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对力与运动密度与浮力压强的复习与总结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61536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对力与运动密度与浮力压强的复习与总结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八年级物理对力与运动密度与浮力压强的复习与总结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八年级物理对力与运动密度与浮力压强的复习与总结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八年级物理对力与运动密度与浮力压强的复习与总结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八年级物理对力与运动密度与浮力压强的复习与总结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对力与运动密度与浮力压强的复习与总结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对力与运动密度与浮力压强的复习与总结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物理对力与运动、密度与浮力、压强的复习与总结上海科技版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对力与运动、密度与浮力、压强的复习与总结基本要求:1. 通过对具体知识点的复习,唤起同学们对所学的知识的回忆。2. 通过教师的总结与复习,使同学们对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3. 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评,提高同学们利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 重点、难点:重点内容:知识体系的形成、应用能力的提高。难点内容: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一)力与运动:全章的基本要求:1. 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和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

2、容。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2. 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的实质。3. 通过大量事实认识惯性,并了解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的方法。能够将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当中。4.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合力与分力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定义的。5. 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与反方向上力的合成情况。6. 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要经历对图表的分析获得结论的过程,并能够在交流讨论中发现新的问题。7. 在关于力的合成的探究实验中,要经历从提出问题与假设,到验证假设,直致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8. 认识到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

3、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9. 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10. 探究实验中要求同学们自己处理实验数据,并从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中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状态变化的原因。11. 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12. 在讨论与交流中感受到在力的平衡状态下物体的运动状态。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与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法则;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外力来维持;惯性现象解释的语言叙述;对二力平衡的理解。知识结构:一.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古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他的根据是一个物体

4、运动起来后必须用力才能使它不停地运动下去,失去力的作用,运动会停下来。初看起来,他的观点似乎符合实际情况,所以这个观点在人类的历史上统治了近一千七百年。1. 科学家对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及结论:a.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和我们的教学实验b. 笛卡尔的补充c. 牛顿的总结英国的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建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第一条规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第一次从实验出发,运用科学推理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错误的力的概念,这在物理学研究方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物理学的正确认识只能来源于科学实

5、验。也只有科学实验对错误观点的批判才是最强有力的。亚里士多德错误的力的概念所以能延续两千多年,正是由于人们过分相信了“直觉”而没拿起“实验”这一科学研究的武器。d. 由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外力来维持。(2)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3)任何物体都有一种性质,也就是保持自己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固有的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它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系。(4)惯性是维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5)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6)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从实验中直接得出来的,也就是说它不是一

6、个实验定律,当然也就不能用实验来验证。但是它又有深厚的实验基础。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而得到的,由这个定律进一步得出的一切科学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早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2. 惯性与惯性现象:任何物体都有一种性质,也就是保持自己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要求同学们能够解释一些惯性现象,特别要注意语言叙述的严密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论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粒子,不论固体、液体、气体,不论静止物体,还是运动物体,不论物体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刻,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不同于“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7、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是不依外界条件而改变的。它始终伴随物体而存在。牛顿第一定律研究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如何运动的问题,是一条运动定律,它指出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原因。而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两者完全不同。之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是因为定律中所描述的现象是物体的惯性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不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但物体力图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仍顽强地表现出来。二.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则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可见,

8、合力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础上。既然是从力的作用效果着手,那么在分析一个物体受力时,合力和分力是不共存的。求合力的方法叫力的合成。最简单、最基本的合成是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它们的作用方向相同,合力的方向与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如果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方向相反,合力的方向为较大一个力的方向,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大小之差。三. 二力平衡1. 什么是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2. 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的平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

9、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根据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的法则可知,当两个力彼此平衡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是0。3.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二)密度全章的基本要求:1. 能从物质的形态、形状、空间位置等的变化中提取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不变性这一本质的东西,从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即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2. 能从怎样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以及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3. 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并能对这些常用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观念,对常见物体质量多少有一种基本的估测能力。4

10、. 认识一些测量质量的工具,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5. 通过宇宙中物质质量尺度的数量级阶的展示,以及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的思想,拓展视野,打开思路。6. 会读产品说明书,能参照说明书正确调节与使用托盘天平,并养成读用产品说明书的习惯。7. 能区分量筒和量杯,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8. 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价与反思、合作与交流。9. 会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10. 学会查物质的密度表,并能说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11. 会测量一些物质

11、的密度。12. 会应用物质的密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内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质量各单位间的相互换算和体积的测量,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难点内容: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知识结构:一. 质量和天平1. 质量的概念一切物体都由物质组成。物体是指某一件具体的东西,物质则是构成物体的材料,一个物体的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温度变化而变化。2. 质量的单位质量单位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吨、千克、克、毫克,它们顺次是千进位。3. 托盘天平的使用托盘天平必须置于水平台上使用,将游码归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被测物放左盘,砝码放右

12、盘,调节砝码与游码使横梁再次平衡。砝码加游码所示的质量就是待测物质量,与任何测量仪器一样,所测物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秤量,也不能小于天平的最小感量。天平属精细仪器,必须保持清洁、干燥,要注意轻拿轻放。二. 密度及其实验测定1. 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物理量。它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大小。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大小、体积大小无关。如:1 g水和1 kg水密度是相同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如:铁与铝的密度,油与水的密度都不相同。由于水的密度比油大,因此一滴水的密度仍要比一桶油的密度大。密度是个复合的物理量。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得出密度计算公式=m/v。

13、绝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密度公式的意义包含有:(1)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相等时,密度较大的物体其体积较小。(2)不同物质的物体,体积相等时,密度较大的物体其质量较大。2. 密度的单位及换算在国际单位中,质量单位是kg,长度单位是m,体积单位就是m3。根据密度计算公式可知密度单位是kg/m3。在常用单位中,质量单位经常取g,体积单位经常取cm3(即ml),因此常用密度单位是g/cm3。它与国际单位的换算关系是:以水的密度为例,可写成1gcm3,其意义是1cm3的水质量是1g。密度的实用单位除gcm3外还可用kgdm3和tm3,有时使用这些单位能使计算简化。3. 应用天平和量筒测

14、密度(1)量筒(或量杯)的使用量筒(或量杯)是用来测定液体体积的仪器。利用排液法也可以间接测定固体的体积。量筒使用前应看清量程及每一小格所表示的体积,量筒(或量杯)的所示体积单位一般是mL,即cm3。倒入、倒出液体时应小心,不能溢出。尤其是用排水法测固体体积时,预先放入的水要适量,水不能少得淹不住物体,也不能多得溢出量杯。读数时要注意两点:将量筒(或量杯)置于水平桌面上;观察时视线应与筒内液体的凸面顶部(如水银等)或凹面底部(如水等)相平。(2)测不规则固体物质的密度固体的质量可直接用天平称得,外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来测定。从量筒中读出水面指示的两次体积之差即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也就

15、是物体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定义公式求得密度。(当然这里可能有密度大于水的,也有密度小于水的)(3)测液体密度液体体积可以直接用量筒(或量杯)测出,其质量就要通过“补差法”来测定,即先称出容器的质量,再称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倒入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再根据=m/v,求得密度。(三)浮力全章的基本要求:1. 应用计算浮力的三种方法。2. 经历从提出猜想和假设到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发现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从而认识阿基米德原理。3. 通过对物体的浮沉现象的研究,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4. 通过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知道密度计、潜水艇、气球的原理。重点内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过程,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应用计算浮力的三种方法进行计算,从而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熟知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难点内容: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浮力的三种计算方法的灵活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知识结构:一. 浮力1. 什么是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2. 物体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