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的理解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477752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惯性的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惯性的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惯性的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惯性的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惯性的理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惯性的理解“惯性”一节的教学,课本是先给出惯性定义,再演示“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两个实验,验证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这种安排,其特点是:先理论、后实验。教学实践表明:教材精炼,简捷明快有余,生动活泼不足,学生不易接受。究其原因,学习“惯性”前学生头脑中具有的惯性现象材料太少,课本只提供一个“伽利略理想实验”,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因此,学生总感生硬,难以接受。鉴此,我们改变教法:先实验、后理论,变验证型教法为探索型教法。这是符合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下面就惯性概念的教学,谈三点体会。 一、建立“惯性”概念 1、激疑,引出“惯性”课题 (1)奔跑之人,脚遇障碍物时,人

2、向前倾。何故? (2)坐在汽车内的旅客,当车突然开动时,人向后仰。为什么? 身边现象,人所共知。学生却不能解释,激起阵阵疑团,欲罢不能。教师趁机引出“惯性”课题。 2、激趣,建立“惯性”概念 (1)学生做“抽尺”实验:把盛着墨水的敞口墨水瓶置于课桌边缘,下压直尺或三角尺。用手沿水平方向突然快速抽走直尺,墨水瓶巍然不动。学生疑虑:墨水瓶为啥安全无恙? 教师演示“打板落蛋”实验(略)。学生嘀咕:鸡蛋为啥没落地摔碎? 师生共同得出:实验表明,一切静止的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2)教师演示“摸拟摔伤”实验:把布娃娃(头内暗置盛红墨水的敞口塑料水瓶)直立在小车上,手推小车沿桌面匀速平动。当车遇障碍物受阻停止运动时,布娃娃前倾,摔得头破血流。 师:小车匀速运动,布娃娃的运动状态怎样? 生:跟车相同,做匀速直线运动。 师:车停时布娃娃脚受车向后的摩擦阻力作用,脚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由运动状态变成静止状态。 师:车停时,布娃娃上身的运动状态怎样? 生:继续向前运动,摔倒跌伤。 师:运动的物体具有怎样的性质? 生: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水到渠成。教师给出惯性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板书: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