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632357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0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好的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最好的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最好的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最好的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最好的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好的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好的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是我们在科学课的学习中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它具有(放大)、(汇聚光线)、(成像)的作用;放大镜是由(镜片)、(镜框)、(镜柄)三部分组成,它具有(透明)、(中央厚边缘薄)的特点。2、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到电视机及计算机屏幕的图像是由许多的小点组成,并且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组成;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透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它的视野就(越小);透过放大镜我们可以看到叶片上常见的叶脉有:(树状形)、(网状形)和(不规则形)。3、当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是会产生(折射)现象;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2、),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放大镜具有(放大)的作用,放大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凸透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厚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球形)透镜的放大倍数最大。4、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到蝴蝶的翅膀上有许多的(小鳞片),其实上这些小鳞片是许多(扁平的细毛);在放大镜下,能看见蝇的复眼是由许多个(六角形)的小眼睛组成的,每个小眼睛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昆虫的眼睛有(单眼)和(复眼)之分;我们常见的一类蝇是(家蝇),它的眼

3、睛属于是(复眼);(草蛉和它的幼虫)是蚜虫的天敌;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的鼻子。5、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晶体的形状有的(像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它的形状是(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制作晶体的方法有结晶法和蒸发法;将海水蒸发后可以得到(海盐)的晶体;在自然界中,许多的岩石都是由(矿物晶体)组成的;将海水蒸发后我们可以得到(海盐)的晶体。6、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十七)世纪,人类发明了显微镜;显微镜

4、的发明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使人们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7、人们为了能够看到更小的物体,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世界上第一台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显微镜是由(列文虎克)制造的;电子显微镜能够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8、显微镜主要是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五部分组成的;显微镜中使用的两个透镜分别是(目镜)和(物镜),它们之间的(焦距)是不一样的;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安放) (对光) (上片

5、) (调焦) (观察)。9、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时,必须要将物体制成(玻片标本),才可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制作玻片时,我们需要的工具有(滴管)、(水)、(盖玻片)、(载玻片)、(镊子)等;我们制作洋葱玻片时需要(四)个步骤,应该取洋葱的(果肉)来做成玻片;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10、(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有了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的(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

6、(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11、(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具有(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新陈代谢)的作用;几种纸纤维中最细的是(书写纸)。12、叶细胞中有(叶绿体),叶表皮上有(气孔);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微生物通常都有着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各种环境;列文虎克在(雨水)、(河水)、(井水)中找到了微生物;微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它也是生物。13、我们能观察到水中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船形硅藻)、(鼓藻)等;显微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微电子

7、仪器)的研制;在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人类依靠(眼)、(耳)、(鼻)、(口)、(手)等五种感觉器官来(观察和认识世界)。14、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我们可以把(人的胰岛素基因)插入细菌细胞中,利用细菌能在短期内大量繁殖的优势,生产大量(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它们,地球就将变成为(垃圾)的世界;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尸体或残体,使它们成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素。二、连线。1、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用线连起来。培根最早设计并制造出了增强视力的眼镜

8、 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了放大装置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细胞学说 贝克兰发明了合成塑料杨利伟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 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巴斯德指出了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 列文虎克最先发现了微生物哈勃-被誉为“星系天文学之父” 哥百尼-提出了“日心说” 2、将下列物质分类。 3、将下列实验器材与用途用线连起来。 松香 酒精灯 染色 玻璃 晶体 镊子 观察微小生物 白糖 滴管 吸取多余水分 珍珠 载玻片 加热 食盐 碘酒 夹取实验材料 琥珀 非晶体 吸水纸 放置切片标本 碱面 放大镜 吸取少量液体 水晶 显微镜 图像放大三、名词解释。 晶

9、体: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四、简答。 1、怎样正确地使用放大镜? 答:(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2、怎样正确地使用显微镜? 答:(1)一只手握住镜手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

10、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 载玻片的上面;(6)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3、请你说说制作供显微镜观察用的生物标本的步骤。 答:制作生物标本的步骤包括:(1)采集标本。(2)培养。(3)制片。4、请你叙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制成玻片标本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及一般步骤。 答:材料和工具: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洋葱、烧杯、镊子、培养皿等。 步骤:把洋葱鳞茎切成

11、两半,撕下其中一块,注意不要弄掉内表皮;然后在内表皮上用小刀轻轻划“井”字;用镊子撕取“井”字中间的表皮,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用盖玻片(或另一块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然后将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 5、请你说说细胞具有哪些作用? 答:细胞具有(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新陈代谢)等作用。 6、怎样制作出一个大的食盐晶

12、体?答:用一个大的玻璃杯,制作一杯浓食盐水溶液,待水分蒸发,杯底便会留下大的(食盐)晶体。 7、制作生物标本需要哪些步骤?答:制作生物标本的步骤包括:(1)、采集标本。(2)、培养。(3)、制片。 8、人们在探索微小世界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果?答:发明、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克服微生物的危害,同时还找到了战胜肺结核、霍乱、伤寒等可怕疾病的方法。五、制作。名称:做个简易显微镜材料:两块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纸筒、胶带纸、剪刀等。步骤:1、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2、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3、用纸筒和胶带

13、纸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4、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一、 填空。1、我们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而且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甚至有些物质的变化让人(无法察觉);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另一些物质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2、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有些物质的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状态)等,没有(产生新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之为(物理变化);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之为(化学变化);3、物质发生化学变

14、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有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既会发生(物理变化)又会发生(化学变化)(如:蜡烛的燃烧);世界是(千变万化)的,但所有的变化归纳起来说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4、小苏打是(固体),白醋是(液体),当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会出现(大量白色气泡),产生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气体(二氧化碳),这种气体能够使燃烧的火焰(熄灭),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铁是(银白色)的,铁锈是(红褐色)的,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它是铁(化学反应)的产物;铁的生锈与(空气)和(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5、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的(化学变化)正在进行着,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会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大致可以概括为;(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