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有效提升专业素养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46137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如何有效提升专业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如何有效提升专业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师如何有效提升专业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师如何有效提升专业素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师如何有效提升专业素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如何有效提升专业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如何有效提升专业素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如何有效提升专业素养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学思行中不断提升,用专业素养来建筑自己。教师要重视自己锤炼和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底气。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职业生涯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冲击与震荡。对于教师而言,激流勇进方显英雄本色,知难而退就是自甘平庸。新课程越来越强烈地呼唤教师的专业塑造和专业成长。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思想的教师,树有底气的新人这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而愿景的实现必须仰赖于教师的专业素养,仰赖于教师的成长自觉,仰赖于教师有将自我锻铸成器的觉醒。我们始终认为:只有教师的发展,才有学校的发展,也才有学生的成长。教

2、师要重视锤炼和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底气。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学思行中不断提升,用专业素养来建筑自己。 一、教师专业素养主要有哪些 教师专业素养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特质。一般而言,教师专业素养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实践。 (一)专业精神 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教师应具有的理想追求、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等基本理性价值取向,是指导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教师的专业精神具体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道德、专业人格、专业自我。 1专业理想:专业理想是指教师对所从事的事业的向往和追求。它为

3、教师提供了奋斗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具有专业理想的教师就会对教学工作产生敬畏感、认同感、投入感,就会对教学工作抱有强烈的承诺,乐于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 2专业情操:专业情操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具有专业情操的教师,就会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投注真情,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3专业道德:专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教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要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4专业人格:专业人格是指教师成功从事

4、教学工作所具有的人格特征。人格是教师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基石。教师的专业人格体现为自尊自爱、仁慈宽容、合作乐群、博学多才、谦逊不傲、乐于奉献等方面。 5专业自我: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一个优秀的教师,是知道运用”自我”作为有效的工具进行教学的人,他能够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自己和所处的世界,具有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同时又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二)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本学科教学应该具备的知识,它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 1本体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就是教师应该

5、具备的学科知识。这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基础层面,是教师最基本的知识素养。教师应熟练、完整、系统、扎实地掌握所授学科课程的基础知识及其结构,了解基本的学科教学方法及其适用条件,了解学科教育发展史和当前发展动向。教师的本体性知识要”深”。 2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要成为一位好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还要了解和遵循教育工作的规律,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基本教育理论和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世纪之交的教学工作要求教师跟上教育理论研究的步伐,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教师的条件性知识要”实”。 3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

6、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也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知识,就能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想状态,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做出相应的反映。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要”活”。 4背景性知识:即教师教学中常常涉及到的各种知识,如哲学、美学、社会学、传播学、管理学、文化学、人类学等方面的知识。教师的背景性知识要”宽”。 (三)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对学生施加有目的的影响的主体”行动”能力。这些能力通过教育活动来体现并保证教育活动有效进行,主要包括:专业表达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交往合作能力。 1专业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

7、达能力、肢体语言表达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操作能力。 2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1)教学认知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师理解和领会”课标”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以及对学生学习准备性和个性特点的了解和判断的能力。(2)教学设计能力。主要指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能力、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把握教材重难点的能力以及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能力。(3)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情境创设能力、教学内容呈现能力、教学资源利用和开发能力、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4)教学评价能力。主要指教师的教学诊断能力和激励能力。 3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主要包括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开展教育调查的能力、

8、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能力。 4交往合作能力:包括与学生的交往合作、与教师的交往合作、与领导的交往合作、与家长的交往合作、与社会的交往合作的能力。 (四)专业实践 教师的专业实践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认知、达成教学目标的师生共同实践活动,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外化形式。如果教师只有专业知识、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而没有开展专业实践,就等于什么也没做。 教师的教学行为明确,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能够围绕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活动努力工作以建立师生相互之间的和睦关系;对学生怀有积极的期望,意识到学生所关心所需要的东西,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对自己的学习

9、负责;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总之,上述四种要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和目标体系,它们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相互作用、影响、共同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系统的复杂结构,且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每一位教师应针对自身不足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改进措施,在专家引领下实施诊断,并不断加以改进,以此促进每一位教师取得有针对性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成长关键的五个阶段 (一)适应与过渡时期 适应与过渡时期是教师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教师,由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对职业角色要求和规范所知有限,跟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掌握不多,因而碰

10、到的困难大多与如何适应并完成常规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有关。一方面,他们对课程体系几乎不大了解,对学科内容的把握容易失偏,也不太懂得怎么教学、怎么评价学生,如何与家长沟通并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等;另一方面,他们又面临着被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的评价的压力,面临着同事之间各种形式的竞争,面临着身份转换之后所产生的心理上的不适应和职业的陌生感,面临着理想的职业目标与平淡的生存现实之间的反差和失落,面临着高投入与低回报所导致的身心疲劳、焦虑和无助,往往容易产生一种强烈的挫折感和消极的逃避心态,导致其工作热情降低、专业认识错位和职业情意失控,导致对教师职业价值崇高性的低判断和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低估计现象。这

