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476107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言为心声,语观其人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例一、导语(课前播放十面埋伏琵琶曲) 师:春秋时期,群雄逐鹿,各国纷争。公元前630年,秦、晋两国结盟,直逼郑国都城。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如果你是当时郑国国君的话,你会派谁去挽救国家狂澜之中? 生:有勇有谋口才好的人 师:那真正为郑国力挽狂澜的是又是谁? 生:烛之武 师:烛之武何许人也?是不是青年才俊之辈,骁勇善战之士?(学生连连摇头) 师:大家都连连摇摇头。请看幻灯(幻灯片:东周列国志中关于烛之武的句子) 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莫不含笑。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请一位学生翻译并表演此句内容) 师:这位同学表演得很

2、传神,大家都笑了,当时秦朝戒备森严,不苟言笑的宫女、侍卫们见了郑国竟然派了这么一个人物也都忍不住笑了。 诺大的一个郑国难道就没有更好的人选吗?为什么会派一个须发尽白,伛偻其身的垂垂老者去完成如此重大的使命呢?这位老者又是凭什么赢得了这场对比悬殊的较量?就让我们通过这篇课文去探究这位传奇人物的其言其人。(预设情境,引出悬疑) 幻灯片:(言为心声,语见其人-探究烛之武其言其人) 二、温故知新,字词检测 师: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字词的疏通,但老师的讲解并不能代替同学们自我的学习。大家对哪些字词句还有疑难,你们小组自我解决的程度怎样?在上节课后老师已经请大家将你们的疑难问题作成课件。在展

3、示各组的学习成果之前,我们先通读一遍课文,在诵读声中温故而知新,回忆一下字词的用法。(学生齐读) 师:好,哪个小组先上讲台来来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 生:我们组选的是重要实词版块,我们认为以下句子中的实词较难:(边展示幻灯片边讲解)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中的贰解释为从属二主 许君焦,瑕中的许解释为答应,听从 焉用亡郑以陪邻 中的陪解释为 增加 若不阙秦 中的阙解释为 缺,引申为侵损,消减 微夫人之力 中的微解释为 如果没有 师:第一组的同学找的实词都很有代表性,但老师有一个小小的疑问阙应读qu还是ju呢? 生:应读qu。 阙在等同于缺,引申为侵损,消减的意思。 师:很好。下一组的同学又给我们

4、展示哪些他们觉的疑难的字词呢? 生: 我们组选的是虚词版块(边展示幻灯片边讲解) 而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虚词,在本课中它一共出现了四种不同的意思用法: 今急而求子中解释为才,连词,表顺承 夜缒而出 中表修饰,连词。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中表顺承,连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中表转折,连词。 生:我们组选的是古今异意版块(边展示幻灯片边讲解) 在文言文中的许多词由于历史的变迁而发生了词义的改变,在本课中也有许多这种例子: 行李之往来中的行李在古代指出使的人 共其乏困中的乏困指缺少的东西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夫人指那个人 师:大家都知道北京将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东道主迎接世界各地的客人,东道主在现代汉

5、语中解释为主办方,那在古汉语中东道主是什么意思呢? 生: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师:有例句为证吗? 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师:看来确实是学以致用了。 师:其实文言作品的精髓蕴于貌似艰涩的文字背后,无限风光在险峰,就让我们借着刚刚架设的疏通字词之路领略文言作品的无限风光。 三、烛之武其言 (一)师:既然是烛之武退秦师我们就在一个退字上下文章 (幻灯片: 烛之武为何退秦师? 退 烛之武怎样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如何?) 1、师:烛之武为何退秦师? 生:晋侯秦伯围郑。两大国夹攻一小国,兵临城下,形势危急(展示秦晋围郑地图),而且埋下伏笔,引起秦晋围郑的两件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均与晋国利害

6、相关,与秦国利害不大,暗示秦国可以争取。从驻军位置上看,晋军函陵,秦军范南,分兵驻扎,让郑国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 2师:烛之武怎样退秦师? 师:烛之武是不是身怀绝技,一个暗器过去,呼倒下一大片?生:不是 师:那他是凭什么不费一兵一卒就说退秦师? 生:口才 师:对,凭他那高超的劝说技巧,看看烛的语言中都包含着什么劝说技巧?请大家大声诵读讨论。(3分钟讨论) 要求: A以文本为依据 B 自由寻找学习伙伴 C每组指派一位中心发言人 生:从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看出烛之武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生:从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矣 烛之武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生: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

7、亦无所害 烛之武-以利相诱,替秦着想 生:从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烛之武以史为例,巧施离间。 生:从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师:本段重点在说,说辞虽仅百余字,却委婉曲折,开阖跌荡,步步逼进,层层深入,显示了烛之武高超的劝说艺术。 (请一生诵读第三段,将其有理有据的语气读出来) 师:你觉得该怎样读? 生:谦卑委婉,娓娓道来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以史为鉴,劝秦谨慎 师:请你将其有理有据的语气读出来好吗?(生读) 师:这段说辞,短短125字,表现出烛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

8、他抓住素穆公不愿亡郑以陪邻的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对方。整段说辞层层深入,步步紧逼,面面俱到,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 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如何? 师:看来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两,在烛之武有理有据的层层逼进下,秦师的反映如何呢? 生齐答: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二)比较阅读 师:大家在初三时就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对这位借自己与妻妾客的问答推己及人,说服齐王广纳群谏的美男子应该记忆犹新吧?烛之武与邹忌国籍不同,时机不同,事件不同,游说的对象不同,然而游说的结果相同。何故?请你将二人的论劝说艺术进行比较,总结一下劝说的规律。 (幻灯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生:为对方打算-

