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_以泸溪县红土溪村的民族识别过程为个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432465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_以泸溪县红土溪村的民族识别过程为个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_以泸溪县红土溪村的民族识别过程为个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_以泸溪县红土溪村的民族识别过程为个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_以泸溪县红土溪村的民族识别过程为个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_以泸溪县红土溪村的民族识别过程为个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_以泸溪县红土溪村的民族识别过程为个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_以泸溪县红土溪村的民族识别过程为个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族辨认与族群认同_以湘西红土溪村的民族辨认过程为个案 作者:明跃玲转贴自:湖南社会学网点击数:10更新时间:-9文章录入:dm 一、前言国内的民族辨认工作已经经历了50 年的历程, 近年回忆民族辨认工作并反思由此而引起的族群认同变迁的文章诸多, 重要就民族辨认工作所波及的民族政策与族群认同的关系展开讨论, 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年第6 期与年第4期于鹏杰、罗树杰的两篇文章。于鹏杰觉得“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导致了新时代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困惑, 现代族群性辨别成了一种政府行为和一种利益倾向性的区别”, 罗树杰觉得“族群性的辨别与政府政策无关”,把中国政府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看作是导致族群

2、认同的利益倾向性的重要因素“实有误解乃至歪曲中国政府民族政策的嫌疑”。两文争论的焦点还是“族群”与“民族”概念的理解, 即承不承认在现代化的今天, 中国族群与民族的边界随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笔者对湘西红土溪村少数民族成分的辨认与更改正程以及由此带来的族群认同的变迁做了某些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 但愿以这一种案作为于鹏杰观点的补充。 在讨论问题之前,有必要把文中运用的概念及概念的阈限作出界定。其一为什么用“族群认同”而不用“民族认同”。如众多学者所说, 族群是指以语言和文化认同为特性的群体, 强调的是社会群体的文化特性,而民族则具有民族国家的意味, 突出其政治性。“族群越来越多地用来指

3、称少数民族,民族越来越多地指称具有或者有资格具有国家地位的族群、多族群共同体或者人们共同体”, 也就是说“族群是情感文化共同体, 而民族则是情感政治共同体”(120)。个案中更改为土家族的红土溪村人是少数民族, 是在宗教、语言、服饰等文化特性中有共批准识的群体, 因此文中用“族群认同”的概念。其二为什么把“民族辨认”作为影响“族群认同”的因素, 是由于尽管从理论上来说, 族群认同是建立在文化特性的基本上, 不同于政治性的民族认同, 但中国的族群认同, 特别是在现代化背景中的族群认同是与“民族辨认”工作紧密相联的。可以说要研究中国今天的族群关系与族群问题不能不提0 世纪50年代的“民族辨认”工作

4、, 正是当时的“民族辨认”工作奠定了今天中华民族56 个族群的大框架, 今天族群关系的各项政策都是在这个大框架中讨论的。正如马戎所说:“为了开展21 世纪的中国族群研究, 我们需要以客观和科学的态度重新结识、理解和分析国内20 世纪0 年代的民族辨认工作”, 特别是理解哪些因素对民族的辨认与鉴定起了核心性的作用,“调查与分析在国内实行这一制度( 民族身份制度笔者注) 后人们族群意识的实际演变状况,是中国族群社会学的重要研究专项”2(P93)。本文研究红土溪村人的个案就是为了探寻国内民族辨认工作中的民族政策在现代化情境中对族群认同所产生的影响。二、红土溪村人更改为土家族的历史回忆本文所研究的红土

5、溪村, 位于湖南省沅水中游,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境内。村边的辛女溪汇入沅水。每逢春秋之际辛女溪就涨水,村民们出门需要渡船而过, 因此叫红(横) 渡溪。后来由于溪水上游的李家田有个叫红岩的地方全是红色土石。下雨时节,红色的沙石顺流而下, 把整个溪水都染红了, 因此改为红土溪。 红土溪村与周边的其她几种村落同样都讲一种被称为瓦乡话的语言。瓦乡话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清朝乾隆二十年顾奎光修、李涌纂的泸溪县志中描述为:“乡谈谜语, 语曲聱牙, 令人不可晓。”历代史官对周边的瓦乡话很感爱好, 她们采用中文记音的措施把这种“聱牙诘屈”的瓦乡话记录下来。由于找不到科学的研究措施,