11、一时期,是教师专业发展较为困难的时期。 这一时期是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初级阶段,教师要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为此要积极应对角色的转换,积极认同学校的制度和文化,加快专业技能的发展。 (二)分化与定型时期 分化与定型时期以适应型教师为起点。适应型教师尽管摆脱了初期的困窘状态,但又面临着更高的专业发展要求。这是因为,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学校中还处于相对低位,自己缺乏一种安全感;而人们对他的评价标准和要求随着其教龄的增长而提高,他们与其他教师之间的竞争开始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人们不再以一种宽容同情的眼光来看待他们,重点关注的不再是他们的工作态度而是工作方法和实际业绩。那种初为人师

12、的激情和甜蜜开始分化:有的会慢慢地趋于平淡、冷漠甚至于厌倦,早期的职业倦怠现象开始出现;也有的由原先的困惑和苦恼进人初步成长的喜悦和收获期。后一部分教师对职业的悦纳感进一步加强,对专业发展的态度更加端正、稳定和执著,专业发展的动力结构既有外界的任务压力,更有自觉追求和发展的内驱力;教学经验日益丰富,教学技能迅速提高,专业发展进入第一次快速提升期,并出现了定型化发展的趋势:其中,绝大多数教师有意磨炼自己的教学技能,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全面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成长为一个具有相当水平和能力的教书巧匠经验型教师,经验的丰富化和个性化,技能的全面化和熟练化,成为其明显的特征;也有一部分教师仍旧沿袭理论学

13、习和发展的传统,在注重教育教学技能发展的同时,更侧重系统理论的学习,成为知识型教师,较之前者,他们明显地存在理论的优势和思想的超前,但在实践技能和教学经验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前者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少量的教师则始终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的同步发展,表现出一种特色不明显、但各方面发展水平比较整齐均衡的混合型特点。这三种不同的发展倾向,在很大程度上跟教师的个性类型有关,更主要的是跟其生长的环境和同伴群体影响有密切关系。其中人数最多的是经验型教师,其次是知识型,最为难得的是混合型教师。 (三)突破与退守时期 这一时期以经验型、知识型和混合型教师为起点,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这时,教师对职业的

14、新鲜感和好奇心开始减弱,职业敏感度和情感投入度在降低,工作的外部压力有所缓和,职业安全感有所增加;开始习惯于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来应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工作出现更多的思维定势和程式化的经验操作行为。在这个阶段,尽管教师们都有进一步发展的意愿、动机和努力,但工作任务重,受干扰的因素多,精力容易分散,表现出发展速度不快、水平提高缓慢、专业发展不尽如人意的特征,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态度也出现了分歧:有的满足于现状,转向对生活的追求;有的向上突破不能就退而求其次,工作进入应付和维持状态;有的尽管希望在专业发展上有更大的突破,但在发展道路和策略的选择上进入迷惘和困惑的状态,教师开始出现程度不同的

15、职业倦怠现象。上述各种因素导致教师专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漫长的以量变为特征的高原期。 突破高原期是这一阶段教师的共同任务和普遍追求。要突破高原期,既要解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问题,也要解决情感意志价值观的问题。为此,要客观冷静、科学理性地认识和对待高原现象,不急不躁,练好内功;要进一步增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的工作态度,不仅把教师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更要使之成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反思性教学是突破高原期比较有效的方法,具体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是诊断,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诊断分析和反思性实践,查漏补缺,找到不足点;扬长补短,追求发展的边际效应。第二步是

16、规划,即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设计,明确专业发展定位,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第三步是整合,即通过建立反思性研究团队形成支持专业发展的氛围,通过专家的指导和引领,通过自主发展意识和技能的培养,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转化与整合,构建起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富有成效的教育行动理论,使自己成为准学者型教师,实现高原期的突破。 (四)成熟与维持时期 成熟时期的教师表现出明显的稳定性特征,同时也因其资深的工作经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使这些教师成为当地教育教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在这一过程中,就出现了几种分化发展的现象。有的满足于现有的教育教学水平,以为自己功成名就,该是享受人生、享受生活,甚至该是赚钱养老的时候,因而精力分散,兴趣转移,不再愿意从事艰苦的创新性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这种专业发展态度的转移导致其出现了大量的维持行为,严重的甚至出现了”退化”、”缩水”、”名不副实”的局面;也有的尽管”烈士暮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