9、 先对方之忧而忧 生: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生:善于抓时机-事半功倍易成功 四、烛之武其人 这烛之武、邹忌是一人之辩胜于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果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邹忌官至成侯,那烛之武当的是什么官呢? 当时他在郑国应该深受国君的赏识吧?(生:没有)从哪可以看出来? 生:君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说明在说退秦师前,郑国国君并没有重用烛之武。 师:找得很到位,我们来看看史料,了解一下当时烛之武的情况。(幻灯片:(弼马温)圉正,三朝老臣,不得升官,须发尽白) 大家的印象中谁还当过圉正-也就是弼马温啊? 生:孙悟空大闹天宫后,玉帝老儿为了安抚他,给了他个弼马温的闲职,

10、糊弄他。 师:烛之武如此有勇有谋,大智大勇之士,当时也是弼马温,他的地位可见一斑。可谓三朝老臣弼马温,七十高龄建奇功。 从烛之武犀利智慧,绵里藏针的语言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烛之武? (幻灯片:你眼中的烛之武是怎样一个人?) 生: 我认为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一句表现出烛之武的英雄末路,壮志未酬,满腹牢骚 师:烛之武是不是欣然前往?想象以下当时烛之武的表情、心情。 生:背对郑伯,满腹怨气,满腹牢骚,他故意装腔作势,又是高兴,又是埋怨。 师:这样有用之才为何老而不用?年近七十,还是个小小的弼马温?(生众说纷纭) 师:当权者不注意选拔,有权者的嫉妒。当权者是谁?有权者又是谁?你

11、们可以课后去想想,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翻阅明朝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答案。 师:既然是满腹牢骚,那这句话应该怎样读?(生角色朗读此句) 2生:我认为许之 表现出烛之武的深明大义,义不容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简洁有力,两个字看出烛之武的干脆利落,义不容辞,由原来的牢骚变得严肃了。 3生:我认为第三段劝说秦伯 表现出烛之武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师:看来烛之武对国家大事了如指掌,早有准备,否则不会对秦晋恩怨、秦伯心理如此透彻。但我觉得奇怪了,一个小小的弼马温养好你的马就行了,管那么多国家大事做什么? 生: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

12、做好了出山的准备,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大脑 尽管怀才不遇,但烛之武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兼济苍生,一展鸿图的路径。充满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 师:请你想象一下,烛之武在漫长的岁月里是怎样渴望为国立功,实现自己的抱负的? 生:可以想象:烛之武在喂饱他的马后,曾向多少人探问过天下的分分合合;可以想象他借着微弱的烛光翻看竹简的手势与眼神;想象出多少次他侧耳细听能从王宫里传来皇上征召自己的征召声。 师: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情景:一个青年,默默地注视着厩里的骏马,心里好像骑在马背上,翱翔于天地间;一个壮夫,沉沉面对正在吃草的良马,心里一定在问:马呀,马呀,你何时才能尽

13、情一展雄姿;一个老者,目光深邃地看着圈里的老马也垂缨默嘶。三朝老臣的壮志豪情就在这方寸马棚间点点虚耗,那份悲哀、那份感伤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嘘叹是如此的神似! 4生:我认为夜缒而出 表现出烛之武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师:哪个字最能表现烛之武的勇敢 生:缒字。 师:缒字如何理解? 师: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师:从哪至上往下送? 生:城墙。 师:为何不走大门? 生:形式危急,兵临城下,容易暴露。 师:倨历史我说,古代的城墙一般有15米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三层楼高,请问各位年轻力壮的同学,给你一根绳子,你敢从三层楼夜缒而出吗? 师:那烛之武这样一个须眉尽白垂垂老者为什么敢

14、? 生: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浓浓的爱国情怀。 师: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得到了释放和爆发。(展示幻灯,烛之武其人) (5) 烛之武的不足 师:烛之武这么能干,从现代人的眼光看,是不是也有些不足呢?如果你也有烛之武般的满腹才华,你会等到70岁,郑伯去找你才出山吗? 生:像三百年后的毛遂大胆自荐,抛开清高与孤傲。否则只会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 师:当然烛之武有他自身的历史局限,我们可以为他惋惜,但却必须向他那高傲的灵魂致敬! 五、结语 师:初读课文,我们领

15、略了烛之武高超的劝说技巧,再品课文,我们探寻到了犀利言辞背后,烛之武那孤傲、清高、怀才不遇又满怀爱国之志的灵魂。 我们才发现,所有的语言技巧都源自于一个人人品之正、之真、之诚、之浓浓的爱国情怀。再高超的语言技巧若离开了这个根本,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才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的精神核心,才是中华民族传递千百年的中国魂。 言为心声,语见其人,让我们以这样大义、大智、大勇的烛之武 为镜,互相勉励! 【教学评析】 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不串讲就放心不下。他们放心不下的是课文字句的落实,是文言文中言的部分。至于文言文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整体意蕴、文章特色等文的价值,则被忽略了。这样的教学,漠视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因文得意、缘文会友和发展自老师的内心需要,是文言文字句知识的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