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第八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43031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第八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第八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第八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第八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第八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第八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第八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5280040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学分:3总学时:60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24学时先修课程要求:细胞生物学 生物化学适应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教材:1、/ao医学微生物学,李凡、徐志凯主编,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教材jiaoo:2、现代医学微生物学闻玉梅主编,第一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3、Medical Microbiology, David Greenwood, (15th Edition), 北京科学出版社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医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

2、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特异性预防和治疗原则等的科学。它与临床内科学、传染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及外科学等学科感染性疾病高度相关。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为学习以后的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医学微生物学分为基本原理、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四篇。在基本原理中主要叙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遗传变异的规律、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等内容。在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中主要介绍几种引起较为

3、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性状、致病因子、抗感染免疫机理以及所致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2、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病毒为主)的基本生物学性状、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三、学时安排授课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绪 论2细菌的形态与结构2细菌的生理2噬菌体1细菌的遗传与变异2细菌的耐药性1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5细菌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0.5球菌2肠杆菌科2弧菌属 1厌氧菌1分枝杆菌属 1支原体、立克次体 衣原体2螺旋体1病毒的基本性状2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1病毒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1呼吸道病毒2肠道病毒

4、 0.5急性胃肠炎病毒0.5肝炎病毒3虫媒病毒 0.5出血热病毒0.5疱疹病毒 1逆转录病毒1真菌学1实验1 细菌的形态学观察4实验2 无菌技术4实验3 细菌的人工培养4实验4 生化鉴定 4实验5 药敏试验4实验6 实验考试4总计603624 四考核(小四号宋体加粗,内容必须包括如下2项)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实验和平时成绩30%。五、课程基本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2.了解对医学微生物学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3.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

5、1.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2.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3.新发现微生物简介,微生物发展展望。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目的要求1.掌握细菌的测量单位、形态与结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组成及功能)、革兰染色的原理和意义、细菌L型。2.掌握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讲课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 1.概述细菌的含义;2.细菌的大小与形态;3.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组成、G+、G 细胞壁的结构特点、细胞壁功能、细菌L型的定义及其与临床上的某些慢性感染病之间的关系,特殊结构组成及每种结构的定义、功能。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质及其内容物(质粒、核蛋白体、胞质颗粒)的组成与

6、功能、核质的组成与功能;4.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细菌的生理目的要求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及群体生长的规律,培养基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2.掌握细菌的营养物质、常见生化反应、合成代谢产物、常用培养基类型3.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能量代谢和细菌的分类与命名。讲课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 1.细菌的理化性状;2.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营养摄取机制、细菌生长繁殖的必要条件、细菌生长方式、群体生长(生长曲线);3.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能量代谢、代谢产物(生化反应)、合成代谢产物及医学上的意义;4.细菌的人工培养:培养基的定义、

7、类型、细菌在各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5.细菌的分类。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噬菌体目的要求1.掌握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的定义;2.掌握噬菌体引起的溶原性周期和溶菌周期;3.熟悉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 1.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化学组成、抗原性;2.毒性噬菌体:定义、溶菌周期;3.温和噬菌体:定义、溶原性转换、溶原周期。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目的要求1. 掌握质粒、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等概念;2. 掌握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过程,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3.了解细菌基因表达的调节

8、、基因的突变与损伤后修复。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 1.细菌的遗传物质:染色体、质粒、转座因子、整合子、噬菌体;2.细菌基因表达的调控;3.基因转移和重组: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和原生质体融合;4.基因突变;5.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实际意义。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细菌的耐药性目的要求1. 掌握耐药性的概念;2.熟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细菌耐药的机制及控制策略;3.了解细菌耐药的现实状况。 讲课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 1.抗菌药物的种类;2.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3.细菌耐药的机制:耐药性定义、耐药机制;4.细菌耐药性的防治。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细菌的感染与免

9、疫目的要求1. 掌握正常菌群、机会致病菌、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感染、毒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败血症、菌血症、医院感染等基本概念;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2. 掌握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细菌的致病机制、感染的来源与类型、医院感染的特点;3.熟悉机体抗感染免疫的机制(非特异性、特异性)、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讲课时数 1.5学时教学内容 1.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的概念、分类及生理学意义,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微生态平衡与失调;2.细菌的致病机制:毒力与毒素(内外毒素的区别)、入侵的数量、入侵的途径;3.感染的发生与发展:感染的来源、感染的类型、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4.医院

10、感染:医院感染的特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目的要求1. 掌握特异性免疫获得的方式及特点、类毒素的定义;2.熟悉微生物感染的诊断方法。讲课时数0.5学时教学内容 1.细菌感染的细菌学诊断与血清学诊断方法;2.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区别、类毒素;3.细菌感染的治疗。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球菌目的要求1.掌握葡萄球菌A蛋白的定义及生物学功能;链球菌的分型,甲型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的鉴别要点, 抗O试验的原理及用途;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2. 掌握常见化脓性球菌的种类、形态染色、

11、培养特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3.了解常见化脓性球菌的防治原则。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 1.球菌概述2.葡萄球菌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构造(SPA)、抵抗力及根据色素和生化反应不同的分类致病性:金色葡萄球菌毒力最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意义;致病物质有毒素(葡萄球菌溶血毒、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等)、酶类(凝固酶及其他与侵袭力有关的酶类)及特殊结构(荚膜、胞壁肽聚糖等);所致疾病分侵袭性与毒素性两种类型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采集和初步诊断、分离培养、致病株的确认、肠毒素检查防治原则:医学性感染、耐药问题、自身菌苗3.链球菌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分类致病性:A群链球菌毒力最强;致病物质包括特殊结构(LTA、M蛋白)、毒素(S与O溶血毒、致热外毒素)及侵袭酶类(透明质酸酶、链激毒、链道酶等);所致疾病以A群最多,分化脓性、中毒性和变态反应性三类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标本采集与初步诊断,分离培养,抗“O”试验防治原则4.肺炎链球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与培养;抗原构造与分型致病性:主要靠荚膜致病,引起大叶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