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540605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与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与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与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与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与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与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与策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与方略沈阳市东陵区王滨但愿学校 李景波摘要: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小学的德育状况总体发展也呈现良好的态势,但由于学校生源、师资和地理位置等条件限制,德育工作的局限性也是明显存在的,一般状况下,部分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知识教育抓得比较紧,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内容、措施、途径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忽视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德育工作成了花瓶、标语。要变化这样的现状就要转变德育观念,充足结识及注重德育的重要性,在德育内容和德育措施等方面加以创新,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坚持“以德立校”的办学思路,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德育特色活动的实践摸索,并

2、摸索出一套农村学校育人管理途径,形成了自己的德育工作特色。 核心词德育现状教育方略 明确道德原则 学校德育教育一、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经调查显示, 三分之一的农村小学生个人行为习惯较差, 近一半的学生公共习惯也较差;孩子越来越难教育了!任性、不听话、耍脾气,农村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种种问题让家长们苦恼,也让教育工作者 困惑。目前学生素质的最大弊病就在于学生的道德缺失。更有甚者,部分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却令人忧虑。“道德的真空”绝不是危言耸听。中华民族的老式美德难以在现时期的农村学生身上找到,看一看我们的学生:贪图享乐,厌恶劳动。某些学生只懂得花钱,追求潮流,攀比消费。在校尚能参与大扫除等力所

3、能及的劳动,在家则是简朴的家务也懒得做。成天只知如何玩耍,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守诚信,不关怀她人。有些学生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讲诚信,不说实话,不想到校就与家长撒谎说学校放假,考试作弊是家常便饭。部分学生为人处事的原则是看对自己与否有利,不从大局出发,不关怀她人,不关怀集体,也不尊重长辈;破坏公物,社会公德意识差。有此行为的学生亦非个别,她们常常故意无意地损坏公物,如在墙壁上、课桌上、门窗上乱刻乱写;课间在室内追逐打闹时,随手推课桌,掼椅子,摔文具。在公共场合出口成脏、随意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等。而那些以破坏公物为荣、以恃强凌弱为傲,以拾金不昧为傻的现象就不必列举了。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4、而小学生是形成优秀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个核心时期,注重德育教育,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学校学生浮现了许多“单亲式”生活与教育、“隔代式”生活与教育、“寄居式”生活与教育,孩子在宠爱中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就目前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德育的现状而言,还存在着某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她们的德育状况令人担忧。二、目前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方略农村学校如何实行有效德育,创新德育,如何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农村学校德育必须面对和高度注重的课题。从学生的这些行为表象来看,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是

5、令人担忧的。社会在发展变化,我们的德育教育也应随之发展变化,否则我们的教育只能成为空谈。如何加强农村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呢?就学校而言,对学生的理解必须要到位、要及时,我们应当环绕学生德育观念的缺失和学校德育教育两个方面开展工作,要理解学生的德育观,有的放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统一的教育体系,突出德育教育的层级性,拓展、创新德育教育的途径。只有如此,农村学校德育教育才干稳步推动,健康发展。(一) 明确道德原则、规范学生品行、实行养成教育。、完善德育制度,使德育工作制度化、序列化。为了夯实、有序地开展好养成教育,学校要制定学生养成教育实行方案、学生一平常规、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学校道德模范考核

6、等。分别从学生个人卫生、文明礼仪、安全、学习等各个方面制定行为规范,使学校德育工作无缝隙覆盖。学校要实行晨午检制度、值日值班制度,建立健全监督管理,行政人员、教师轮流值日,每天带领大队干部、监督员检查量化学生到校、离校、班级和个人卫生、纪律、礼仪等一平常规状况,每天一发布,每周一通报,每月一表扬,对好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年末进行综合考核。同步,少先大队开展评优系列活动,学校每年开展“道德明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评比活动,评比校园之星,树立学习楷模。2、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加强宣传,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应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同窗宣

7、读学校平常行为规范等。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联系实际逐个进行认真的学习、讨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之烙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种长期的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不能寄但愿开学的第一周、第一种月的宣教活动就一劳永逸,但毕竟通过开学初扎夯实实的养成教育,可使学生指引、熟悉校纪班规。逐渐地由“她律”发展为“自律”。 3、创立德育课程评价体系,完善德育工作的监督与评估。加大学校对班级德育工作的评价、指引力度。学校应高度注重德育学科的建设,提高德育学科教

8、师的待遇。建议学校有关部门,对全校的思想道德建设予以对的的评价和导向,并根据方案,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估,将责任贯彻到人。改善对学生的道德评价。以往我们看待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 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要真实考核学生的道德水平,须仔细考察她们的言行举止,不能以试卷成绩为唯一参照,而应综合学生的思想水平、平常言行、德育知识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建立学成长记录袋,学生平常的行为体现要记入记录袋,积极推广成长记录评价法等形成性评价,同步辅以老式的评价方式,形成学生自评为主,同窗互评,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学生品德评估机制。通过动态、灵活的评价,全面、进一步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状况,增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

