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65963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琴俱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琴俱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琴俱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琴俱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琴俱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琴俱亡说课稿谢娟说教材:人琴俱亡编排在苏教版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几篇文章特点不同。背影重在理解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朴实而深厚的父子情感;甜甜的泥土告诉我们人间的至亲至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般无处不有,无时不在;而人琴俱亡则用极为简洁的语言,刻画了王子猷的独特形象,表达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学习这个单元,要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爱亲人,爱生活,爱社会;品味文中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在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同时要求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结合单元教学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去确立本文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一、能够流畅的朗读课文。二、理解并识记主要的文言虚实词。三、理解深厚的兄弟情谊。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其中重点是一、二、三。难点是二和三。教学目标之间是层层递进的,解决读音是为了能正确朗读,解决字词的意思,是为了能流畅的翻译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又为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七步诗的故事导入。并板书课题。二、借助课下注释了解文学常识。三、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学生试读,老师和学生共同纠正

3、,并读几遍记住。老师抽学生注音。学生齐读。四、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有不会或不清楚的可以小组讨论交流。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译课文,然后班内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纠正错误。教师补充重点词语,句子。翻译课文。六、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回答三个问题。总结课文。七、课外延伸:学生谈谈如何处理好同学关系。八作业布置:课后二题、背诵课文。人琴俱亡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基本的文言文字词 2、体会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朗读成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讲七步诗的故事导入,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是世说新语里的另一个故事人琴俱亡。 二、作者、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

4、,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志人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门类,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儿,世袭临川王。 三、初读(读准句读、字音) 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学生试读,老师和学生共同纠正,并读几遍记住。老师抽学生注音。学生齐读。通过朗读初步检查预习 四、学习文言文字词 1、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有不会或不清楚的可以小组讨论交流。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译课文,然后班内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纠正错误。3、教师补充指导。 第一段 【实词】 笃:du (病)重 左右:近旁的人,近侍

5、/ 左边和右边 索:要 舆:车轿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虚词】俱:(副词)都、全 而:承接连词 了liao:完全 都:总、竟 第二段 【实词】 素:本义是“白色的生绢”,这里是一向、向来。 径:一直 卒:zu 1死,古指大夫死亡,后通称死亡。帝王“崩”、诸侯大官“薨”。 2步兵,不费一兵一卒 3副词,终于,“卒用其人” cu 仓卒,急速 (因)恸绝良久: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伤;良,很; 绝,气息中止,死亡。 【虚词】 既:已经 4、翻译全文五、再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子敬亡故后,子猷伤心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伤心。问左右索舆来奔丧取琴弹不调掷

6、地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2、既然伤心,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 解1: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 解2: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 1知人论世: (为什么要强自抑制?这须从世说新语说起) 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 举例: 伤逝 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 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

7、殡,一恸几绝。 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 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 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3、人死是因为病,琴死是为何?琴真的通人性吗?琴不调说明了什么?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板书: 手足情深) 小结: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王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六、课外拓展学生谈谈如何处理好同学关系。七、作业布置 课后二题、背诵课文。九、板书设计 问左右索舆来奔丧人 琴 俱 亡 王子猷 取琴弹不调掷地-琴亡深厚的兄弟情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