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中级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700603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疾病控制中级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疾病控制中级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疾病控制中级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疾病控制中级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疾病控制中级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疾病控制中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病控制中级(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行病学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 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3个层次:疾病、伤害、健康疾病包括传染病、寄生虫、地方病和非传染病等一切疾病 伤害包括意外、残疾、弱智和身心伤害健康包括身体生理生化和各种功能状态、疾病前状态和长寿流行病学工作深度的3个畴:揭示现象(描述性流行病学)、找出原因(分析 流行病学来检验或验证所提出的病因线索)、提供措施(人群流行病学实验, 即实验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研究的3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基本原理: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其中包括疾病的流行现象; 疾病的发展过程,其中涵盖了机体的

2、感染过程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人 与环境的关系,即疾病的生态学;病因论,特别是多因论;病因推断原 贝疾病防治的原则和策略,其中包括: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发展的数 学模型等。实际应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疾病的监测;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 的研究;疾病的自然史;疾病预防的效果。特点:群体特征;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对比的特征(对比是流行病 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医学的特征(研 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预防为主的特征(群体性和社会性、 预防性、宏观方法性、实用性)2、疾病的分布发病指标 发病率:在一定期间(通常为1年)、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例数 发病率=(一定

3、期间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X K(K=100% 1000%。,或 10000/ 万) 罹患率:是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标,指某一局限围,短时间的发病率,以日、 周、旬、月未单位,使用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暴发情况。 患病率:某特定时间的总人口中,患有某病(包括新和旧病例)者所占的比例,也称现患率。可分为期间患病率(通常超过1个月)和时点患病率(以不超过一个月为度)。时点患病率=(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该时点人口数)x K期间患病率=(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同期的平均人口数)x K 期间患病率=某一特定期间开始时的患

4、病率+该期间的发病率患病率二发病率x病程 感染率二(受检者中感染人数/受检人数)x K (K=100% 续发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 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续发率=(一个潜伏期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x 100% 病残率:指通过询问调查或健康检查,确诊的病残人数与调查人数之比。死亡指标 死亡率:在一定期间(通常为1年),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 原因)的频率。死亡率=(某期间(因某病)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x K 病死率:在一定时期,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病死率=(某时期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某病的

5、患者数)x 100% 生存率=(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x 100% 累积死亡(发病)率:在一定时间死亡(发病)人数占某确定人群中的比例, 多用百分率来表示。疾病流行强度 散发: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 系,表现为散在发生。 暴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中,短时间突然有很多相同的患者出现,这些 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患者在最长潜伏期。 流行: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时,称流行。跨越国 界、洲界时,称大流行。疾病分布的形式 年龄:年龄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比其他因素的作用都强。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免疫水平状况;

6、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不同。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横断面分析:主要分析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 率和死亡率,多用于传染病的分析。出生队列分析: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划 归一组称为出生队列,可对其随访若干年,以观察患病死亡情况。流动人口是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高位人群;是疫区与非疫区间传染病的传播纽带; 对性传播疾病的传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给儿童免疫规划的落实增加 难度,使免疫规划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出现免疫空白。 时间分布特征: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呼吸道传染病)、长期变异 地区分布:国家间与国家的分布、城乡分布、地区聚集性、地方性疾病 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3、病因和病

7、因推断流行病学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后者的含义就是使疾病发生的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病因模型:生态学模型(流行病学三角、轮状模型)、疾病因素模型、病因网络模型 充分病因指该病因存在,必定(概率为 100%导致疾病发生。必要病因指有相 应疾病发生,以前必定(概率为 100%有该病因存在。按病因是否充分或必 要分类,有4种组合:充分且必要病因;必要但不充分病因;充分但不必要 病因;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即使必要病因,也仅仅针对传染病的病原体或营养素缺乏病的营养不足等,对 于绝大多数病因而言,他们既不是充分的,也不是必要的。因果联接方式:单因单果、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直接/间接病因病因X1

