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A单元自测题参考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36016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A单元自测题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学A单元自测题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学A单元自测题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学A单元自测题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学A单元自测题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A单元自测题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A单元自测题参考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A第一单元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D 2.C 3.D 4.B 5.D 6.B 7.C 8.B 9.B 10.D 11.B 12.A 13.A 14. A 15.二、填空题(本大题每空1分,共10分)16.190317.认知的,情感的,心因动作的18.启动动能,导向展功能,激励功能 ,聚合功能19.课堂教学能力 20.教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1(P19)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广义的教育指有

2、系统地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22(P14)教育经验总结法: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做出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的材料源泉。专业研究者同教师一道,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些材料加以总结的方法。23(P20)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24(P23)课: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它包括三个要素,即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25(P43)讲台效应:学校课堂上,台上教师和台下学生虽然处于同样的客观情境中,但其心理感受却各不相同

3、。这种台上台下感受的不同可能被教师利用,并产生积极效应。它可以起一种组织课堂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讲课者周围。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P8-9) 答:从1903年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1)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 这一阶段主要是桑代克的理论占统治地位,强调教育测量和统计分析以及学科心理的研究。 (2)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庞杂,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并未出现真正的突破。 (3)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

4、20世纪80年代)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最为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27举例说明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P2530) 答:正式学生群体即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如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团队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等等。非正式的学生群体即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他们往往因为父母工作单位、性别、个性等组合而成,大多由27人组成,如班级中的“团伙”等。其类型有以下几种:正面型非正式群体;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中间型非正式群体;破坏型非正式群体。28简述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P4445) 答:(1)热爱

5、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 (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 (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 (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 (5)观察锐敏,善于了解学生。29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P64-65) 答:(1)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发现他们在探讨一个问题过程中的第一级近似值的可用性,并且认识他们试验各种假设的激活作用,即使在那些假设乍看起来可能似乎是错误的时候; (2)应该是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3)教育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种题材; (4)学校应是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 (5)教育是发展理智上的忠诚。

6、30简述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P75-76) 答:教学目标选择的一般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条: (1)价值性标准; (2)可能性标准; (3)低耗性标准; (4)丰富性标准; (5)就高性标准。1. 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1.教师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P5) 答:(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32.教师应怎样进行正常的课堂交往?(P5651) 答:课堂中的交往主要是教和学双方,或者说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交往。这

7、个过程中发动者、引导者和主导者是教师,因而教师的胜任是正常交往的前提。他们应具备以下条件: (1)对所教课题胜任。 (2)应被学生视为可靠的、一致的、有预见力和乐于助人的人。 (3)在讲授的可懂度、说服力和生动性方面可以接受。 (4)讲授热情、目的明确、态度友好而坦率。 (5)有接受反馈的愿望,乐于接受意见。 (6)讲话的速度不要太快或太慢,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 (7)要有提问的技巧,不能只提知识性的简单问题,还能采用启发式提问。教育心理学A第二单元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

8、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B 2.A(教材139页下) 3. C 4.A 5.B 6.B 7.A 8.A 9.B 10.A 11.D 12.C 13.A 14.D 15.D 二、 填空题(本大题每空1分,共10分)16.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17.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检查知识是否恰当和充实18.组织,适应19.相关类属学习20.信号学习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1(P118)学习(广义):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由重复经验二引起的对于那个情境的行为的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根据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学习者的暂时状态来解释的。22(P87)发展:发展是随着

9、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23(P97)组织:皮亚杰根据历时半世纪的儿童发展的研究,认为人从他过去的生物方面继承了两种基本的行为倾向。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的倾向称之为组织。24(P168)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25.(P176)下位学习: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时,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新知识本身也获得了再吸收新材料的力量,包括派

10、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两种。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P8992) 答:(1)综合的分化; (2)平衡化; (3)概念化; (4)社会化。 (5)个性化。27.简述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P112114) 答:柯尔柏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每一阶段包含两个时期。六个时期依序发展,层次不得紊乱或倒置。 (1)水平A:前习俗阶段 第一期,惩罚与服从的定向; 第二期,操作与关系倾向; (2)水平B:习俗阶段 第三期,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 第四期,权威和社会权力控制的定向; (3)水平C:后习俗阶段 第五期,社会契约方法定向;

11、第六期,普遍的道德原则倾向;28.学生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P124126)答:(1)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 (2)组织计划性; (3)有效性; (4)年龄差异性; (5)学生学习的面向未来特性。29.简述操作条件反射的主要规律。(P I42。) 答:操作条件反射的主要规律如下: (1)假如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强化刺激,那么这一类反应今后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 (2)由于行为效果的强化是使行为频率增加的根本原因,所以通过对有机体的有选择的强化,就可以使行为朝着所需要的方向发展。30.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的教学原则。( P204-205) 答:(1)教学更注重于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的

12、获得; (2)强调发展自我观念; (3)强调交往; (4)强调发展价值观。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1简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要点。(P158-164) 答: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 (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 (3)重视学习过程; (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 (5)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 (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 (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 (8)强调信息提取; (9)提倡发现学习。 32试分析发现学习的优点和条件。(P164-167) 答:发现学习有以下优点: (1)发挥智力潜力; (2)使外部奖

13、励向内部动机转移; (3)通过对外信息的发现,学会以后发现问题的最优方法和策略; (4)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探索。 一般而言,使用发现学习应具备以下条件: (1)学生方面的条件,要求学生有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 (2)教师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 (3)教材方面,必须把原发现过程改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教育心理学A第三单元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30. B 2.D 3.A 4.A 5.

14、C 6.A 7.D 8.D 9.B 10.A 11.B 12.A 13.B 14.B 15.B二、 填空题(本大题每空1分,共10分)27. 正迁移,负迁移28. 认知结构是否有发生变化29. 直接经验,间接经验30. 活动的定向阶段,内部言语阶段20.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1.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1.垂直迁移: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影响。22.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指向性。23.高原现象: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叫高原现象。24.比较性组织者:指能增强似是而非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相似材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