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龙马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入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569439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入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入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入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入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入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入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泸州市龙马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入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马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传”由对文本的解释而转换为记事文体的“传”,应发生于史家对孔子春秋的解释。先秦对孔子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三传都是传注行为的产物,注释的对象都是春秋,但在由注释之“传”向记事之“传”转换中的作用不尽相同。公羊谷梁是以注释家的身份去解释春秋,虽也对有些事件的本原作了注释,但侧重于对字、词所包含的意义进行解释,更多具有注释性质。而左传的作者是以“史”这一职官和史学学者身份来解释具有历史记述性质的春秋,总结国家和个人兴衰成败的教

2、训也是其主要目的之一。因而,左传虽也有对春秋体例的解释,但更多的是依据历史记载,恢复春秋以“微言”掩盖了的国家和个人兴衰成败的原委,化春秋之隐晦为明白晓畅,很大程度上“创造性地复原了鲁春秋”。也正是这种出于行为目的需要的复原,左传将“传”这一注释典籍的方式,基本上转换成为一种历史记述的文体。左传为解释孔子春秋而作,故仍然采用了编年之体,有着不少解释性及梗概式记事的文字。受传注体例的限制,左传将一个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过程的记述,分解在不同的年份,且这一年份内还要记述不同诸侯国或不同性质的行为事件。但是,左传却对各种事件的发生采取了全视角记述。它不仅记述了每一具体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且通过政治、经济

3、、文化、外交、军事等各方面的相关记述,记述了事件发生发展的大的历史背景。如记晋文公复兴晋国,通过僖公前后二十多年的记载,记述了重耳出亡、秦国与晋国的关系、晋国救宋、重耳随从的品格等等,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诸多领域的视角,比较完整地展示了晋国兴盛前后的历史。较之国语晋语单一记述晋骊姬之难,更具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而服务于政治的意义。至于司马迁创造的以专门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字称之为“传”,也当与左传称之为“传”有密切关系。史记“索隐”谓:“列传者,谓叙列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故曰列传。”先秦的“传”多用于经典的注释。左传虽有传注的性质,虽非以人为主叙事,更非专记某人之行事,但却涉及到

4、了不少人物的生平行事;它有对孔子春秋体例的一些注释,但却是以记事为主。故史记“列传”之“传”的产生,当不仅是借用先秦左传的文体名称,而且当与左传一样,具有真实记载历史人物行事的性质。所以,“列传”传记体的产生,当是在左传详细叙事的“传”的基础上,融入了晏子春秋战国策等专记一人之事的元素,从而创造了“列传”这一史学体式,用于记载人物的生平事迹。可以说,记载人物之“传”,是经典的传注之“传”的进一步发展。(节选自经与先秦说、解、传的发生及演化)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三传同为给春秋作注的产物,但由于三传作者身份的差异,作注目的的不同,使得三传的写作方式各不相

5、同。B. 为解释春秋而作的左传沿用了春秋编年体的体例,受此限制,左传对同一历史事件的叙述分散而不连贯。C. 国语在叙骊姬之难时,角度较为单一,不及左传视角广、故事完整,没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而服务于政治的意义。D. 左传和史记之“列传”同中有异:同为历史著作,前者有传注的性质,以记事为主,后者以人为主叙事,且一传多专记某人之行事。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二段将谷梁传公羊传与春秋左氏传比较,意在论证左传在由注释之“传”向记事之“传”转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B. 第三段举出“晋文公复兴晋国”的例子,论证左传全视角记述的特点:记述历史事件,既交待具体事件的来

6、龙去脉,也叙述事件大的历史背景。C. 第四段列举左传晏子春秋战国策等先秦史书,意在证明司马迁史记将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字称之为“传”具有创造性和发展性。D. 文章论述“传”的生成和演化,既有对于相关书籍横向的比较,也有对于不同时期书籍在“传”发展过程中源流关系的纵向探究。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羊谷梁解释春秋,其作者都是以注释家的身份,同样侧重于对字、词进行解释,无助于“传”由注释向记事转换。B. 春秋隐晦,左传明白晓畅,但两者均关注国家和个人兴衰成败的原委,可以说左传既尊重了春秋,又有所创作。C. 左传之“传”和“列传”之“传”,前者兼有“注释和记事”之意,而后者

7、据司马迁的解释,在“记事”之外,还有“流传”之意。D. “列传”传记体,固然是司马迁的天才创造,但一定离不开对左传晏子春秋战国策等先秦历史著作的叙述传统的吸收借鉴。【答案】1. D 2. C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A.“使得三传的写作方式各不相同”错,左传与另两传不同。B.分析错误,“受此限制”不对,受的是传注体例的限制而非编年体例的限制。C.“没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而服务于政治的意义”太绝对,文章只是说左传更具有如上意义。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C.“第四段列举左传晏子春秋战国策等先秦史书”论证的目的,不在于

8、证明司马迁史记的创造性和发展性,而强调的继承性。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无助于传由注释向记事转换”不对,“转换中的作用不尽相同”“也对有些事件的本原作了注释”均说明起到了有限的作用。故选A。(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人生如旅行李永海出门旅行,难避漂泊。静静地候车,静静地等待。时而也在候车室的壁图或铁路列车时刻表前流连,时而掐指计算车次及行程。候车室是一个小天地,囊括各色人等,也包容各种不同的遭遇和人生。购票、检票、上车,仿佛领取了一张公民认可证,凭着它,就可以堂堂正正乘上这次列车,去想要去的地方,开始人生奇妙的旅行。待

