好人”等推荐评选活动,幵展身边人讲身边事活动,以身边典型 引领农村新风文明。幵展“好家风好家训”评选活动, 发挥家训家风育人化人作用, 引导农民从家庭做起,改陋习、树新风。在各村按照乡贤标准评选出各类乡贤,让乡贤在农村社会中的发挥价值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促进发展等作用,引 领农村社会新风尚;通过乡贤立村规民约、乡贤促敦风化俗、乡贤传家风家训

7、等方式, 让乡贤精神涵养乡风。围绕“四时八节”和重大节庆,深化全民阅读,融入节庆民 俗礼仪教育、家风祖训等内容,幵展绿色清明、端午龙舟等宣传教育活动。以农民 文化乐园建设为契机,挖掘含山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作编排含弓戏剧目、小品等 节目,在农民文化乐园、乡村文化站等展示展演,切实把农民文化乐园、乡村文化 服务中心(站点)等打造成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交流中心、文化生活的服务中心,以 惠民优势、文化优势、便捷优势吸引群众、集聚群众,引导群众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远离封建迷信、黄赌毒等,弘扬文明新风。(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教育局、县文旅委、县广电台、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

8、 县文联,各镇、园区)(二)建立完善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全县已建成、在建、待建的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率先建立完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 修订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软任务”变成“硬约束”,然后逐步推广至全县各 村。红白理事会要由群众推举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善做群 众思想工作的乡贤人士组成,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制度保障,制定 红白事的办理流程、标准要求及奖惩规定,纳入村规民约公示上墙(2017年上半年完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要率先完成。发挥道德评议会作用,对村民婚丧事宜等民间风气进行定期评议,引导群众遵守道德规范。把移风易俗纳入“

9、好婆媳”、“好邻居”、“文明庭院”、“五星文明户”等评选标准,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等规章制 度,使移风易俗工作有章可循。进一步夯实基层责任,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对各村 镇的年度目标考核,使村规民约“小规章”成为群众办理婚丧嫁娶事宜的“硬杠 杠”。(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各镇、园区)(三)集中幵展旧俗陋习专项整治。破除婚丧喜事活动中各类低俗陋习,杜绝讲奢 华、互攀比、爱招摇的现象,自觉抵制婚丧车成串影响交通、鞭炮齐鸣污染环境、 滥发请柬增加负担、大办宴席铺张浪费、酗酒猜拳滋事扰乱等不良现象。制定实施“婚丧新办”倡导计划,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新风, 倡导集体婚礼、旅游结婚

10、等婚庆办理形式,倡导生态殡葬模式,倡导乔迁、生日、 升学等喜庆事宜不办的做法,引导农民群众破除低俗陋习,控制人情往来,抵制讲排场、摆阔气的歪风邪气。以“丧事简办”为目标,弓I导丧户简化治丧仪式,缩短 治丧时间,控制花圈数量,切实从根源上消除丧事大操大办和扰民现象。推进殡仪 服务场所建设,制定相关丧事简办程序,提供规范化治丧、吊唁、守灵等殡仪服务, 把群众家中办丧逐步引导到殡仪服务场所集中办丧。通过殡葬协会、老人协会、红 白理事会等社会组织,深化殡葬礼数改革,形成农村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殡葬文 化氛围。以殡葬文化为内容,创新殡葬文化教育实践载体,弘扬殡葬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以爱惜生命、顺应自然、凝

11、聚孝心、厚养薄葬、生态殡葬、文明祭祀等 为主要内容的殡葬先进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绿色环保的丧葬新风,努力在全社会 树立起文明、节俭、平安、依法的新型丧葬观。严厉打击占卜、算命测字、看风水、 看手相等各种封建迷信活动,打击邪教活动以及“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对办理婚 丧活动中宣扬封建迷信、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和污染 环境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县公 安局,各镇、园区)(四)着力夯实移风易俗基础设施。从规划建设、整合资源入手,引导农民群众充 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文化景区、文化站 (村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道德讲堂、学校、 礼堂、农民文化乐

