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知识与藏品欣赏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655940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收藏品知识与藏品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收藏品知识与藏品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收藏品知识与藏品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收藏品知识与藏品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收藏品知识与藏品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收藏品知识与藏品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藏品知识与藏品欣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 院: X 班 级:XX姓 名: XX 学号:XX课程论文题目:烟标文化与收藏课程名称:收藏品知识与藏品欣赏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估教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烟标文化与收藏摘 要:烟标作为一种收藏品,已被广大爱好者所接受。由于烟标所具有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成为收藏热点在情理之中,在国内既有数以万计的收藏者。关词键:烟标;文化;收藏品前言 烟标是印有香烟品牌商标的外包装。烟标的收藏历史比较长远,它与邮票、火花并称“世界三大平面收藏”。 烟草传入国内有400近年历史,但有品牌形成烟标的时间也但是0近年时间。虽然抽烟有损身体健康,不值得宣扬,但烟标作为其发展史的见证,收藏是

2、有一定价值的。通过烟标收藏,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理解历史。例如有的烟标对自然的简介,有的烟标可以激发爱国热情,理解革命战斗史,如“遵义”、“古田”、“渡江”、“红旗”等。改革开放后来,烟标收藏也迅速发展成为民间的收藏活动。一、烟标的产生和历史烟草的历史已有五百年,而卷烟的产生才一百年,有了卷烟,才有了烟标。百年来的烟标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仅是一瞬间,但其灿若星斗的牌名和图案,都足以使中国的民族文化接纳已形成独特风格的多姿多彩的烟标文化。国内的卷烟工业发源于二十世纪初,自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卷烟传入国内后,有识之士即开始酝酿自设烟厂与外来势力进行抗争。民族卷烟厂的崛起,揭开了民族卷烟工业的历史篇章

3、。就上海而言,作为中国民族卷烟工业的策源地,曾经集中了全国0%以上的民族资本烟厂,因此,研究上海民族烟厂产生的烟标,也足以反映中国近代民族卷烟商标的面貌。国内的初期烟标应当分为民族烟标和舶来品烟标两大类。自887年英商老晋隆洋行第一次将机制卷烟运到上海,自183年英商商务烟草公司正式在沪设立第一家机制卷烟厂,自9世界卷烟托拉斯英美烟公司来华设厂,外烟的倾销充斥市场成为中国卷烟市场的主源,这是不可忘却的历史。其代表“老刀”、“品海”、“小美女”、“三炮台”等为老烟客所记忆犹新,民族烟厂的烟标代表“美丽”、“金鼠”、“黄金龙”、“大联珠”等亦曾盛极一时,为中国民族卷烟工业的代表上海华成烟草公司和南

4、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坎坷发展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初期烟标的收集,就是反映和代表了中国初期卷烟工业的竞争发展史,成为一种时代的缩影。二、 烟标的发展和变迁如果说烟标能反映历史的话,那么烟标上的文字和图案则是历史的最佳记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各个时期烟标上的文字和图案都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从抵制洋货的爱国主义运动、“九.一八”事变、“收复北平”等重大历史事件,到5年代烟草业的收复,直至“抗美援朝”、60年代的困难时期、文革、70年代的改革开放,烟标无不真实地记录了历史,其图案和文字都离不开社会的历史背景。自50年代始,中国人扬眉吐气地站了起来,烟标的面目亦一改陈旧痕迹。随

5、着政治上的解放,一大批新颖而有创意的牌名产生,诸如“解放”、“祖国”、“和平”、“民主”、“幸福”,道出了崭新的热情;“中华”、“首都”、“北京”、“天安门”,唤出了历史的豪情;“新时代”、“新世界”、“新中国”,盼出了喜悦的心情。一大批老牌品被裁减,成为历史。国营上海烟草公司在19年仅选用14只牌号作为典型牌号,其中乙级烟中的4只牌号中仅保存了“大前门”。从牌名的变化中,看出了历史的变迁。建国初期的烟草业面临接管、清理、重组、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重新设计面目一新的烟标是中国烟草界的一种新的转折点。所有的洋文在烟标上被取消了,所有的带封建、殖民色彩痕迹的烟标被裁减了,通过净化,纯属中国人自己

6、的烟标流行在自己的本土上。从图案的设计上,以手执锤子高举火炬的工人形象和地球图上的火红五角星,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以烟囱拖拉机、齿轮铁锤、镰刀和麦穗的工农图,形成了以工农为联盟的新时代;以和平鸽、华表为一体的天安门放光辉图,展示了伟大祖国的象征;以富有民族色彩的歌舞,体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欢情。再以“上海”牌烟标为例,从0年代扬子烟公司的“上海大厦、外白渡桥”图始,解放初期上海烟厂的“外滩”、三面红旗下的“人民广场检阅台”,7年代沿海工业的“都市风貌”到0年代末改版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在烟标图案的设计变化中,真实地反映了上海的时代特性,展示了上海日新月异的新变化。因此,烟标是社会生活的折射、

