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湄洲湾港口城市规划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352406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湄洲湾港口城市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推荐湄洲湾港口城市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推荐湄洲湾港口城市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推荐湄洲湾港口城市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推荐湄洲湾港口城市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湄洲湾港口城市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湄洲湾港口城市规划(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月28日莆田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前 言2004年11月15日,中共福建省委颁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根据莆田市情特点和发展优势,市委四届十次全会提出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目标。2005年4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印发加快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纲要(试行)。2008年8月,市委五届五次全会作出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港口经济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的目标和任务。2009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从区域决策上升为国家战略。7月29日,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

2、福建省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并原则通过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8月18日,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莆田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的实施意见。按照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根据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全面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需要在加快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纲要(试行)基础上,编制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确立发展定位,丰富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的实质内容;完善产业规划,明确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的发展目标;构建支撑体系,落实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的具体任务;统筹推进措施,营造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的良好环境。2010年2月28日,莆田市第五届

3、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一致通过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是历届莆田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是加快区域发展的根本性战略选择。湄洲湾港口城市是以莆田市行政辖区为主体、以现有中心城区和未来滨海新城为依托的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综合体。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作为莆田市区域发展规划,是引领莆田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纲要以2008年为规划基年,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 20102015年为近期发展重点,规划展望到2020年。第一章 区域特征莆田古称“兴化”,历史悠久,人文璀璨,素有 “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自古是闽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

4、立省辖市,现辖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和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总人口316万人。建市以来,特别是近几年,莆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和民资回归工程,加快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步伐,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逐渐优化,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和较为突出的发展优势。一、自然状况莆田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依山面海,地理位置优越。全市东起东经1192的秀屿区南日群岛,西至东经11827的仙游县度尾镇,南自北纬252的湄洲群岛,北到北纬2546的涵江区大洋乡。陆域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东西长122.4公里,南北宽80.5公里。东北与福清市交界,西北与永泰县、德化县毗邻

5、,西南与永春县、南安市、惠安县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地形从西北戴云山脉向东南沿海延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丘陵起伏。西北部多为海拔600-1500米的山区;中部为广阔的兴化平原和东西乡平原;东南部多为海拔50米以下的沿海岛屿和丘陵台地。境域山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5%,平原盆地占20.6%,沿海丘陵台地占34.4%。区域地质条件较好,地基岩体为燕山期花岗岩,没有能动断层和发震构造。据近一千年的历史地震资料记载,对莆田影响最大的破坏性地震仅是1604年12月29日泉州海外7.5级地震,对莆田影响烈度为VII。莆田市境内主要河流有木兰溪、萩芦溪和大樟溪支流的青龙溪、粗溪及其它独流入海的溪河。

6、木兰溪是闽中最大溪流,为全省八条主要水系之一,干流全长168公里;集雨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为15.32亿m3;发源于戴云山支脉的笔架山,入仙游县西苑乡黄坑村,横贯全市中、南部,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度尾、大济、鲤城、城东、赖店、盖尾、华亭、新度、黄石、白塘、三江口等乡镇后注入兴化湾。萩芦溪为莆田仅次于木兰溪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涵江区庄边镇,于涵江区江口镇注入兴化湾,流域总面积为709km2,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5.77亿m3。大樟溪的支流青龙溪和粗溪均发源于仙游县北部山区,于永泰县梧桐镇汇合后再注入大樟溪,年均流出莆田市汇入大樟溪的水量为4.9亿m3。外地流入我市的水量多年平均为1.0

7、2亿m3,由我市出境的水量为6.55亿m3。位于粗溪中游总库容10560万m3的金钟水库建成后,将有效拦截部分流出水量,缓解莆田水资源相对紧张的状况。全市年平均雨量在9002100mm之间,主要由降雨补给的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约为34.99亿m3,地下水资源量678亿m3,全市人均水资源量1176m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空间分布上,水资源从西北山区向东南沿海逐渐递减。西北部山区丰富,东南部沿海丘陵地区水资源相对贫乏,而人口分布及经济发展状况恰好与水资源的分布状况相反。在时间分布上,丰枯悬殊较大,雨季49月约占全年雨量的80%,尤其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雨量的70%。区域常年风向为东北风,平均风

8、速为3.9m/s。据18842006年共123年历史资料记载,影响莆田的台风总计367个,平均每年约为3个,台风影响过程时间一般为23天,每年710月份为台风多发期。近20年的最大台风是1994年13号台风,最大风速为23m/s。莆田境内森林覆盖率达56.3%。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锰、铝、锌、镍、银、钨、钙、铀、铜等有色金属矿和高岭土、蛇纹石、滑石、叶腊石、花岗石、钾长石、硅线石、冻石、水晶、铝土、石油、明矾等非金属矿。其中,铅锌矿石储量611.2万吨,铁矿石500多万吨,黄铜矿石600多万吨,锰矿石84万吨,镍矿石36万吨,高岭土8000万吨,蛇纹石4564万吨,滑石176万吨,花岗石约上

