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精选15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47651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读后感精选15篇(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楼梦读后感(精选15篇)仔细品尝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须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红楼梦读后感1在古代,说到豪杰,肯定会想到刘备。他虽然没有出众的武艺与才华,但是他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创建了一番事业(甚至还当上了大哥),我认为史湘云可以算是女中的豪杰。她用自己豪放的性格变更了一般人对封建社会女人的看法。史湘云女扮男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和她最终比较华蜜的结局(据说和宝玉成为白发知己),可以体现出这个女中豪杰用自己爽快的性格变更了自己在这个悲剧世界的命运。史湘云最出名的就是她女扮男装。

2、全文她有三次女扮男装,其中有一次极为经典。薛宝钗回顾着史湘云以前,宝钗说:“记得旧年三四月里,他在这里住着,把宝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带子也系上,猛一瞧,活脱儿就像是宝兄弟就是多两个坠子。他站在椅子后头,哄的老太太只是叫:宝玉,你过来,细致那上头挂的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他只是笑,也不过去。后来大家忍不住笑了,老太太才笑了,还说:扮作小子样儿,更好看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史湘云独特的性格特点。她和林黛玉不同,史湘云总是能让身边的人笑起来。这一种感染力会使她特别受欢迎。虽然她没有父母,但是可以想象情愿照看她的人也应当不少。看来她能够平安长大不是靠运气的。还有一个经典片段就是史湘云在第四十九

3、回中割腥啖膻。那个时代的女生都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吃相。而且她们的主食是面食和水果,一般很少会吃肉。但是史湘云在第四十九回吃肉的时候,活像一个男孩子。林黛玉笑话史湘云吃烤鹿肉,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我认为“是真名士自风流”这句话最好的刻画了史湘云的形象,她是红楼女儿中最具出名士风度的一位。她“襁褓之间父母违”,境遇比黛玉更为凄惨,但我们很少见到她哭哭啼啼,而更多的看到了她对生活爽朗乐观的一面。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一个悲剧;但许多人信任,史湘云最终利用了自己爽朗的性格战胜了红楼梦全部金钗凄惨的命运。史湘云生下

4、来时候的环境比林黛玉惨,但是她用乐观主动的看法去面对人生。有一句名言“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我认为即使贾宝玉最终和林黛玉胜利结婚,以林黛玉悲观的性格,他们也不肯定会是一对欢乐的夫妻。史湘云这个角色为红楼梦这个灰色的悲情故事,添加了很多的色调。红楼梦读后感2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这取自于红楼梦女主子公林黛玉所吟诵的葬花吟,这首诗历来被世人所称颂,既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也是其感叹身世遭受的全部哀音,既有抒情,又何尝不是隐示其命运的谶语,“侬今

5、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如一朵馨香娇嫩的花朵,静静地开放,又在狂风骤雨中被熬煎得枝枯叶败,从世界上静静消逝。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不禁感叹这本书中人物的凄惨命运:黛玉真情被扼,泪尽而逝;宝钗独守空房,孤独终老;宝玉看破红尘,循入空门;元春芳陨孤独深宫中;迎春所嫁非人,熬煎而死;凤姐被休,一卷草席卷走一生荣华.这些人物的命运都让人感到惋惜,更是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在这本书中,我最喜爱的人物是林黛玉。她自尊又自卑,多疑而纯真,孤高也谦和,尖刻却宽厚,如此困难而多面的性格特征组成了这朵大观园中的阆苑仙葩。幼小失怙,寄人篱下,黛玉没有真正贴心依靠的人,同

6、时孱弱的身体加剧了她对生命的挫败感,缥渺无望的爱情也在煎熬着她敏感多思的心。在物欲横流的贾府,她是个弱者,是个无关紧要的寄食者,她的心理无法承受这样的事实,只有用清高来防卫,表现得日益尖刻与当心眼。她,像一朵带刺的玫瑰,越努力用硬刺武装,更加掩盖不住内心深深的自卑情结。虽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可她也只对那多情的贾宝玉许下了芳心。但世人只言金玉姻缘,又何曾记得木石前盟?黛玉的自卑感使她总是疑心重重,对宝玉的爱没有信念,以至于不断地消磨与宝玉的感情作为安慰,看宝玉伤了、哭了、病了、表明了,她才放心了、笑了、怜惜了、懊悔了。固执的封建礼教允许宝黛的爱情存在,却嫌弃黛玉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

