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对比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368611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对比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对比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对比(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对比周其林;王献忠;吉峰浏智杰;刘涛;赵炳新;怀宝峰;李德新;表尚虎【摘要】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区植被覆盖严重,地层间接触关系不明,再加上 缺乏古生物年代学资料,其填图单位的归属及形成时代问题一直是该地区研究的重 点和争论的焦点.传统上该套火山岩地层的归属主要依据岩石组合的对比,且因对其 认知的所限同一填图单位常赋予不同名称.该文首先介绍了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 地层对比沿革,之后通过对近些年区域上的研究成果的综合研究,以中国地质调查局 在承德召集的中生代火山岩地层研讨会议上张立东提出的地层柱的基础上进行了 对比和厘定.该套方案主要以最新的Ar-Ar法、锆石SHRIM

2、P、LA-ICP-MS U-Pb 法等测年资料为基础,以双峰式火山岩成因为岩浆演化理论,归并为早期、中期、晚 期并遵从了地层学优先命名法则,提出了新的地层柱.【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2013(059)006【总页数】8页(P1077-1084) 【关键词】火山岩地层对比;锆石测年;双峰式火山岩;大兴安岭 【作者】周其林;王献忠洁峰浏智杰;刘涛;赵炳新;怀宝峰;李德新;表尚虎【作者单位】武警黄金第三支队,哈尔滨,150086;武警黄金第三支队,哈尔滨,150086;大庆油田采油三场,黑龙江大庆,163000;武警黄金第三支队,哈尔滨,150086;武警黄金第三支队,哈尔滨,15008

3、6;武警黄金第三支队,哈尔滨,150086;武警黄金第三支队,哈尔滨,150086;武警黄金第三支队,哈尔滨,150086;武警黄金第三支队,哈尔滨,150086【正文语种】中文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层的填图单位的归属及形成时代问题一直是该地区研究的 重点和争论的焦点。2011年武警黄金三支队开始承担大兴安岭富西里地区地质矿产调查 (1:5万国 际分幅十里长岭幅、富西里幅、陡岸山幅、瓦拉里幅)工作。工作区系大兴安岭中 生代火山喷发带的北东端,测区内近1/2面积为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区。通过野外 工作及对已有成果的综合整理和研究,笔者等对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层序进 行了重新的厘定。1大兴安岭中生

4、代火山岩地层的沿革历年来,对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带开展区调工作的单位有,内蒙古区调一队、内 蒙古区调二队、辽宁区调二队、黑龙江区调一队、黑龙江区调二队、内蒙古地调院、 黑龙江地调院等。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层的建立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工作单位较多,工 作年代不同,工作地域的所限等原因,建立了较多的地层单位。以下介绍主要地层 单位的建组定义及其时代归属:(1) 塔木兰沟组:1981年黑龙江第二区调大队创建于内蒙古牙克石市绰尔镇塔木兰 沟。原始定义为火山岩夹沉积岩”,岩性为灰绿色杏仁状、致密块状更长玄武岩 及其角砾岩,粗安岩夹灰黑色粉砂泥质岩薄层,下界喷发整合于中侏罗统南平组之 上,上界被中

5、一上侏罗统吉祥峰组喷发整合覆盖,时代为中一晚侏罗世(引自黑龙 江省地质矿产局,1996)。(2) 满克头鄂博组:1974年辽宁省区调二队创建于内蒙古哲里木盟扎鲁特旗民主乡 满克头鄂博山,建组剖面岩性为一套灰白、灰黄色流纹质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原始 定义指中侏罗统新民组之上,上侏罗统玛尼吐组之下的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沉积 岩、沉积岩及少许安山岩;含叶肢介Nestoria和Magumbonia等化石,时代为 晚侏罗世(引自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6)。(3)玛尼吐组:1974年辽宁省区测二队创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幸福之路乡玛尼吐西 山。建组剖面岩性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以安山质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为