9、亿吨。全市地下矿藏分布面广,铁矿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的平海、忠门、东庄、灵川、庄边、南日岛等地;黄铁、黄铜、铅锌铀、锰和冻石主要分布在新县境内;钨矿分布在埭头、东峤、平海一带;石油分布在台湾海峡的沿海一带;花岗石矿广泛分布于沿海丘陵地带;高岭土分布在钟山镇至榜头镇、盖尾镇境内。山亭乡的硅线石矿是世界上少有的非金属矿产。目前开采量较大的非金属矿是花岗岩。莆田拥有湄洲湾、兴化湾和平海湾,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湄洲湾、兴化湾位居我省六大港湾之列,是东南沿海不可多得的岸线资源,也是莆田的最大资源优势。湄洲湾属于基岩港湾海岸,三面台地环抱,水深条件良好,水清沙少,淤积轻微,深槽稳定,风浪掩护条件好,具

10、备建设国际大型深水港的基本条件。兴化湾属于构造基岩海湾,泥沙主要来自我市主要河流木兰溪、萩芦溪的入海泥沙及沿岸小溪或冲沟向海的输沙。兴化湾南岸,从江口至石城之间滩涂广阔,具备形成宽阔陆域的条件,可开发利用岸线45.6 km,其中深水岸线36km。兴化湾南岸港口及航道经适当整治疏浚,水深可达1820米,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可全天候通航,是全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两集两散”港区之一,适合建设1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和1020万吨级散货泊位。平海湾为构造基岩海湾,全湾在莆田境内,水域面积约为83平方公里,属于半封闭淤积型海湾。湾内水域宽浅,大部分水深在5m以下,深水岸线缺乏,沿岸普遍发育淤泥质浅滩,湾顶泥滩尤

11、为宽广,处于缓慢淤积状态。湾内的滩涂养殖和海水养殖已成为莆田农业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南日鲍养殖颇具规模,完全具备成为全国最大鲍鱼养殖基地的条件。海带、紫菜、龙须菜等藻类养殖也已成为福建省的重要海水养殖基地。二、经济现状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609.96亿元,增长15.0%,增幅居全省第一位;财政总收入52.78亿元,增长15.6%,财政总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7%;地方级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超过一半,达到56.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1.83亿元,增长25.3%;外贸进出口总额23.2亿美元,增长8%,其中出口总额17.2亿美元,增长10.8%;实际利用外资5.63亿美元,增长1

12、.7%;合同利用外资4.07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14亿元,增长1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95元,实际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6436元,实际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9%;城镇登记失业率2.32%。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8年比例为12.356.531.2。农业稳步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4.9亿元,增长5.2%。粮食总产量仅30.3万吨,水产、水果、蔬菜、畜牧、食用菌已成为农业主导产业,荔枝、龙眼、枇杷、蜜柚四大名果扬名海内外,“莆田枇杷”、“莆田桂圆”和“南日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称号。工业加快发展。实现工业增加值300.1亿元,

13、增长19.1%。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020家。“十一五”期间,全市确定的制鞋、林产加工、食品、电子信息、化工、能源、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工艺美术、医疗器械等十大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2008年,十大产业集群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58.43亿元,其中鞋革、食品、电子三大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一半以上,有“鞋城”、“电子城”、“啤酒城”和“工艺城”之美誉。第三产业长足发展。银行、证券、保险业服务保障能力增强,传统服务业继续提升,新兴服务业不断培育壮大。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就业结构比例为36.133.330.6。从现有生产力水平、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判断:莆田已经从原来的农业市上升为工业化

14、初期阶段的城市。但是,与同处福建沿海地区的福、厦、泉相比,莆田经济发展明显滞后。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仅占全省(10823.11亿元)比重的5.64%;人均生产总值(21515元)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30123元)的71.4%,全国平均水平(22640元)的95.0%,经济总量与莆田所处的区位优势仍不相称。莆田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工业仍以轻工业为主、缺乏大型支柱重化企业,现有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和劳动密集的装配环节,产品主要是最终消费品即终端产品,且以贴牌为主,自主品牌不多,处于价值链的下游;第三产业以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物流、

15、金融、信息、商务和科研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旅游业发展缓慢,尚处于起步阶段。三、比较优势莆田市具备加快发展的诸多优势。一是区位优势突出。莆田依山面海,拥有福建三大平原之一的兴化平原和仙游东西乡平原,境域北连省会城市福州,南接历史名城泉州,西依戴云山,东南濒临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与台中市距离仅72海里,地理优势十分明显。二是港口条件优越。莆田市拥有大陆海岸线271.6公里,海岛岸线262.9公里。孙中山先生在著名的建国方略中拟将湄洲湾建成中国东方六大海港之一;1989年交通部将湄洲湾与宁波北仑港、大连大窑湾、深圳大鹏湾同时列入我国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规划。湄洲湾位置适中,航道顺直,水深港阔,不冻不淤,避风良好,被誉为“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大型深水泊位80多个,具备建设30 万吨以上深水泊位的条件,总吞吐能力可达4亿吨以上,后方陆域宽阔,建设国际性深水大港条件十分优越。三是妈祖文化独特。妈祖文化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岛是四海共仰的妈祖文化发祥地,对世界华人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湄洲岛上的天后宫是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0多座妈祖宫庙的祖庙,有妈祖信众2亿多人。妈祖文化吸引了海内外大批信众特别是台湾同胞前来进香朝拜、观光旅游、投资创业。四是文化底蕴深厚。莆田历史有过“科甲冠八闽”的鼎盛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