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管遵医行为依从性的应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350454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管遵医行为依从性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管遵医行为依从性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管遵医行为依从性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管遵医行为依从性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管遵医行为依从性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管遵医行为依从性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管遵医行为依从性的应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管遵医行为依从性的应用【摘 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管遵医行为依从性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遵循pdca循环工作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管遵医行为的依从性.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管遵医行为依从性由原来的75%提高到了92.2%(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不但有效的提高了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性和自我保护意识,而且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关键词】品管圈;胸腔闭式引流管;遵医行为 品管圈(quality contro

2、l circle,缩写qcc)是指由一个工作场所的人员(一般6人左右)为了要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组合成的一个小团体,然后分工合作,应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手法当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障碍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1。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医疗护理行业中,对提高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水平,更好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有着重要作用。在医院护理部的推动下,我科于2012年1月成立了品管圈,开展了以“提高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管遵医行为依从性”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报导如下:1 方法:1.1 成立品管圈:我科于2012年1月在进行培训后,8名成员主动组成小组成立品管圈,其

3、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3名,成员们以民主的方式确定了“同馨圈”圈名及圈徽,圈名意义:我们护理团队用“一笑、二情、三多、四心、五问”为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与病人同心协力战胜疾病,使他们尽早回归温馨家庭,迎向未来美好生活!1.2 主题选定:召开品管圈会议,圈员们针对科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5项待选主题,通过讨论、投票,确定了本次主题,由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是心胸外科术后最常见的专科护理,选此项课题,从患者方面:可以有效的降低胸腔内感染率及管道脱节、漏气的可能性,更好的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及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从护士方面:科室护士有较强的能力完成此课题,且对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及责任度有很大的促

4、进作用;从医院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1.3 现状调查:圈员们收集了2012-1-18至2012-2-20期间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64名患者的情况,评估其配合医疗行为的程度,配合率为75%,不配合率为25%。1.4 设定目标:通过品管方法中目标值设定公式进行设定,目标值 = 现况值 - 改善值 = 现况值 -( 现况值 圈能力) ,根据主题选定时的得分,本项目的圈能力为80%,考虑到本圈为第一圈,经验不足,故将圈能力下降为60%,因此,目标值 =25%-(25%60%)=10%,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管遵医行为的不配合率下降至10%,即配合率达到90%

5、。1.5 原因分析及要因确认:采用品管手法中的脑力激荡法及鱼骨图法从人、物两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如图1,通过圈员的激烈讨论,最终确定4个主要原因:(1)宣教内容不系统规范,不易于患者理解;(2)宣教方式单一;(3)患者疼痛不及时解决,影响依从性;(4)无醒目标志,患者缺乏管道的自我保护意识。图1 原因分析鱼骨图1.6 制定对策:1.6.1 规范宣教内容 由于各层次护士专业知识水平不一,若宣教不系统规范化,没有统一的内容,将影响患者的理解,使其无所适从。因此,科室编制了健康宣教内容卡,建立了统一的标准,让护士按照卡片上内容进行宣教,避免了不同宣教者造成宣教内容的差异,同时也提高了护士健康教育的能

6、力。1.6.2 宣教方式多样化 以往的宣教方式只是单一的口述法,即患者返回病房后,由责任护士直接用语言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后相关注意事项的讲解,造成部分患者不理解或不重视。因此,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进行宣教:1.6.2.1 口述法:护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直接讲述。1.6.2.2 现身说法:术前患者精神状态较好,更容易接受宣教。术前将患者带至同病种术后患者床旁,对相关内容进行宣教,使患者对术后相关管道的认识更直观更易理解,同时也增强了患者的治病信心。1.6.2.3 床头牌的使用:将术后宣教内容提炼,以图文并茂、形象具体的方式制作成床头牌,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时,责任护士可按照床头牌上内容进行宣教,床头

7、牌可在床头留置23天,一方面既规范了宣教内容,同时也可以加强患者及家属的记忆。1.6.3 及时解决患者的疼痛 患者疼痛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性,及时缓解疼痛有利于患者的安全、舒适。1.6.3.1 术前告知患者术后伤口的位置、大致长度、引流管放置的目的、作用及有可能引起的不适等,让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应对术后的疼痛。1.6.3.2术前评估好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对耐受差的患者多进行沟通讲解,使其学会术后缓解疼痛的方法,并让其与术后能耐受疼痛的患者沟通,了解术后感受,对引流管引起疼痛的自我护理有概念、经验的借鉴,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心理预期。1.6.3.3术前要落实患者呼吸功能锻炼

8、方法,嘱其术前学会深呼吸,呼吸频率的减慢可以减少引流管在胸腔内活动的范围、次数,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1.6.3.4咳嗽时,对于留置软管的患者,轻按伤口以减少伤口处的震动,留置硬管的患者在熊抱的基础上用手指夹住引流管,减少引流管在胸腔内的移动,减轻疼痛。1.6.3.5加强对护士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的培训,减少因更换引流瓶或挤压引流管时牵拉引起的疼痛。1.6.3.6遵医嘱使用止痛药,及时评估用药效果。1.6.4 摆置醒目标志牌 病房无醒目标志告知患者管道的护理及对医疗行为的配合,使其缺乏管道的自我保护意识。1.6.4.1 病房放置床头牌,告知并时刻提醒患者如何配合医疗行为,加强其自我保护意识。1.

9、6.4.2使用移动输液架,使管道在移动过程中也处于安全的有效位置,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早期下床进行功能锻炼的积极性。2 结果:2.1 有形成果:统计了2012-4-25至2012-5-20期间留置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90名患者的情况,配合率为92.2%,不配合率为7.8%。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配合医疗行为的程度,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x2检验,见表1。2.2 无形成果:品管圈活动前后圈员们就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量、积极性、品管手法及和谐度8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估,每人每项1-5分,最高40分。将结果绘制成雷达图,如图2,显示所有项目均有提高。图2 无形

10、成果雷达图3 讨论: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治疗各种气胸,血胸的基本方法,也是任何开胸手术后必须使用的2。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是心胸外科术后最常见的专科护理,品管圈活动对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难题和患者需求的热点问题,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改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3。科室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有效的提高了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性和自我保护意识,更好的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治愈率,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品管圈活动强调让圈员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4。在定期召开的圈会上,圈员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据 pdca 循环

11、的程序展开活动,让每人都有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充分发挥了个人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次,定期的讨论提高了圈员们的组织沟通能力及学习的热诚,让大家发挥集体的优势去解决问题,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也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品管圈活动让大家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参考文献1 林荣瑞. 品质管理m.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6: 179.2 shiraishi y. chylothoraxj. kyobugeka,2004,57( suppl) :757 -761.3 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12):1 103-1 104.4 杨丽,王卫琼.参与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4):44-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