6、主;下部 为火山碎屑岩夹沉积岩含Nestoria。1982年傅嘉友在其内蒙古昭乌达蒙北部晚侏 罗世地层一文中仅保留上部为玛尼吐组,将其下部划归满克头鄂博组,之后均接受 此方案。本组常与满克头鄂博组相伴出露,但前者不如后者发育。原始定义指以安 山岩为主夹凝灰质细砂岩和钙质泥岩,含Nestoria。与下伏满克头鄂博组整合接 触,与上覆白音高老组为假整合接触,时代为晚侏罗世(引自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 产局,1996)。(4)白音高老组:1974年辽宁省区调二队创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 白音高老,原始定义上部为酸性熔岩、凝灰岩、英安质熔结凝灰岩,下部为凝灰质 砂砾岩、细砂岩夹粉砂质泥质页岩及

7、少量酸性凝灰岩、熔岩,含Nestoria、 Fergonoconcha等及植物化石Pityophyllium sp.。1982年傅嘉友在其内蒙古昭 乌达蒙北部晚侏罗世地层一文中认为其上部与下部应倒置,之后均接受该方案。现 在定义的上部(原下部)层位与黑龙江省划分的木瑞组或王福店组相当。该套地层假 整合在玛尼吐组中性火山岩之上,被梅勒图组中基性火山岩不整合覆盖,时代为晚 侏罗世(引自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6)。(5)吉祥峰组:1980年黑龙江第二区调大队创建于内蒙古博克图镇吉祥峰火车站北 的七上房山,原始定义为英安岩、流纹岩、流纹英安岩及其凝灰岩、凝灰角砾岩, 下伏为塔木兰沟组,上覆为上

8、库力组,时代为晚侏罗世(引自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 1996)。1974年黑龙江第一区调大队对加格达奇一带开展1:20万区调时,将相当于这套中酸性火山岩称为壮志组。(6)木瑞组:1980年黑龙江第二区调大队创建于内蒙古额尔古纳左旗木瑞农场西 10 km处,岩性主要由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砾岩、砂砾岩、砂岩组成,局部见 火山灰凝灰岩、层状凝灰岩、凝灰角砾岩等,底部常见一层紫色砾岩,下伏为塔木 兰沟组、吉祥峰组,与上覆上库力组为整合接触,含Nestoria cf.pissoni、 Sentwstheria banjietanses 及植物 Coniopteris silapensis 等,时代为晚侏罗

9、世。 黑龙江第一区调大队(1980)对黑龙江省呼玛县余庆老沟出露的一套湖相火山沉积 地层称为王福店组,产叶肢介Nestoria(引自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82)。(7) 玄武岩组:1984年黑龙江第二区调大队创建于黑龙江省塔河地区,岩性为一套中基性熔岩及其凝灰岩、角砾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凝灰质砂岩、砾岩,沉凝 灰岩等,与下伏吉祥峰组呈微角度不整合,上被上库力组喷发不整合覆盖,时代为 早白垩世。(8) 七一牧场组:内蒙古区域地质志编写时针对黑龙江第二区调大队建立的“玄武 岩组”改名为七一牧场组,建组地点为陈巴尔虎旗七一牧场。岩性为灰紫、灰黑、 灰绿、暗褐色玄武岩、安山玄武岩、安山岩、粗安岩

10、、玄武质集块岩,夹少量凝灰 岩(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82)。(9) 龙江组:源于1972年黑龙江第一区调大队龙江县山泉乡剖面,原义指该剖面 的110层以灰绿、灰紫色中性熔岩为主的一套岩层,始称中兴安岭火山岩组。 1976年大庆中生代地层会议认为山泉剖面的中兴安岭火山岩组与其之上的含热河 生物群凝灰岩(始称上兴安岭火山岩组)是整合关系,建议合并称为龙江组”。 1982年黑龙江地质志编志时认为该套地层与其上的凝灰岩为假整合,仅将原中兴 安岭火山岩组称为龙江组,其上地层(始称上兴安岭火山岩组)则称为光华组。其时 代依据以含热河生物群的光华组相伴出露,故置于早白垩世(引自黑龙江省地矿局, 19

11、96)。(10) 上库力组:1980年黑龙江第二区调大队创建于内蒙古额尔古纳右旗上库力村, 自下而上分为三个岩段:一岩段为灰白、灰绿、灰紫色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一般具 层理构造,含Eostheria等化石,二岩段为淡紫灰绿色碱性流纹质英安岩、碱性粗 面质熔岩,夹少量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及火山玻璃,三岩段以碱性流纹岩为主,其 次为角砾熔岩、火山玻璃,时代为早白垩世(引自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1982)。(11) 光华组:黑龙江省地矿局(1982)黑龙江地质志建立,系由广义的龙江组”中 分出,即原黑龙江省龙江县山泉乡剖面的中兴安岭火山岩组之上的含热河生物群的 上兴安岭火山岩组,岩性为酸性凝灰岩、凝

