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50230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标题: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一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几点认识核心要点:我们说中国道路走得对、行得通,不是哪个人的主观判断,而 是实践作出的有力回答,是历史和国际对比得出的深刻结论。我们没 有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没有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走出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新路。道路和制度紧密相连,道路的成功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中国选 择自己独具特色的制度,是大浪淘沙的结果。近代以来,中国试穿了 各种各样的“鞋子”,甚至想照搬西方制度的“飞来峰”,但最终都 没有成功。价值理念是发展道路的内核。解读中国道路不能忽略价值维 度。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 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2、。中国道路是人民的选择、人民的创造,是党领导人民干出来、 走出来的。道路好不好,走在这条路上的人最有发言权。中国人民从衣食 住行的持续改善中、从国家面貌的巨大变化中、从充满希望的憧憬中, 切身感受到中国道路的正确性,也发自内心地拥护这条道路。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国家的发展也没有完全 相同的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 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 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当代中国,正阔步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上。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 是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

3、代以来170 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 础。这条道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走上中国道路我们在“国际竞赛”中脱颖而出、跑在前列我们说中国道路走得对、行得通,不是哪个人的主观判断,而是 实践作出的有力回答,是历史和国际对比得出的深刻结论。回首鸦片 战争之后的积贫积弱、新中国成立时的一穷二白,再看当今中国的崭 新面貌和勃勃生机,历史以超出人们想象的大跨越和大进步,对中国 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出的中国道路作出了最生动的诠释

4、。实践是最好的裁判,比较最有说服力。二战结束以后尤其是最近 30多年,世界各国无形中展开了 一场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竞赛。在这场竞赛中,许多国家起点比中国高、资源比中国丰富、外部环境 比中国好,但经过这些年的角逐,比赛结果已初见分晓。有的国家改 旗易帜,结果步入歧途、陷入困境;有的国家照搬他国制度,结果水 土不服、“南橘北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没有走封闭僵 化的老路,也没有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新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 走过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进步潮流、迎来伟大复兴

5、的光明前景。以经 济发展为例,1979年到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 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2.8%的增速;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2位, 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由不到2%提高到近12%,从昔日的物质匮乏、 产品短缺变成如今的“世界工厂”,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当然, 这条道路并不平坦,一路走来,我们也经历了很多曲折和坎坷,战胜 了一系列风险和挑战。远的不说,就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场大考, 中国交出了出色答卷,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向好,成为推动世界 经济走出低谷的重要引擎,近几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20%,现在更是高达30%。对于中国的巨变,国外一些政要和学者称 之

6、为“当今时代最为重大的事件”,认为中国的成就“无可比拟”,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更是感慨“难以想象”、“超越想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 力棒,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与时俱进拓 展中国道路,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在追梦圆梦的道路 上,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啃硬骨头、 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适应经济增长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立足国情改善和保障民生,织牢民生安全网; 坚持从严管党治党,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

7、,以零 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着力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 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 同。党和国家开创了新局面、营造了新风气、取得了新成就,在中国 道路的征程上镌刻下新的历史标注。解码中国道路我们开创了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制度文明随着中国发展奇迹越来越受关注,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解 码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 么能?这样的问题,总能引起人们广泛的思考。道路和制度紧密相连, 道路的成功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中国选择自己独具特色的制度,是大 浪淘沙的结果。近代以来,中国试穿了各种各样的“鞋子”,甚至想 照搬西方制度的“

8、飞来峰”,但最终都没有成功。直到中国共产党诞 生之后,才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切。我们党带领人民通过艰辛奋斗实 践,在探索中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其他制度相比,我们 这套制度在许多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体现了一种独具特色和优势的 制度文明。比如,科学高效的决策和执行。一个国家的决策能力和执行效率, 是衡量其制度优劣的重要尺度。朝令夕改,什么事也干不成。阿富汗 前总统卡尔扎伊说:“如果阿富汗有机会重新选择的话,一定会走中 国式的发展道路。因为它行动高效,决策果断,以结果为导向。”这 道出了中国制度的一个突出优势。我们的制度,能够着眼