6、 其成果还是“令人不可晓, 不知所自”。 直到上个世纪0年代, 由于民族工作的需要, 1956年中国科学院语言调查组赴红土溪调查, 觉得瓦乡话是汉语方言。而这个结论在0年代引起大讨论, 一方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辅世在1982年根据其50年代的调查材料, 刊登文章觉得瓦乡话是汉语方言3。与此同步, 湖南师范大学的鲍厚星也署文赞同4。此二文在红土溪及周边操瓦乡话的群体中引起强烈反响,由于她们觉得自己与周边族群的重要区别就是“聱牙佶曲”的语言,说瓦乡话是汉语方言等于不承认其与汉族的区别。本土学者侯自佳、张永家在对泸溪境内操瓦乡话的群体红土溪、侯家村进行语音调查后刊登文章觉得瓦乡话是一种少数民族语言

7、, 其与汉语相似的词但是是借词而已5。针对侯自佳、张永家的观点王辅世再次署文重申湖南泸溪瓦乡话是汉语方言。其后中央民族学院的石如金署文觉得瓦乡话是苗族方言。199 年华南理工大学的杨蔚博士在她的沅陵乡话研究一书中, 又一次论证了王辅世的观点: 瓦乡话是汉语方言。这样, 瓦乡话被描述成两种不同的语言, 语言学家觉得是汉语方言, 本土学者觉得是苗语方言。而红土溪人与操瓦乡话的群体始终觉得她们的语言是一种“挡局”话, 并流传这样一种故事: 先祖始终在朝廷为官, 由于奸臣当道,忠良被害, 先祖从江西沿洞庭湖、沅水逃到当时的五溪蛮居住地, 为抵挡朝廷追杀,不让官兵懂得自己下落, 她们就编造一种暗语“挡局

8、”,这就是目前祖祖辈辈讲的瓦乡话。这种与周边民族不同的“挡局”话就成了后来红土溪村人规定更改民族的重要因素和凭据。 红土溪村人的民族辨认工作与全国同样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16年国家民委根据其语言特性将红土溪村人拟定为汉族。但红土溪村人与周边操瓦乡话的群体在与周边汉族及少数民族交往中, 还是觉得其语言、服饰、宗教等文化特性与她们有明显区别, 规定申报为单一民族。当时正值反右运动, 民族精英们在口头规定未果的状况下,因胆怯被扣上闹民族分裂、影响民族团结的帽子而临时把这种愿望搁置着,但她们被辨认为单一民族的意愿并未消失。 当族群间的文化、经济特别是政治交往日益密切后,族群间的互动更加频繁,民族辨

9、认工作也变得复杂起来。在国内参照前苏联的做法逐渐开始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并以此为基本贯彻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之后, 更需要对各族群进行具体的辨认, 为此国家民委曾组织专家进行大量的调查工作。在192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准备过程中, 为尊重少数民族对的体现民族成分的自由, 国家民委在有关恢复或改正民族成分的解决原则的告知中提出:“凡属少数民族, 无论其在何时处在何种因素未能对的体现本人的民族成分, 而申请恢复其民族成分的都应予以恢复。”与此同步, 国家为充足体现民族平等, 多次强调尊重少数民族成员的愿望, 应采用“ 名从主人”的原则, 并于182 年4 月在湘鄂川黔四省边境邻近地区部分群众恢复土家

10、族成分座谈会纪要中明确指出:“辨认工作不要笼统地以姓定族和过度追溯历史、血缘关系以及以谱牒、地方志的记载为辨认的重要根据, 一定要坚持自愿原则。”为此,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规定更改少数民族成分的约有500 万人。随着着全国更改民族的浪潮, 红土溪村人与周边操瓦乡话的群体的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她们觉得自己的语言、服饰、宗教等文化特性与苗族同源, 多次向国家民委提出规定恢复苗族成分。国家民委责成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语言学家王辅世作答复, 如前所述, 王辅世觉得瓦乡话是汉语方言3。这个结论虽始终未得到瓦乡精英的承认,但国家民委在红土溪村人与周边操瓦乡话的群体的族属问题上还是把语言亲属关系的调查作

11、为认定的核心, 觉得瓦乡话部分语言与汉语方言有明显不同也许是古汉语的遗留,她们生活习俗基本上与本地汉族相似, 据此认定操瓦乡话的群体不是少数民族而是汉族。7(P5) 即便如此, 红土溪村人与周边操瓦乡话的群体还是在汹涌的更改民族成分的大潮中“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更改了自己的民族成分。固然这种更改并不是随意的,重要根据地区分布和婚姻状况寻源。如侯家村改苗族的根据是侯家的一支迁到了苗族聚居区花垣龙潭, 那里的侯姓是苗族, 侯家村人就更改为苗族。白沙村的戴姓是由于她们村有一铁匠迁到土家族聚居区永顺而更改为土家族的。参照这些例子, 红土溪村人寻访到周边潭溪乡的覃姓由于大庸的覃姓是土家族而改为土家

