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突破教材创新学具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393679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突破教材创新学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文突破教材创新学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文突破教材创新学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突破教材创新学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突破教材创新学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突破教材 创新学具 愉快探究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漕河镇中学 聂益超 摘 要:新课程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站在课程改革一线的物理教师,笔者在“眼睛和眼镜”的课堂教学中,就大胆突破教材框框,克服制约本节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创新了仿真眼球模型,将眼睛与眼镜知识的传授过程设计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欲望,同时学生也受到了科学研究方法的良好熏陶。关键词:突破 创新 新课程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

2、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注重人的终身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不应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者,而理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创生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以教材为蓝本,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敢于突破教材,善于推陈出新,把学生的接受知识的学习活动变成一个个主动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有趣的、充满挑战的有益活动。下面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上第三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为例来谈谈

3、个人的一点体会。“眼睛和眼镜”这一节主要内容:一是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二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由于受到教学设备,教学内容的特殊性等因素的制约,教材主要采取插图辅助文字的方式来介绍这两部分知识。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支撑下,很多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都是按照教材来讲解,因而对于这两部分知识,学生都是被动接受,而且像眼睛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时眼睛的调节作用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比较抽象,听起来都有点一知半解,如坠雾里雨里。水透镜玻璃球纸屏学生之所以一知半解,之所以被动接受知识,就是教师没有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一个主动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过程。那么如何把“眼睛和眼镜”的学

4、习变成一个主动获取知识的探究活动呢?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突破现有教材介绍性的传授知识,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而要突破教材就要解决制约这种突破和创新的瓶颈如何形象生动地模拟眼球的结构。因为没有仿真的眼球模型,“眼睛和眼镜”的学习就不可能成为一种探究性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再依赖传统的实验室中的凸透镜和光具座,而是设法创新学具,制成了一个仿真眼球模型。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玻璃球,模拟眼球;开口的玻璃球一端蒙上半透明纸屏,模拟视网膜;玻璃球开口的另一端放水透镜,模拟晶状体。在水透镜的左侧放有一个金属架,用来放置矫正用的玻璃透镜。水透镜的做法:用实验室中去了玻璃透镜后的透镜框上蒙紧表面

5、光滑的弹性膜(如避孕套),将输液用的小管沿着镜框金属柄一端插入弹性膜紧紧包裹的镜框中间,另一端连接50毫升的一次性注射器,用注射器抽干空气,注进纯净水。将玻璃球、水透镜、金属架和放置蜡烛的可移动滑块固定在一个底座上,于是一个完整的、形象、生动的仿真眼球模型就做成了。为了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教学中让学生利用仿真眼球模型自主实验,当物体处在远近不同位置时,学生通过尝试往水透镜中注水或抽水来模拟晶状体变厚、变薄,从而在纸屏 (视网膜)上得到了清晰的像的实验,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利用以上自制眼球模型,还可以将“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和矫正

6、”的讲授型教学设计成一个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在“近视和远视成因”猜想的基础上,学生可以用这个眼球模型来积极开展近视和远视成因的探究活动。在愉快的探究活动中,学生会很轻松的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是由于晶状体变厚和变薄,从而找到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自制眼球模型,解决了制约“眼睛和眼镜”这节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可以形象生动地模拟眼球,特别是晶状体的变化,从而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轻松理解“眼睛是如何看清物体的”,愉快获得“近视和远视的成因”;二是克服了用光具座和玻璃透镜实验时学生容易移动光屏和透镜之间的距离而影响实验研究。在传统教学中,老师用光具座

7、、透镜、光屏来模拟眼睛看清物体的实验时,不少学生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常常移动光屏,这与实际视网膜与晶状体之间的距离相对不变不符,因而影响实验研究,容易对眼睛是如何看清物体的产生错误认识;三是借助这个眼球模型,把传授型的课堂教学建构成探究型的课堂教学才成为可能。在一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的探究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在探究活动中了增进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体验,全面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四是自制眼球模型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可行性和易操作性。实验器材容易获取,其中的玻璃球在玻璃厂即可获得。利用模型学习“眼睛和眼镜”时,学生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只要用注射器注水和抽水就可模拟晶状体的变化。笔者利用这套器材创新“眼睛和眼镜”的课堂教学,在黄冈市和湖北省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并获得与会同行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参考文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第113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第11711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