9、坐定后,探头窗外,长长的站台渐行渐远,更增添了浓浓的离情别绪。单身旅行,无牵无挂,冷眼窗外,那里没有与自己相关的人和景;此时此刻,心境坦荡如水,人生有多少这样的小站,不知哪趟车才是自己想乘的,不知哪个座位真正属于自己。同在旅途,个中滋味,因人而异。每每勾起我同情的是蜷在候车室里,或卧或躺的那些疲惫不堪的人,他们大多是离家打工外出的农民工,为了生活,四处漂泊。一样的行程,一样的方向,同是旅途中人,遭遇却大相径庭。人在旅途,看着时光从指缝间溜走,心里的无助就像原野上的草一样疯狂生长着。在午后刺眼的阳光下,只感觉到刺骨的风,不知道该用什么姿态去面对,该用什么样的热情去燃烧,木讷地做着所谓该做的事,如

10、一粒尘埃,已经湮没在不知喟然的时光里。人在旅途,过客匆匆。人生的驿站,或伤感或欣喜,欲下笔却无从写起,所以许多时候我选择无语。然而无语的时候又很凌乱,像一堆扔不掉却又整理不了的旧物一般侵占着每个角落,生命中的某种本能在缓缓消失,迟钝的刀刃划在心上,血慢慢涌出来却把握不了,只能有心无力地去面对。人的一生,犹如旅行。纵使踏遍千山万水,也仍是途中人。原以为自己早已经习惯了停滞的状态,不会再斤斤计较地去寻求那些心里遗落了太久的东西。快节奏的工作、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周围的人们多了浮躁、少了温情,多了竞争、少了感悟。一路走来,从部队到地方,从军人到税官;从农村到县城,从青年到壮年。蓦然回首才发现其实一直

11、是渴望着被在乎的,只是逼着自己放弃,一次次希望,一次次失望。终于有一天,我们都会想不起来,曾经心痛的感觉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要经历许多事情,也要承受太多的苦难。行走在这个布满荆棘同时也开满鲜花的人生之旅中,我们的心里才会充满希望和阳光。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在名利中穿行的芸芸众生,让生命的节拍慢下来,给心情放个假,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这需要一种豁达、率真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需要经过一番历练。岁月汩汩流淌的是青春的激情与率性,我们每个人都要以积极向上的思想、健康阳光的情感去面对生活的每一天。岁月不居,天道酬勤。我以一种深情、豪迈的姿态整理

12、好行李,理了理思绪,盼望走向人生的下一个驿站,以虔诚的心去迎接新的挑战。细雨暮色中,放慢匆匆的步履,我已不是过客,是归人。(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段写了旅行时人们候车及乘车的情形,既表达了对人生际遇不同的感慨,又表现了作者的迷茫心态。B. 文章以“人生如旅行”为主线进行选材剪裁,写了人生旅途的种种情况,从而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C.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看似闲笔,实则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彻悟;时光易逝,自己会调整好心态,勤勉地走向下个旅程。D. 文章融抒情、议论为一体,将旅行与人生相结合,由此抒发自己的感悟,文章内蕴丰富而深厚,可读

13、性强。5. 请赏析文中的画线部分。6. 作者认为“人生如旅行”,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答案】4. B 5. 画线部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生旅途中的悲喜往事比喻成扔不掉也整理不了的旧物,将之具象化,写出了它们占满回忆的空间凌乱而无序的状态。“刀刃划在心上,血慢慢涌出来却把握不了”写出了作者在面对往事时的无助、无力。 6. 旅行意味着人生的漂泊,但唯有旅行才能让人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甘苦,才能不断地迎接新的挑战,最终找到精神的家园。人生旅途中,我们要经历很多事情,包括幸福的和苦难的,它们都是我们人生的财富,能带给我们希望的阳光。人生如旅行,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及看风景的心情,不要被名利蒙蔽了

14、眼睛。【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赏析不准确的一项”,B项,“从而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赏析错误,应该是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新看法,也就是说“人生如旅行”。故选B。【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请赏析文中的画线部分”,是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划线句子“然而无语的时候又很凌乱,像一堆扔不掉却又整理不了的旧物一般侵占着每个角落,生命中的某种本能在缓缓消失,迟钝的刀刃划在心上,血慢慢涌出来却把握不了,只能有心无力地去面对”,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生旅途中的悲喜往事比喻成扔不掉也整理不了的旧物,将生活的创痛比喻为刀刃。然后指出本句中作者运用

15、这两个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点睛:解答赏析句子累题目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指出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句子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该句中是如何运用该修辞手法的;第三步,指出句子运用该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作者认为人生如旅行,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是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由于“人生如旅行”,一生都要漂泊,难以安定,要接触各色人,各种事,所以要有乐观的态度、坚忍的品格、淡然的心态。学会承受,学会感悟,学会砥砺自己。能从三个方面来谈即可。二、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