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案例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467936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例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案例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例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案例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例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案例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例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案例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例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案例报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例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案例报告杨葳【摘要】应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成功干预一名大学生的社交焦虑问题。在干预过程中利用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原理分析来访者问题形成,利用放松训练让来访者在高效状态下重新学习对于社交情境的适应性行为及情绪反应。同时利用情感组织者技术调动来访者的积极情绪,让来访者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分析自己的问题,使咨询高效。【关键词】社交焦虑 条件性情绪反应 情感组织者 元认知策略社交焦虑症,又叫社交恐怖症,是焦虑症当中的一种,是指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强烈恐惧或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以是某个人或某些人,也可以相当泛化。社交恐怖症害怕的社交情境往往不易回避,因此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往

2、往较为明显。本案例中应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成功干预一例社交焦虑症,为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高效广谱提供案例支持。一、 来访者基本情况与主要问题小Z化名,男,20岁,某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二年级,成绩优秀,性格内向。现担任班级班长职务,学院辅导员很喜欢小Z,任命小Z为班级班长,让小Z多多锻炼自己。作为班长需要经常向班级同学传达任务,小Z每当在教室前向大家宣布事情时,便万分紧张,通常准备好的一段话,站到讲台前慌慌张张说了几句,就草草结束。说话时声音很小,说完后同学们基本上不知道小Z在说什么。小Z回到座位后便自责,认为自己很差劲,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如果几个班级一起上大课时,面对一个年级的同学在前面讲

3、话对于小Z来说可以算得上是折磨。还有一件事让小Z感觉很苦恼,每当走在校园的路上,遇到认识的同学或者是老师,不知道怎么和老师同学打招呼,心跳加速,很紧张。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小Z一般采取逃避的方式,低着头走开,装作没看见,或者是绕路走开。如果对方先与自己打招呼,自己便应和一声,匆匆走开。小Z对自己的表现很不满意,想要对自己的状态做出改变,在辅导员的见一下来到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二、临床诊断与心理机制分析根据DSM-IV和CCMD-3诊断标准,诊断小Z为社交焦虑症。小Z问题形成背后,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家庭因素。小Z家在农村,父母都很老师本分,平时与邻里之间交往不多。因此,小Z从小便缺乏

4、与人相处的知识。其次,父母教养方式。小Z母亲对其管教严格。如果小Z出门没及时与长辈主动打招呼,小Z母亲一般会指责孩子不懂事。小Z清晰记得小时候妈妈经常会说自己不会与人打交道,社交能力太差,需要锻炼。小Z妈妈是一番好意,想让小Z多锻炼自己,有所进步,但是对于一个还没有上学的孩子来说偶然的没有与人打招呼便被贴上了社交能力太差的标签,很难让孩子有自信的去与人交往。再次,个性因素。小Z从小胆小怕事,性格内向。上小学时,收到班级同学的起伏,从来不敢反抗从来不敢反抗,通常采取逃避的方式。曾经有一次被同班同学把凉鞋弄坏了,自己光着脚走回家。从这里可以看出小Z性格当中带有一种胆小、内向的倾向。小Z问题形成于童

5、年时期,具体表现在每到与人交往场合小Z体验到的都是消极的情绪,即S(社交情境)一出现,便伴随着E(母亲指责后的自卑,紧张,焦虑),进而产生行为R(沉默不语,逃避),当一系列SER多次出现以后,小Z随之产生对自己的消极评价情绪E(自责,自卑),即:在童年期小Z便形成了这样一个与社交情境的SER的循环,并在有S出现时不断强化、泛化,以至于小Z现在长大了,知道这些事情不可怕,但是每当S出现时相应的情绪与反应便随之出现,是小Z所控制不了的。这一些系列的SER在小Z无法用意识调控的状态下,自动运行,我们把这样意识到了控制不了自动运行的由情绪主导的条件反射叫做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三、 临床干预过程(一)