7、一次次对他们的感情发出警告,司琪、芳官等先后做了牺牲品,美妙的爱情终究无所附丽,“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黛玉美妙、柔弱、英勇,她用泪水酿出一曲芳醇的悲剧,叫人如何不爱她?红楼梦读后感3“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首葬花吟让多少人心悲意恸。一曲红楼梦,唱出了一个时代的悲喜兴衰。当大雪落的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时,以往的繁华富贵仅有留在薄薄的书页中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国运昌隆,皇恩永续,好像一切都蒸蒸而上,万象争辉。少有人看到,整个社会从最底层至最上流,皆是一番淤泥拥阻,浑浊不堪的景象。底层百姓失田弃地,难以维持生计。不愿受辱遭害的,

8、毅然别过人间。硬挣着命活下来的,不是被官府算计,就是被大家族盘剥,最终也免不了凄惨的命运。大家族间更是利益纠葛,为了钱势相互倾轧,争权夺势,与官府沆瀣一气,弄得民不聊生。就是家族内部也是无休止的勾心斗角,最终还是难逃家破人亡的结局。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知是谁?林黛玉喟叹的不止是她一个人的悲伤,或许不久后的他年,不光是这倾城倾国的林妹妹,就是这天下无二的大观园内的一草一木也怕是不知何处去了吧。世间的快乐终归于幻灭,回想起来,也可是是做了一场梦而已。纵使纯洁干净如妙玉之类,也终究落得个狼狈退场。在那个污浊不堪的时代,有谁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呢?个人的悲剧如流沙攒聚,慢慢汇成无限的沙漠了。他年葬侬知

9、是谁?不知。渐渐风尘把它们都安葬干净了。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最凄凉的一句联,也是林黛玉对自我结局的最为精准的预料。红楼梦是一出悲剧,剧中的每个人都被牢牢困在命运的蛛网上。有的人在奋力挣扎,筋疲力竭。有的人早已放弃反抗,模模糊糊地等待毁灭的到来。他们的悲剧并非巧合与偶然,而是与整个社会的沉沦密不行分的。预言从一起先宝玉梦游太虚时就得见端倪。不然,高鹗何以续作后四十回?何不读出大团聚的皆大高兴的结局?宝黛二人是天上仙灵转世,死后自会幻化作仙灵重归天界,可那些血肉之躯呢?还是一朝春尽,终归尘土。由此看来,一部红楼梦的内涵太丰富,叫人无法全部参透。一首葬花吟又怎能概括得尽?真真是红楼一

10、世界。红楼梦读后感4红楼是一本大书,应有尽有。从哪里说起呢,今日是大年初一,就从贾元春说起吧。因为贾元春就诞生在大年初一,新年第一天,所以叫元春。接着来顺着这个依次就有了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她诞生在一个特殊好的日子,举国庆祝的日子,她的将来是否和诞生有什么关系呢。元春十几岁时便已入宫做女史,2324岁时加封贤德妃。后来的薛宝钗也去参选妃子,没有被选中,所以才有人撮合她与贾宝玉的婚事,假如选上了就没有贾宝玉的什么事了。我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元春能选上,宝钗却选不上呢?第一论出身都是四大家族,薛家也是仅次于贾家的。其次论长相,薛宝钗是金陵十二钗与黛玉并列第一,远超元春。第三论才华,宝钗琴棋书画

11、无所不通。第四,论品性,上上下下都觉得宝钗性格随和,待人极好。第五论管理实力更是在诸姐妹之上。综合考虑的确应当选上皇妃才对,皇帝为何不选呢?了解一下清朝的选妃标准才知道,上面的五个优点都不是最重要的,原来皇帝不仅仅看个人优劣,还要考察其家人品性端正与否。必需根红苗正。我们知道宝钗有个哥哥薛蟠因为抢夺英莲打死冯冤,这是有案底的,官方都有记录。所以宝钗受其连累,才没选上。当然了也有人分析是政治缘由的。我不懂政治,不谈。接着说元春。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贾府建立了大观园。元春2425岁回娘家省亲,喧闹欢腾,同时又表现出她在深宫高处不胜寒的辛苦。元春的命运关乎贾府兴衰,元春晋封贵妃则令贾府重现朝气,她也是