12、族, 据此也相继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更改为土家族。至此, 长达0 余年的红土溪村人及操瓦乡话群体的民族辨认工作终于以民族成员按自己的意愿纷纷更改为苗族、土家族而结束。群认同的再结识从理论上说,族群认同与民族辨认因族群与民族分别具有文化属性与政治属性而属于不同的范畴。但族群涉及原生特质与主观意识, 因此它既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政治及想象的产物, 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在中国, 族群与民族的边界始终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族群、族群文化多元与政治、国体、领土一体,是中国的国情”1(P38)。族群成员的族群认同是建立在民族辨认的基本上, 并与所随着的民族优惠政策紧密相联, 民族优惠政策“强化”或

13、“固化”了族群认同。因此要探讨国内现代化背景下的族群认同, 应当关注民族辨认工作。.红土溪村民族辨认的再结识 纵观长达3 年之久的红土溪村人及操瓦乡话的群体民族辨认的过程,我们发现国内进行民族辨认工作使民族成员明确每个人的“民族成分”, 这种制度性安排的理论基本是为了体现并贯彻“民族平等”政策, 避免少数民族成员由于紧张受到歧视而不敢表白自己的族别, 重要关注点是文化差别和自我认定, 红土溪村人及操瓦乡话的群体但愿成为独立民族或更改为土家族、苗族, 强调的是自己群体的文化特性和历史老式, 强调的是但愿在各方面得到政府更多的注重,并不是强调自己是有特殊的政治利益的群体, 但“实际操作方面的考虑是

14、为了贯彻政府对少数族群的各项优惠政策, 由于不明确人们的民族成分就拟定不了贯彻政策的具体对象”3(P4)。基于以上因素, 红土溪村及操瓦乡话的群体的民族辨认才有长达30 年的争论。在国家民委认定其为汉族而不是少数民族的状况下,族群自身呈现出汉族、土家族、苗族等多种认同。操瓦乡话的群体重要聚居区是沅水中下游的沅陵、泸溪、辰溪 县,其中沅陵操瓦乡的群体认同苗族, 辰溪操瓦乡话的群体认同于汉族。泸溪操瓦乡话群体的认同最为复杂,以曲望村为例, 全村有张、杨、谷 姓, 张姓因祖母迁往土家族聚居区潭溪而改为土家族, 杨姓因有迁往苗族聚居区良家潭的一支而改为苗族, 谷姓只有1 户, 世居本地,因不迁徙未找到

15、更改根据,只有维持汉族认同。调查中,当笔者就泸溪瓦乡人的民族成分与周边县城不同而询问本土学者侯自佳时, 她说0世纪0 年代初, 高考制度刚恢复, 按政策规定, 居住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子女高考可加20 分。为了让自己的子女早点赶上优惠2 分的民族政策, 县民委领导让乐意改民族的操瓦乡话的群体自己追根溯源更改民族。无论什么族, 只要沾上少数民族的边就行。居住在沅陵的操瓦乡话群体先是按程序向省民委书面请示,在正式批复始终没有消息的状况下才陆续都改为苗族。由于她们的居住地不是少数民族自治地区, 优惠政策不明显, 不必像泸溪操瓦乡话的群体那样匆忙更改。与之同一地区的辰溪操瓦乡话的群体由于周边没有少

16、数民族, 难以寻找本源,始终维持着汉族认同。固然,像这样的同一群体在不同地区被辨认为不同民族的现象不仅出目前红土溪村及操瓦乡话的群体中, 在其她群体中也零星存在。 从以上事例可看出, 国内民族辨认工作的确存在偶尔性和民族科学定义之外的其她因素(如经济利益等) 的实际考虑, 的确与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以及民族自治权紧密相联。“可以说没有少数民族优惠政策, 就没有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设立。没有她们对自己自治权利的行使, 就没有中国的5个少数民族, 这是和其她国家有明显不同的地方”1(P24)。如果当年按照辨认初衷的指引思路走下去,把辨认出来的民族重要当作文化群体看待, 而不是走到制度化和“政治化”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