12、园、文化广场、祠堂、名人故居、幵放式村部场地和设施,统筹 搭建乡贤文化传承基地平台,并注重结合当地实际,将宗祠、庙宇等信仰场所与乡 贤文化传承基地有效结合,使民间信仰、宗族姓氏文化传承与乡贤文化相融相合, 从而达到破除封建迷信、弘扬主流价值、凝聚乡贤智慧、建设精神家园的目标。从 管理运行着力,发挥群众在农民文化乐园长效管理、活动幵展、评价评估等环节中 的主体作用,使群众成为农民文化乐园建设的管理者、参与者和受惠者,使农民文 化乐园成为群众自愿、自主、自觉参与承办红白喜事的场所,引导群众办理红白喜事从高档酒店走向文化乐园,使文化乐园成为培育婚丧新风的学堂,实现节俭治家 的平台。广泛宣传厚养薄葬理

13、念,支持集中连片新型村镇和人口大村建设为老年人 提供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的服务场所和设施。落实惠 民政策,逐步推进村民基本殡葬免费服务。积极推进殡葬法治化建设,制定完善殡 葬管理服务相关制度和规章,规范殡葬行为和殡葬行业秩序。各村镇要设立公共治 丧场所,免费为村民提供“一条龙”服务。(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文旅委,各镇、园区)(五)全面规范婚丧喜庆事宜标准及流程。规范农村婚丧嫁娶、婴儿满月、子女升学、乔迁新居、参军入伍、老人做寿等民风民俗类事宜,规范祭祀祭奠类和民俗文 化节日类活动内容。从倡导婚事新办、树立新型婚俗观,倡导丧事简办、树立新型 丧葬观

14、,倡导其他喜庆事宜不办、树立新型消费观等方面入手,出台并公布办理婚 丧嫁娶等各类事宜时能普遍适用的有关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惩戒措施等,为文明 操持婚丧嫁娶事宜搭建刚性的制度平台。以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为重点,从简化程 序、精简内容、控制规模、压缩时间、减少扰民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有关规则、导则、 流程、标准等,为办理婚丧嫁娶等事宜提供文明节俭、便于执行的参照、参考依据, 同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褒奖举措。 (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各镇、园区)(六)严格落实党员干部引领示范制度。结合中央、省、市相关规定,研究出台全 县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带头移风易俗的有关纪律规定,用制 度为党员

15、、干部和公职人员戴上“紧箍咒”。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特别是农村 广大党员要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在办理婚丧喜庆事宜 过程中,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从严控制范围和规模,以身作则引领社会风尚,自觉抵制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风气,切实做到带头宣传和落实上级关于移风易俗 的政策及各项要求;带头支持红白理事会幵展工作;带头简化丧事办理流程,缩减丧 事办理时间;带头劝阻近亲属大操大办、 铺张浪费。办理婚丧喜庆事宜过程中,严禁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严禁邀请管理和服务对象参加,收受管理和服务对象的礼 金礼品;严禁组织或参与违反公序良俗的活动 ;严禁借机敛财或有其他侵犯国家、集 体和人民利益

16、的行为;严禁利用职务影响为婚丧喜庆事宜进行服务。严格落实申报备案制度。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应按规定事前(后)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或本单位党委(党组)申报备案。对违反规定的,严格依法依纪追究责任。(牵头单位:县纪委(监察局)。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直机关工委,各镇、园区) 五、实施步骤整个创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一)宣传发动阶段(2017年1月一2月)。各镇、园区,各有关单位要迅速行动,积极发动,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 体和宣传媒介,运用横幅、标语、传单、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广泛幵展宣传活 动,在全县上下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营造浓厚的氛围。同时,认真梳理、查找本地 婚丧嫁娶等民风民俗方面普遍现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移风易俗新方法、新思 路、新经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倡导、推动移风 易俗工作的有关管理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