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中数据均为预计或初步数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710235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文中数据均为预计或初步数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注文中数据均为预计或初步数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注文中数据均为预计或初步数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注文中数据均为预计或初步数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注文中数据均为预计或初步数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文中数据均为预计或初步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文中数据均为预计或初步数(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注:文中2008年数据均为预计或初步数关于杭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年1月13日)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8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省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为动力,坚持“六大战略”,围绕打造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

2、业销售产值增长12.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2%;市级外贸出口增长12%;财政总收入910.55亿元,增长15.5%;地方财政收入455.35亿元,增长16.3%;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6%;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1%;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9%;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新增就业20.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2%。(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围绕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和网络化大都市建设,充分利用“倒逼机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积

3、极实施“城市国际化”、“工业兴市”、“服务业优先”、“软实力提升”战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区域协调性不断增强。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不断推进,促进了一、二、三产协同带动。都市农业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271.8亿元,增长10%。六大优势产业和五大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0%。先进制造业势头良好。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9166.5亿元,增长12.2%。认定26个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形成“两港两点多区”格局。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04家和软件企业82家,分别占全省60.4%和80.4%。现代服务业领先发展。服务业增

4、加值2200亿元,增长14%左右。实现新一轮旅游国际化行动,旅游收入增长10.6%。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制定了关于推进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力打造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促进全市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商贸物流业提升发展,完成市区38家农贸市场和103家专业市场整合改造提升工程。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中国四季青服装交易中心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商贸物流规模不断扩大。推出24条“房地产新政”,努力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信息与软件服务业发展较快,服务外包势头强劲。制定实施杭州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规划(2008-2015年),“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社区

5、服务业稳步推进,服务方式和服务载体日益多样化。中介服务业实现新突破。“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势头良好。2、城乡结构进一步调整。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城乡统筹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规划更趋合理。撤村建居进展顺利,完成一批改造布点规划、10%留用地规划和“城中村”改革试点“一村一方案”等专项规划。中心镇和农村规划建设、农业农村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城乡产业发展更趋协调。市本级财政支农资金达6.86亿元,增长26%。各区、县(市)支农资金平均增幅超过20%。坚持以城带乡,实施“联乡结村”项目2497个,总投资13.96亿元。开展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建设。城乡公共服务更趋完善。深入开展“百千”工程和“

6、清洁乡村”活动,杭千、杭徽高速公路沿线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深入实施农民信箱万村联网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教育、卫生资源不断向农村延伸。城乡统筹就业更趋平衡。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培训农民22.6万人,转移就业10.7万人。3、区域结构进一步协调。以“城市国际化”战略为抓手,坚持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促进了区域统筹协调发展。产业梯度转移加快。大力实施市区企业搬迁工程,规范企业搬迁操作程序、搬迁企业资产处置和股权变更,重点企业搬迁步伐加快,半山地区企业搬迁启动。县域发展快于市区。今年以来,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

7、超过城区,区域经济发展更趋协调。网络化大都市建设持续推进。统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打造1小时半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文化圈。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江东大桥建成通车。九堡大桥开工建设。石大快速路、石桥立交、留石快速路一期及秋石快速路一期试开通,副城、组团与主城区交通更为便捷。萧山余杭区与主城区实现公交一体化。都市经济圈建设有序推进。抢抓国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编制杭州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规划。杭浦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杭长高速公路杭州段、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杭州段开工建设。(二)需求格局开始转变,内需拉动不断增强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市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格局发生转

8、变,三大需求平稳增长,消费需求增长加快,内需拉动强于外需。 1、投资平稳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50亿元,增长16。加快实施新一轮“十大工程”,重点建设247个项目,完成投资530亿元以上,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地铁1号线各站点施工全面推进,2号线东南段开工建设,铁路宁杭客专、杭甬客专及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开工建设,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引水渠道贯通,杭氧大型空分设备制造基地迁扩建项目14个子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施工,创新创业新天地项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平台、浙江中烟公司杭州制造部“十一五”易地技术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城市有机更新扎实推进,中山路改造、玉皇山南和半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市区河