6、 制定干预方案与咨询目标针对小Z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在人多的场合下不敢发言,二是走在路上遇见熟人不敢主动说话,设计本次咨询的干预方案。预计咨询进行7至8次,在初次询中了解到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后,第二次至第五次针对问题设计新的SER反应,以程序性知识(C-A)形式在放松状态下让小Z通过暗示学习获得正确的或者说是小Z想要的状态,并达到自动化运行的状态,即S(一站在班级前面)就表现出自信,大方的发言状态。第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后以相同的方式训练小Z在路上遇见熟人,主动打招呼,心情轻松平静。预计在第一个问题解决后,小Z通过迁移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学习效率会更高,所以预计进行三次可以得到解决。在最后一次的咨询中,

7、进行系统的防复发训练,即让小Z自己遇到新的问题会自己分析,用学习到的元认知策略主动进行调控。咨询目标:在进行7至8次的临床干预后,小Z能够按照自己理想的状态面对遗忘自己害怕的情景,心情轻松面对,在社交情境中更加自信。(二) 干预过程按照咨询计划,在初次了解了小Z 的情况后,按照指定的咨询计划进行。1. 认知调整。让小Z明白他的情况就是一种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以情绪为核心,当问题情景出现时便自动运行。这种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一组程序性知识,容易获得,同时也容易消除。只要我们重新学习一种适应性的程序性知识,并让其在大脑中优势兴奋,便可以替代以往的不适应的知识的运行,进而改变解

8、决问题。2.放松训练在放松状态下进行暗示学习,学习效率高,同时心理经验高度可塑,学习后的内容易优势兴奋。利用放松训练,让小Z重新获得一组应对当前问题情境的适应性行为。同时在放松训练中加入情感组织者,调动小Z的积极情绪,成功体验,以先入为主状态学习新的情绪、行为反应。小Z的情感组织者设计为小Z有一次为低年级的同学讲课,想象自己就是一个学识渊博受同学崇敬、爱戴的老师感觉,自豪、自信,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下带动事先针对问题设计的C-A程序。在情感组织者充分调动来访者的积极自信情绪后,避开来访者的思维定式,直接以情感组织者中人物形象来面对当下问题,输入事先设计好的适应性行为,即程序性知识,反复呈现。第一个

9、问题在临床训练三次之后小Z主动提出可以进行下一个问题的训练,在同学面前讲话基本已经可以达到自己满意的状态了。在训练三次之后,正值年级大会,每个班班长汇报自己班级近期工作,要是在之前小Z不敢想这个情境会遭到什么程度,在训练后,小Z表示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以后可以做的更好。在接下来的两次训练中进行了问题二的训练,两次训练后问题已得到解决。在最后一次的放松训练中,设计上位化的程序,即每次面对重大社交情景,调节自己的情绪,事先准备好,按照准备好的去做,每次做完给自己一个肯定,同时告诉自己以后会更好!3.防复发训练在最后一次放松训练中,预测与小Z现在面对问题的类似情境,交给小Z 元认知策略,调控情绪,以

10、适应的反应去面对。 四、 结果分析在进行7次咨询后,小Z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走在路上遇见同学,不再难受、焦虑,很自然与同学打招呼,并感受到这样做本身不难,之前是由于自己过度的焦虑情绪导致的,现在和同学打完招呼很开心。对于在班级前面讲话或者演讲,小Z说只要提前准备好,可以正常发挥出来。让小Z对自己咨询前后与人交往或者在中众人面前讲话自己表现的满意程度进行主观评价,满分十分,小Z给自己之前的表现打3分,咨询后的变现打9.5分,说想给自己一个进步的空间,相信自己以后会表现的更好。同时,小Z的SCL-90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前测为3.14分,后测为1.89分,同时焦虑因子分数都有明显下降。说明本次咨询是有效的。五、 结论在本案例中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干预一例社交焦虑大学生,疗效显著。其中应用情感组织者技术可以让咨询高效,对来访者进行的防复发训练使得咨询的效果得以长期保持。在本案例中,来访者在咨询过后对于自己的人际交往方面明显自信许多,这也说明元认知干预技术不仅可以解决来防者面临的具体问题,同时能够用于塑造优秀人格,让来访者由“不正常”变为“正常”,在形成了元认知策略后,可以由“正常”变得“超长”。发表于社会心理科学杂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