8、-病因XI疾病Y (X2为直接病因,X1为间接病因)疾病推断的技术整个流行病学病因研究过程可以分为三部分:根据病因模型构想可能病因; 描述流行病学提出病因假设,分析流行病学验证假设;根据病因判定标 准作出综合判定。Mill准则:分析流行病学研究包括疾病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科学实验五法: 求同法、差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统计学关联关联偶然联系(随机误差)一非因果关联(选择、测量或混杂偏倚)有统计学意义关联 Y 因果关联(有时间先后) J间接因果关联(间接病因)I直接因果关联(直接病因)因果关联继发关联:是一种纯粹由混杂偏倚产生的关联, 即怀疑的病因(暴 露)E与疾病D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9、而是由于两者(E、D)有共同的原因,E、 D都与C存在关联,从而继发产生 E与D的关联。病因判定的标准:关联的时间顺序;关联的强度;剂量 -反应关系; 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关联的可重复性;关联的合理性;终止效 应;联系的“特异性”4、描述性研究分类:个案调查、纵向研究、现况研究(抽查和普查)、筛检、生态学研究、监 测等普查主要目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病例、了解疾病的疫情和分布、了解健康水平和建 立生理正常值等。开展普查时的必备条件: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所普查的疾病患病率较高、疾病 的检验方法和操作技术不很复杂、检验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抽查抽样的原理:抽样必须遵循随机化的原则,每个单位都有

10、同等机会可能被抽中。抽样方法及其误差: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抽样误差由大到小: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样本大小: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越高,即容许误差越小,则样本量越大; 预计现患率或阳性率越高,则样本量越小;各组或层间事件发生率越一致, 则样本量可以小些;所选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越大,则样本量也要适当增大; 规定允许犯一类错误的概率(a)越低,则样本量越大;对计量资料而言, 研究指标的变异程度越大,则样本量要求越大。筛检定义: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可 能无病的人区别开来的方法。评价指标 真实性: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符

11、合的程度,包括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等。 灵敏度指筛检方法能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的判断为患者的能力。特异度指一 项筛检试验能将实际无病的人正确的判定为非患者的比例。约登指数是灵敏 度与特异度之和减1. 可靠性:指某一筛检方法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量所获结果的一致程度。 收益:经筛检后能使多少原来不能发现的患者得到诊断和治疗。主要指标有 净效益、成本效益比值、阳性预测值以及由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所致治愈 率、转阴率、生存率的提咼或死亡率的下降等指标。生态学研究定义:亦称对比调查研究,是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一种,在群体水平上 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即以群体为观察、分析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 群中

12、某因素的暴露情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局限性:生态学谬误是最大缺点,容易存在混杂因素的干扰,同时生态学研究 不能直接测量发病率,证明病因的作用较弱。5、病例对照研究基本原理:以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患者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与病例 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 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各因素的暴露比 值,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 计学上的关联。类型:病例与对照不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匹配(要求每个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 征上与匹配的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

13、干扰, 分频数匹配和个体匹配)、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即队列病例对照研究。首先进 行队列研究,收集每个队列成员的暴露信息以及有关的混杂资料,确认随访 期间发生的每个病例,然后以队列中的病例作为病例组,对照组来自同一个 队列,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的选择:同一个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使用最多);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例;社会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例或健康人;社区人口中的非病例或健康人群(最接近全人群的无偏样 本);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等。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描述性统计: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均衡性检验 统计性推断:相对危险度的本质为率比或危险比

14、,即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或发病的概率之比。病例对照研究不能计算发病率,只能计算OR其含义与相对危险度相同,指暴露组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组的多少倍。OR 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增加,叫做“正”关联; OFk 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减 少,叫做“负”关联。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其防止 选择性偏倚:入院率偏倚、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检出征候偏倚、时间效 应偏倚。 信息偏倚:回忆偏倚、调查偏倚 混杂偏倚:当我们研究某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联时,由于某个既与疾病有 制约关系,又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 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这种现象或影响叫混杂,其所带来的偏倚 叫混

15、杂偏倚,该外来因素叫混杂因素。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优点 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不需要太多的研究对象,此时队列研究常不实际。 相对更省力、省钱、省时间,并且较易于组织实施。 不仅用于病因的探讨,而且广泛应用与许多方面,例如疫苗免疫学效果的考 核及爆发调查等。 可以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特别适合于探索性病因研究。 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局限性: 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 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 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暴露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因此论证因果 关系的能力没有队列研究强。 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不能测定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疾病的率。6、队列研究队列指有共同经历或有共同状态的一群人。一组出生队列有相同的出生年代或 时期,一组吸烟队列有共同的吸烟经历,而一组素食者队列有共同的膳食习 惯。研究中选择两组队列,其中一组叫暴露组(队列),这些个体均经历了假 定的致病事件;另一组为非暴露组或参照组(队列)。经过追踪观察一段时间 后,比较两组之间各自的发病频率。目的: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