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文段阅读与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470011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文段阅读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曹刿论战文段阅读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文段阅读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文段阅读与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刿论战文段阅读与答案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2、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一)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B公问其故/并驱如故C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必以信/愿陛下亲之信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3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之时,第二次是在_之时。(用原文的语句填空)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善于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B曹刿认为进军、反攻的有利时机是辙乱旗靡之时。C“吾视其辙

3、乱,望其旗靡”,前文与该句呼应的句子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D本文第2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二)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乃入见/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B战于长勺/所欲有甚于生者C其乡人曰/其中往来种作 D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一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_3曹刿战前的主要战略思想是:_。战中的主要战略是:_。(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深谋远虑。B曹刿在这场战役中

4、的表现告诉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C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的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D从文中曹刿与鲁庄公关于战争问答中,可以看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是一位无能的昏君。(一)1C解析:A项第一个“属”是名词,“种类”;第二个“属”是动词,“嘱咐,嘱托”。B项第一个“故”是名词,“原因,缘故”;第二个“故”是名词,“原来的样子”。C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凭、靠”。D项第一个“信”是名词,“实情”;第二个“信”是动词,“相信,信任”。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

5、一定要以实情判断。3彼竭我盈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B解析:进军的有利时机是彼竭我盈。(二)1A解析:A项两个“乃”都是“于是”的意思。B项第一个“于”是“在”的意思,第二个“于”是“比”的意思;C项第一个“其”是“他的”的意思,代曹刿,第二个“其”代桃花源。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4D解析:鲁庄公政治上虽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是善于纳谏,不能说是“无能的昏君”。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