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9人口与地理环境热点难点突破含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367090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9人口与地理环境热点难点突破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9人口与地理环境热点难点突破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9人口与地理环境热点难点突破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9人口与地理环境热点难点突破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9人口与地理环境热点难点突破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9人口与地理环境热点难点突破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9人口与地理环境热点难点突破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4专题09 人口与地理环境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读图完成13题。1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A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B西北升高,东部降幅小C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D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小【答案】A2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入 B放开二胎C出生率持续较低 D城市化水平提高【解析】图示东北老龄化系数2010年较2000年明显升高,说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其原因可能是老年

2、人口增加、老年人口以外的人口减少;结合选项可判断C正确,即出生率下降所致。【答案】C3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A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B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C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D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解析】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一般表明该区域劳动力人口比重会增加;因有较充足的劳动力供应,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故B正确。【答案】B读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和我国人口增长预测图,完成45题。4若我国人口进入婚育的平均年龄为25岁,则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的时段大约在()A20102015年 B20152020年C20252030年 D20302035年【解析】根据图示目前阶段61

3、0岁人口比重较高,则下一个人口生育的高峰期位于1520年后,所以B正确。【答案】B5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A2020年 B2028年C2035年 D2040年【答案】B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至2015年累计减少1300万人,2015年,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据此,完成67题。6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直接原因是()A外出务工时间过长B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降低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D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解析】我国流动人口之所以减少,是因为外出务工收益甚微,即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故回流至农村的乡镇企业,所以D正

4、确。【答案】D7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对中国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B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C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D促进第一产业发展【答案】B人口迁移率是指一定时期,某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总人口数之比。迁移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建国以来人口迁移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完成89题。8有关T1、T2时期该地区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T1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缓慢BT2时期老年人口比重下降CT1时期人口总量不断增长DT2时期人口机械增长减慢【解析】从图中读不出人口自然增长率;图T2时期人口迁入率增加,因迁入的以青年人为主,因此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5、B正确;T1时期人口迁出率大于迁入率,总量不断减少;T2时期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差值加大,机械增长加快。【答案】B9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对该地区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T1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正值,就业压力不断增大BT2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正值,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CT1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负值,制约经济的发展DT2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负值,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答案】C人口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读“2010年浙江省衢州、丽水、金华、温州四市人口年龄中位数示意图”,完成1011题。10.温州市人口年龄中位数远

6、低于浙江省内其他城市,主要原因是()A.出生率偏高B.人口流动C.老年人口总数少D.产业升级11.近年来,温州市大力构建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为骨架的对外快速运输大通道,这将最先影响温州市的()A.城市等级B.服务范围C.产业结构D.行政范围答案10.B11.B解析第10题,据题干中信息可知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城市中只有温州市人口年龄中位数低于30岁,说明温州市人口趋于年轻化,说明外来青年务工人口迁入较多。第11题,城市等级与城市的人口规模有关,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比例关系,行政范围与国家规划有关,A、C、D项都与题意关系不大;而城市的服务范围会随着交通的发展而扩

7、大,故B项正确。12.进城务工人员是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体之一。与澳大利亚相比,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所以我国部分居民迁移到澳大利亚。推测我国的进城务工人员和迁移到澳大利亚的我国居民在下图中分别为()A.B.C.D.答案C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下面“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1314题。1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B.C.D.14.近年来叙利亚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A.B.C.D.答案13.C14.D解析第13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人们的生活水平高,所以对人口的

8、吸引力大,因此属于经济因素。第14题,近年来叙利亚因内战冲突,导致人口大量外迁。15.关于人口迁移对环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压力小的农村,人口迁出使劳动力不足,不利于开发利用土地资源B.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人口迁入地区得到发展,综合环境得到较大改善C.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D.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环境的影响更广泛答案B16.读“某市市内跨区人口迁移流向分布示意图(下图中箭头粗细表示迁移量大小)”,该市跨区人口迁移可能促使()A.全市总人口减少B.近郊区人口密度减小C.远郊区人口密度增大D.城市边缘区人口分布不均衡答案D解析图示人口迁移仅限市内迁移,全市总人口没有减

9、少,A错;近郊区人口迁入大于迁出,近郊区人口密度增大,B错;远郊区人口迁出大于迁入,人口密度减小,C错;该市跨区人口迁移可能使城市边缘区人口分布不均衡,D对。下图为“2009年中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读图,完成1718题。17.下列有关两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10岁少年儿童人口的迁移量中国与美国相当B.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和子女团聚C.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方向为自南部向东北部D.我国人口迁移率峰值出现得比美国的早与农村早婚有关18.针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迁入地今后应重点()A.加大城市幼儿园建设B.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C.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D.加强户籍管理制度建设答

10、案17.D18.A读图,回答1920题。19.下列关于该城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迁入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C.该城市的人口迁入改变了当地产业结构D.迁入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这与该城市的产业结构有关20.人口迁入对该城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减轻了该城市的就业压力制约了该城市的经济发展加剧了该城市的环境问题加重了该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B.C.D.答案19.A20.D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这被称

11、作“短板效应”,如图所示。若要使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行。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据此回答2122题。21.下列关于“木桶”的说法,最正确的是()A.依据“木桶原理”,地球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其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22.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其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气候适宜B.其他自然资源丰富C.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D.人口素质较高答案21.B22.C

12、读表,回答2324题。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地区年生物量(104t)可承载人口(104人)最大人口密度(人/km2)东北地区10510023000229长江中下游地区8860022000395台湾岛、海南岛224005600486西北地区85600850032青海、西藏100001000423.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某地区人口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A.科技水平B.自然资源C.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24.表中“最大人口密度”体现了人口容量的()A.警戒性B.相对性C.差异性D.临界性答案23.B24.A解析第23题,表中信息反映的年生物量(资源)与可承载人口呈正相关,所以自然资

13、源是影响某地区人口承载力的主导因素。第24题,表中“最大人口密度”是一个警戒值,体现了人口容量的警戒性。25.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使社会养老负担进一步加重B.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C.促使人均GDP快速增长D.可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答案D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材料二中共十八大报告在谈到人口问题时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的某教授称,十八大报告没有再提稳定低生育水平,而是强调要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表明

14、中国不再只控制人口数量,而是同时关注人口素质和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材料三下图为我国20062011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情况示意图(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出生100名女婴所对应的男婴数)。(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人口的现状。(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我国今后的人口政策应该是什么?试说明你的理由。(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化特点及影响。答案(1)我国人口总数多,人口增长快;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2)观点一:继续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理由: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社会负担、资源负担重。观点二:放松计划生育政策。理由: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观点三: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理由: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但人口基数大,年净增人口多,人口素质不高,且老龄化现象严重。(3)特点:2008年之前呈上升趋势,2008年之后呈下降趋势。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则会危及社会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