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2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477480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2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2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2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2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2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2 人教新课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2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一改以前教师演示或在教师指令下实验的做法;采取提供学生材料和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富有儿童情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故事引入,为新知识作好铺垫和准备。又从刨铅笔直观引入,引发学生大胆猜想,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得到培养。最后的问题解决回归于生活,实现了丛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的指导思想。(2)在经历“错误”之中历炼思维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很

2、多错误性的东西,比如: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过程、错误的结论等。很多老师不是“遇错即纠”,就是“遇错即批”,其实大可不必,因为错误之中也有可以充分利用的宝贵资源。“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会题的解法,更要懂得解法的来龙去脉。我们要利用“错误”这一资源让学生思考问题,经历碰壁,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思考的实际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经历思维的碰撞,真正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思维和方法。为了使学生对“等底等高”这一条件能牢固掌握并深刻理解,在分发学具时,我有意将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和等高不等底的三组不同的圆锥形和圆柱形容器分发给各小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得出的

3、结论大不相同,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意见发生了重大分歧,不同结论的各小组都坚持自己的结论准确无误,认知出现了激烈的冲突,此时,我并没有给出评判,而是要求学生认真去观察、比较、发现各自小组的圆锥和圆柱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通过观察、比较,最后终于得出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圆锥的体积才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做既圆满地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又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批判意识的发展。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完全是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产生的效果。(3)学习过程中揭示了一般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问题直觉猜想实验探索合作交流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这为以后的探究学习提供了一个基本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了

4、知识,同时获得了最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思想和方法,更发展了学生的反思意识、小组自我评价意识。课堂中,启发学生提问,猜想,动手测量,注重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纵观本节课的设计,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较好的处理了主导和主体、知识和能力、过程和结论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层次清楚。结构严谨,重点突出。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锥的体积教学片段与评析 北师大版一、教学片段师:(出示一个空心圆柱、一个空心圆锥)这是一个空心圆柱、这是一个空心圆锥,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5、?我们先来比较它们的底面。(将圆柱与圆锥的底面合在一起,完全重合)生:它们的底面是相等的。师:我们再来比较它们的高。(用一把直尺架在两者之间,然后分别量一量它们的高)生:它们的高也是相等的。师:那也就是说,这两个圆柱与圆锥是等底等高的。师:下面我们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老师边说边演示)先在圆锥内装满水,然后把水倒入圆柱内,看看几次可将圆柱倒满。现在我们分小组做实验。大家边做边讨论实验要求。(出示要求:(1)实验仪器中,圆锥的底面和圆柱的底面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高有什么关系?(2)圆锥的体积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3)圆锥的体积怎么算?体积公式是怎样的?学生做实验

6、,教师巡回指导)师: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生:在我们用的仪器中,圆锥的底面和圆柱的底面是相等的,它们的高也是相等的。师:我们再来讨论第二个问题。生1: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生2: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师板书:圆锥的体积等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师:得出这个结论的同学请举手。(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师: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生:我们先在圆锥内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内。这样倒了三次,正好将圆柱装满。所以,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师:说得很好。那么圆锥的体积怎么算呢?生:可以先用底面积乘以高,算出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再除以3是

7、圆锥的体积。(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圆锥的体积公式,V圆锥1/3V圆柱1/3sh。)二、教学评析【分析】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看似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了操作活动,经历了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新知识似乎是通过学生小组自主探索得到的,但实际上学生操作过程的每一步,都是根据教师的实验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只充当了被动的操作工,思维的参与少之又少,这种在教师过多、过细的“引导”(指令)下进行操作,不足以保证学生的思维能投入到任何一个基本的探究的过程中,仅仅让学生开展一次验证性或没有思考价值的实验活动,这种离开了学生自己思维的动手操作,只能将一个智力活动变成纯粹的动手活动,失去了自主探究所能体现出

8、来的价值。【对策】 新课程提出的过程性目标,就是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的过程,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创设了一系列极富探究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得以自由驰骋。因此,上述案例可创设如下情境进行教学:(1)把圆柱形的一段铅笔削成了圆锥,学生通过观察,自觉感悟到圆柱与圆锥的关系;(2)出示一个圆锥,先扩大其底、再延升它的高,又让学生联想到圆锥体积的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一定的关系;(3)用一个圆柱形萝卜削成一个最大圆锥体,让学生体验到“等底等高”的重要前提,并且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引发猜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究竟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有什么关系呢?(4)最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各种圆锥、圆柱进行分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有的小组能得到圆柱与圆锥是3倍关系;有的小组得到一样大;有的小组得到是2倍、4倍、5倍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学生观察实验所使用的工具,在分析比较、互动交流中推导得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在通过这一系列的思维探究过程中,亲身经历和体验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通过这样的自主探究,学生不仅可以自主建构知识,积累探究经验,体验探究乐趣,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丰富多彩的探究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