7、反映历史的特有之物。从图案的设计中,看出了时代的变迁。烟标作为一种产品的包装物,其重要的功能还是包装。时代的进步总是反映在多种事物中的,烟标的包装形式现已呈精美的多元趋向。初期的烟标以5支、1支、20支装为主,现已有十余种规格,其中的2支装以广告为目的,赠送给消费者,收藏很不易。诸多厂家推出的二包装礼物烟,从消费角度讲,很受欢迎。本来的材料以软纸为主,现以硬卡为多,携带使用更以便。印刷上更以高科技新手法来满足卷烟质量的提高和包装的需求,近年来加大科技投入,运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成为烟标印刷的发展趋势,上海的“中华”牌,由卡纸到裱铝卡、烫金改为折光的改善,油墨更有金属感,色泽更艳美,红色更富贵,曾获

8、中国包装技术协会“中华包装精品”的荣誉称号。以印刷的提高,看出了包装的变迁。纵观烟标的多种多样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它从一种侧面反映了烟草业的发展史,更能反映出社会的发展史。因此,烟标作为烟草文化的代表,将为祖国文化的传播而继续延伸。三、 烟标的收藏和研究烟标的收藏,往往是烟标上的图案吸引人。人物、植物、动物、风光、民俗、体育、艺术、工农业、政治、经济、无不映目前方寸之中,可谓万宝全书。有爱好收藏整顿,从中获得的知识是不言而喻的。烟标的牌名又是社会背景的结晶,通过奇妙构思产生的命名,加上其商品的内在质量,其文化涵义和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贵的。国内“中华”、“熊猫”、“红塔山”,不光是烟草界

9、的名牌,其影响力已超越了商品的价值。收藏又有其特性,早、中期的烟标,边远小厂的烟标,短期行为的烟标,专项的烟标,成为收藏人追求的对象。这是由于早、少、精的收藏原则在指引收藏的行为,无论烟标的属性如何,在收藏者眼中,每一枚烟标都是有价值的。通过整顿,每一种烟标都会进入各自的专类档案。同是一枚“老刀”牌,仅能反映初期英美烟公司的产品,但将0年代改牌为“劳动”的三种有关文字阐明的烟标一齐收藏,加上之后多种“劳动”牌版式,便是一套贵重的演变系列。最为熟识的“大前门”,从19创牌,至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其图案不变,但是已产生了百余种版式,如能收藏完整,这一套庞大的“大前门”家族,无疑是代表了百年烟标演

10、变、发展的过程。收藏是为研究服务的。烟标的收藏仅是一种收与藏的过程,研究才是精神的转化和理论的升华。在国内,有一批烟标文化的研究者,对烟标的收藏和专项的整顿颇有爱好。国内至今尚无一套完整的烟标图谱,这是由于不同于邮票和钱币,毕竟排不上国家的名片之列。但在收藏者眼里,但凡有物可收,均应整顿归类。在烟标的收集中,收藏者致力于烟标厂名、图案、牌名的整顿,成为收藏的一项完整内容。这不仅有助于收藏对照,也是对烟标完整性的综合开发,将为烟草业提供有利的历史资料。烟标的研究是广泛和复杂的,无论是历史的演变、版式的发展,还是收藏的结识、名词的发明,乃至烟标的赏析,都离不开烟标的历史和烟草公司的历史。烟标研究亦

11、是一门综合学科,不仅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要有深刻的社会学识。烟标是社会的产物,因此反映在烟标上的是精神和物质的结合,现实和艺术的结合。通过发明性的收藏研究,烟标将跨越烟草,成为社会文化的共有之物。烟草界目前越来越注重烟标。生产商视烟标为招牌,好的品牌自身就是公司的无形资产,通过广告宣传,提高产品质量,设计新包装,扩大市场占有率,产生新的增长点。各地的烟草志把烟标作为公司的形象罗列其中,一大批烟草文化书刊的出版,烟标占有不可缺少的一席之地。“烟草文化”、“收藏博览”在报刊中的专栏,烟标越来越受到青睐。四、结束语进入二十世纪,吸烟的普及,产生了为商品流通、竞争的烟标,为烟草文化增添了分支??烟标

12、文化,也为研究、收藏烟标产生了客观的条件。在社会发展的今天,科学的进步使人们结识到吸烟的危害性。烟标上的警句:“吸烟有害健康”,便是对卷烟消费的忠告。吸烟的兴起,也始终和疾病、死亡等现象相提并论。固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吸烟还不也许立即消灭。烟草界面临的新课题是通过技术创新,有效减少吸烟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推动减少焦油含量的设计工程,提高吸烟的安全性,实行“科技兴烟”的方略。由此,卷烟即将进入新世纪,烟标随之亦将步入新的时代。可以推断,新世纪的烟标将更精彩,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照文献 1朱建芳. 烟标收藏J档案管理, ,():19-232 余文勇. 烟标印刷工艺J 印刷世界,,(0):-3 谭萍. 烟标收藏 藏品知识,1,(2):23-264 不详 中国初期烟标欣赏.中国烟草学报, ,(0):34385 张庆东 烟标富有魅力的收藏品J 中国包装, , (2) :9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