9、道综合治理工程进展顺利;积极推进新城和城市综合体建设,钱江新城核心区精彩亮相;开通三条水上黄金旅游线,第七次推出新西湖,西溪湿地三期开园,灵隐景区整治一新;“两口两线”及扩大范围建设整治完工。2、消费较快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8.38亿元,同比增长20.2。餐饮业增速较快。农村消费市场增长加快,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有所增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9%,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出口保持增长。完成市级外贸出口260亿美元,增长12%。出口产品结构优化,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有所提高。内资企业出口增幅超过外资企业。新兴市场开拓有力。(三)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社会和谐不断促进围绕共建

10、共享“生活品质之城”,以破解“七难问题”为主载体,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民生保障长效机制,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1、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市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104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600元,增长11.1%。低收入家庭收入增幅高于物价涨幅。2、“破七难”扎实推进。完善长效机制,加快“名城强市”建设步伐,继续破解“七难问题”。加大困难群众补贴和医疗救助力度,市区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960元,出台杭州市区物价上涨与低收入群体临时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实施意见、杭州市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品价格浮动补贴办法。四次发放市区困难群众物价补贴。坚持“四改联

11、动”,推进市属医院功能布局和专业设置两大调整, 下沙和滨江医院进展顺利。创新名校集团化实现途径,推动名校集团化办学向农村延伸,推进城市互助共同体建设。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入学问题,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免收杂费和学生课本费、作业本费。坚持“五房并举”,以落实“两个房等人”和解决“两个夹心层”住房问题为重点,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出台关于破解“停车难”问题的实施意见,推出免费单车系统和“停车新政”两项重要举措,破解“行路难停车难”。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破解“办事难”。出台杭州市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五年规划,破解“清洁保洁难”。3、民生投入明显增加。市本级财政用于改善民生支出达

12、73亿元,增长24%,民生支出增量占新增财力的83%。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的财政支出增长超过1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科学技术、环境保护和城乡社区事务的财政支出增长超过20%。4、生态市建设积极推进。制定杭州生态市建设20082010年行动纲要、杭州市环境污染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强化规划和计划指导。生态创建步伐加快,启动临安国家级生态市以及桐庐、淳安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完成“1250”生态工程项目953个。环境保护和污染整治取得新成效。半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顺利推进,关停转迁工业企业63家,新增截污量5582吨/日,半山公园全新开园。崇贤污水处理厂、七格污水处理厂三期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13、5、“平安杭州”建设力度加大。组织开展“三打两反一整治”专项斗争,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推广“数字巡访”,全市社会治安形势继续保持“两降两升两个零增长”的良好态势。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组织好奥运火炬传递,保持奥运期间社会稳定。开展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编制杭州市气象灾害防御手册,健全完善应急机制,提高抗御重大自然灾害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对口支援工作稳步推进。捐款捐物,选派干部。(四)重点改革稳步推进,体制保障不断强化以开展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围绕创新创业和生活品质主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较大突破,体制机制新

14、优势有所增强。1、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新突破。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申报成功,起草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杭州市综合配套改革项目(20082009)年实施计划,成立综改领导小组。综合改革试点确定创新创业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政府管理体制三大领域14个大项、53个单项改革项目。2、民生保障改革取得新进展。制定实施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2008-2015年),社区卫生机构“收支两线”改革在市区全面铺开,各县(市)区的改革试点工作也有序推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和补偿机制。实施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障办法和杭州市基本养老保障办法。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新增就业人数20.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15、3.02%。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净增32.17、35.84万人。3、要素市场化改革取得新开端。制定实施“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实施意见、杭州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启动排污权交易改革试点。出台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以阶段参股和跟进投资的引导方式,重点对杭州市域内高技术等领域的初创期企业进行支持。4、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推进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台杭州市审改办关于深化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要点,对我市下一阶段清理和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推进行政机关内设机构职能整合等改革工作提出了意见。出台关于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的实施

16、意见,市本级和各区、县(市)均组建了“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建立市、区(县)和乡镇(街道)投资项目三级代办网络。有效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联合征信系统,逐步实现政府联合监管,“信用杭州”建设进入新阶段。5、农村改革取得新局面。制定关于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配套政策,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工作,通过租赁、互换、转包、股份合作等有效途径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全市土地使用权流转面积累计达155.4万亩,耕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65.4万亩。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在充分肯定2008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的同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也要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