9、人民整体利 益和国家长远发展,科学及时决策、高效有力执行,把持续性与开拓 性有效地结合起来。每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的制定,都经过各方面 磋商和咨询,几上几下、上下结合,最后形成共识、作出决定。在集 中力量办大事、解难事中,我们的制度更展现出强大的执行力。抗击 汶川特大地震等巨灾过程中,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上下立即行动, 迅速汇聚起抗灾救灾的磅礴伟力,在较短的时间里重建起新的家园。比如,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我们的民主是人民民主。有事好商 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我们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根本政治制度, 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10、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力和人民内部实行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的两种重要民主形式。这样的民主形式,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 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有利于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有利 于人民持续参与日常政治生活,有利于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 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利于加强社会各种力量的合作协调。 相比之下,以多党制、三权鼎立为主要特征的西式民主,日益暴露出 其弊端和局限性。一些西方学者也承认,近年来西式民主正面临深刻 危机,民主制衡演变为权力掣肘,党派博弈绑架国家利益。一些国家 盲目“移植”或“

11、被输入”西式民主,反而陷入无休止的政权更迭和 社会动荡,造成“民主之殇”。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 民主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保持 政治定力,不能舍本逐末、邯郸学步。比如,层层历练的选贤任能。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形成了广纳群 贤、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广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 家各项事业中来。各级领导干部走上领导岗位,都要通过严格的组织 考察、民主推荐、竞争选拔等程序,都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锤 炼,都有着多岗位的基层历练和出色的工作业绩。走红网络的卡通视 频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对此作了生动展示。现在,“中国功夫” 式的长期锻炼选贤任能,正得到世

12、界上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认可。比如,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协同发力。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其显著特点就是既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又注重发挥政 府作用,使“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都用好。这一制度安排, 既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弥补市场调节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 后性等缺陷,把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依靠这个制度, 我们拿出了令世人惊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绩单”。而世界上一 些国家,脱离本国实际套用新自由主义开出的药方,实行完全放任的 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结果跌入发展“陷阱”难以自拔。根据实 践拓展和认识深化,我们党提出了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 用和更好发挥

13、政府作用”的重大理论观点,对市场和政府关系作出了 新的科学定位。这必将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把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 要讲话中,鲜明提出了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民主、有效的重要标准。 对照这些标准,我们以实践中的决定性进展,交出了令人信服的答卷。实践证明,中国的制度具有巨大优势、韧性、活力、潜能,丰富和发 展了人类社会的制度文明。有国外学者指出,西方的发展模式正还原 为地区性发展模式,中国制度的成功,开启了各种制度并存、竞争的 多元时代。就连“历史终结论”的提出者福山也认为,中国模式有一 些重要优势是西方民主制

14、度不具备的,人类思想文明宝库应为中国留 有一席之地。寻根中国道路我们凝聚了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国道路生于斯、 长于斯的深厚土壤。中华民族5000多年创造的灿烂文化,蕴含着宝 贵的思想资源和崇高的价值追求,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 要启示,比如“大同”、“小康”的美好理想,“民惟邦本、本固邦 宁”的治国理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而 不同、和谐相处”的重要思想,“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博大 胸怀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但近代以 后,一些人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不仅是技不如人、制度不如人,更 是文化不

15、如人,对民族文化丧失自信,甚至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 中国共产党扛起了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倡导发展先进文化的大旗,用 科学理论赋予中华文化先进的思想内涵。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 实践中,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推动中华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了当代中国文化,为开创和发展中国 道路提供了丰厚滋养。价值理念是发展道路的内核。解读中国道路,不能忽略价值维度。 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 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党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 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勺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回答了要建设

16、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 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是中国道路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集中 表达。这一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核,体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发展要求和奋斗目标,是13亿中国人 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在中国道路上,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 想文化相互激荡、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我们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多元中立主导、 在多样中谋共识,有效整合了社会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坚持和拓展 中国道路,要进一步增强价值观自信,决不能盲目地成为西方价值观 念的附和者,决不能丧失自己的精神独立性。炼尽黄沙自是金。中国道路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意味着物质的丰 富、制度的完善,也体现为精神的充盈、文化的振兴。这其中,最重 要的就是继承和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铸就了以改革 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汇聚成伟大的中国精神。一路走来,经历各 种重大事件的洗礼,经受各种风险挑战的磨砺,我们不断为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