12、四大家族最大的支柱。前八十回,戏份不多,后面四十回,有可能是扯淡。高鹗续书的后四十回她与王子腾先后暴卒,贾府失去了靠山,很快就获罪抄家。(依据第五回的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还有脂砚斋在元春点的一出乞巧中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可以推断,贾元春应当是怀孕后牺牲于政治斗争。注:长生殿中杨玉环与唐玄宗,杨玉环死于太子政变。)有生就有死,死在大年三十。生于初一,死在大年三十。正好一年的头尾。太极图里面鱼头对鱼尾,表示万物周而复始。都是好日子,也可能就是作者刻意支配的,这样才能增加哀痛之情。也可能是解脱以后的重生。只能问作者了。红楼梦读后感5一纸红楼,千芳竟妍。满纸荒唐言,却临摹出神态各异、顾盼生姿的

13、金陵女子。曹公的笔下,有以泪报恩的林妹妹,有恪守封建妇德的薛宝钗,有性格豪爽的史湘云,充溢着脂粉气味的贾宝玉,有精明能干的风辣子,还有知恩图报做事圆滑的刘姥姥。红楼梦始于言情,它道出了大观园里公子小姐间的凄美爱情故事,也见证着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没落。一个时代走到终点,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百感化作一叹美哉。大观园里,如人间仙境,金碧辉煌“大户人家住着大房子,用着大箱子。”这是刘姥姥来这儿时的感慨。可在这美的背后有多少勾心斗角?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一两银子一颗蛋,佳肴数不胜数,可在当时,百姓闹饥荒,能够填饱肚子已是不错了。由此可见,贾府的美,是建立在民众的苦痛上的。“心

14、胸狭窄,尖酸苛刻,多愁善感”是很多读者对林黛玉的看法,认为她太过小家子气,可我却喜爱她那份在封建社会独有的气质。在我看来,她是这本书中一缕清爽脱俗的风。颇有特性的黛玉,时而悦人,时而伤人,时而甜蜜,时而冷漠,善解人意中也夹杂着蛮不讲理,集聪慧活泼自命不凡于一身。她似一位仙子来到人间,超凡脱俗。她才华横溢,并不是一个美艳的花瓶,作的诗词虽过于悲情,但也灵气逼人。写菊是“孤标傲世谁偕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咏柳是“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任尔留”;“偷来梨蕊三分白,借的梅花一缕魂”这是她笔下的白玉兰。她有这咏絮之才,她对待感情、对待诗词有自己独特的一份见解,不是那么世故,也没有对他人冷眼旁观。只惋惜

15、她在那个秋风瑟瑟、锣鼓喧天的日子里独自走向天涯路。在我看来,这个看似是悲剧的结尾却是好的,黛玉是干净的仙子,腐朽的贾府并非她的容身之处,倒不如去那天境,接着自己的生活。一曲红楼,万曲叹息。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华,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情,亦写尽了在这繁华之下男尊女卑的重重悲剧。这样的红楼,是对这个毫无人情冷暖社会的无情鞭打,可是无情却也动人,红楼已深深扎根在我心。(柳予烯)红楼梦读后感6时间荏苒,今日,再走到这潇湘馆时,已是人去楼空,地上只堆着一个破裂的,沉重的棺木。里面躺着闭月羞花的你潇湘。潇湘,你爱落红,江畔边你荷锄而归,采下一箩筐的残花。于是,你不也是一朵小花吗?你很宁静,你喜爱静静的

16、听落花的声音,喜爱静静地看花悄然落地,喜爱捡起落花,细数它那分叉的纹理,闻闻它留下的稍微的香气。看那荷锄而归的你,那一箩筐的残缺,不堪的花,正如今日躺在棺材里的你渐渐冰冷的容颜。空对着,山中高仕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株孤独林。潇湘,你才华横溢,晓畅诗书。你爱宝玉,记得你们一同葬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记得你们在孤独的夜晚对诗,由侍女相送,记得你们互增手帕,你们一起,你们的爱情故事有目共睹,全部人都认为你们会在一起,可,人终究还是敌不过天。枉自温顺和顺,空云似梦如兰,堪羡优怜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蘅芜的出现打破了这安逸的爱情,她到处不如你,她得不到宝玉的爱,达不到大家对她的祝愿,她才华不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