9、二)、加强班级和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学校是开展品德教育的重要场合,校园文化环境具有无形的教育亲和力。学校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对学生时刻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要紧紧抓住宣传阵地,保持德育宣传力度,同步也要对教师的言行举止作出明确规定,为校园德育发明良好条件。例如:在校园橱窗开辟固定的“德育之窗” 栏目,定期更换内容;在走廊和教室里的墙壁上,选择性张贴对人生有启迪意义的名人名言;食堂里张贴爱惜粮食的标语;在草坪、楼道等处均有友善的提示。力求做到让每一棵花草、每一处场合、每一次活动都发挥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受到教育,提高素养。1、进行特色班

10、级文化创立,增进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为贯彻学校建设个性化学校、成就个性化教师、培养个性化学生的“三个个性化”的办学目的,推动和增进班级文化建设,组织学生自主创立特色班级,开展特色班级文化评比活动,每个班级结合本班实际,总结和提炼班级文化特色,向学校申报特色班级。特色班级申报过程故意识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班级文化的交流和学习过程就是学校文化繁华和发展的过程。组织特色班级评比活动,推动和增进班级文化建设,丰富和发展了学校文化。2、贯彻全员德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学校无闲人,人人皆教育。全员德育在

11、学校不仅要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共识,并且落到了实处。全员德育使学校德育可以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德育使铸碑工程、塑像工程、壁画工程、绿色工程等物质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充足发挥,全员德育使广场文化、食堂文化、操场文化、楼道文化、场馆文化、阅览室文化、班车文化、墙壁文化等校园区域文化建设得到加强,全员德育使学校德育的校园文化建设得到贯彻,校园行为文化得到提高。(三)、丰富德育活动,推动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德育育人效果。、开展节日主题教育活动 以节日为载体实行教育活动,寓德育于节日之中,让节日焕发德育魅力。活动中强调四个注重:注重全员参与,把活动纳入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人人参与,个个进步;注重

12、自主参与,敢于结识事物,发明新措施,使各类活动成为学生的智力策源地;注重积极参与,“趣中求实,动中求乐”,开发孩子潜能;注重分层参与,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引。(1)、运用老式佳节,实行亲情教育。如春节、重阳节时,号召学生们自觉行动起来,以反哺之心孝敬父母,架起沟通的桥梁,让学生们从小尊敬长辈,关爱老人。 (2)、运用世界文化节日,养育人文气质。如植树节、世界地球日等,开展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手抄报、宣传画、植树、捡垃圾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保的意识。 (3)、运用革命老式节日,弘扬民族精神。在清明节、

13、国庆节等重要节日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祭扫烈士陵墓,缅怀革命先烈,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进行革命老式教育,以无数志士的事迹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进一步推动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参与某些力所能及的道德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去观测、辨别、思考,自觉积极地认同、接纳社会道德价值体系,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可以运用班队或学校活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和尊敬老人的情感。(2)、组织学生上街环卫宣传,打扫街道,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14、,懂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带领学生参观都市、农村和家乡名胜,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今天的生活,长大后为家乡、为祖国多作奉献。 ()、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解读生活,产生情感体验,确立真正的人生价值观,培养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四)、创新德育教育工作措施 、构建德育教育的社会网络。学校在做好德育教育的同步,要把工作向前延伸,与本地公安部门、文化部门、团委、社区等构成共建单位,群策群力,群防群治;与青少年活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单位联合办学。为中小学生提供德育教育的活动场合,全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2、积极运用互联网络。 教师在德育工

15、作中要充足运用网络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运用既有的资源设备,构建德育教学的信息平台、拓展德育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有效开展网上德育教学。 、建立德育教育课程观的新导向。 一方面,变化老式的知识德育观为生活德育观。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在于行动、在于实践,而不仅止于言传身教。老式的思想道德教育,简朴地将道德知识的传授等同于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德育内容来源于生活实践,脱离生活实践的德育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另一方面,变化老式的德育教育观为人本教育观。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应扎根于学生内心深处,融入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合伙、探究,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6、。4、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合伙。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既与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家庭教育、社会影响有关。因此应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加以整合,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学校应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引,向家长宣传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家长明白家庭教育应如何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相衔接,成为积极向上的教育合力,共同增进孩子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言传身教,扮演积极角色,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孩子,与孩子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与哀愁,使孩子学会交往、学会合伙。同步,学校也要善于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密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使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协调一致。只有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伙,共同深化德育教育,才干切实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针对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现状,德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摸索,与时俱进,开拓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