12、灰角砾岩、凝灰砂岩、沉凝灰岩、泥岩、 油页岩等,产植物、叶肢介Eostheria aff. elongata等,时代为早白垩世。(12) 九峰山组:源于30年代谭锡畴、王恒升创建的甘河火山岩系。1960年黑龙 江省煤田109队在内蒙古大杨树煤田勘探过程中,将甘河火山岩系二分,上部基 性火山岩为主地层称甘河组;下部含煤地层(夹玄武岩)谓九峰山组,时代为早白垩 世(引自黑龙江省地矿局,1996)。(13) 伊列克得组:1980年黑龙江第二区调大队创建于内蒙古牙克石市伊列克得北 山,岩性为安山质一玄武质火山熔岩、玄武岩、钾质粗玄岩、粗面岩等,时代为 晚侏罗世(引自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82)。

13、(14) 甘河组:1960年黑龙江省煤田109队在大杨树煤田建立,指九峰山组煤系地 层之上的一套基性、中基性火山岩,与伊列克得组同组异名,时代为早白垩世(引 自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1996)。(15) 梅勒图组:辽宁省区调二队(1976)在扎鲁特旗阿日昆都楞苏木梅勒图山创名。原始定义指多呈帽状并以平缓产状盖于黑依哈达组及其更老地层之上,为一套陆相 喷发的中基性火山熔岩,以黑、灰紫、灰绿色黑云母安山岩、辉石安山岩、流纹状 安山岩、安山玄武岩、玄武岩为主,夹凝灰岩薄层,底部往往有一套凝灰质砂砾岩, 时代为早白垩世(引自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6)。表1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对比沿革Tabl

14、e 1 Evolu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 of the Mesozoic volcanic formations in the Da Hinggan Mountains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82)大兴安岭中南部大兴安岭北 部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1982)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82)(黑龙江第二区调队)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6)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1996)张立东(2010)邵积 东(2010)上侏罗统梅勒图组白音高老组玛尼吐组满克头鄂博组上侏罗统欧肯河 组伊列克得组上库力组七一牧场组木瑞组吉祥峰组塔木兰沟组下白垩统上侏罗统甘

15、 河组九峰山组光华组龙江组木瑞组 王福店组吉祥峰组塔木兰沟组下白垩统上侏 罗统伊列克得组上库力组玄武岩组木瑞组吉祥峰组塔木兰沟组下白垩统上侏罗统甘 河组大磨拐河组梅勒图组龙江组白音高老组玛尼吐组满克头鄂博组土城子组 塔木兰沟组下白垩统上侏罗统甘河组九峰山组光华组龙江组白音高老组塔木兰沟组 下白垩统上侏罗统甘河组龙江组白音高老组玛尼吐组满克头鄂博组塔木兰沟组下白 垩统上侏罗统甘河组大磨拐河组梅勒图组白音高老组玛尼吐组满克头鄂博组土城子 组塔木兰沟组(16) 欧肯河组:1975年黑龙江第一区调大队建立于加格达奇地区的一套流纹质 一碱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地貌上常呈帽状不整合覆盖在甘河组或老地层之

16、 上。内蒙古地质志采用了该地层单位名称,时代为早白垩世。黑龙江第一区调大队 (1975)在开展1:20万霍龙门公社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将该套地层称为福民河组, 含义为一套中酸性夹中性火山岩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17) 孤山镇组:黑龙江地调总院齐齐哈尔分院(2005)开展1:25万阿荣旗幅区 调时建立,岩性为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粗面岩、英安岩,喷发不整合于下伏的甘河 组紫灰色玄武质含集块凝灰角砾岩之上,上未见顶,时代归为晚白垩世。该套地层 与欧肯河组相当。2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对比沿革对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层的系统对比始于80年代的各省编制的地质志。之后经历各省的岩石地层清理。201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河北承德召开了中生代野外现场会议,内蒙古地调 院的邵积东和沈阳所张立东等提出了对比方案(表1)。由对比表可以看出大兴安岭东北段和中南段的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对比上始终有着不 同的认识。传统的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