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三峡读后感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349763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东三峡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巴东三峡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巴东三峡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巴东三峡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巴东三峡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巴东三峡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东三峡读后感(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巴东三峡读后感篇一:三峡读后感读三峡,无法告别有感中国人是安土重迁的,因为他们为一片土地赋予太多的东西。 比如,他们把逝去的亲人埋入土里,相信这样可以令死者安息,也可以平复生者悲伤地心情。比如,他们把种子埋进泥土里,相信这样土地是生养抚育他们的母亲,他们需要的是等待秋天的赠予。比如,他们在土地上建造房子,建造家,相信土地是他们面对自然的风雨雷电时最有力的依靠。中国人认为天是变化多端的,神秘莫测的,对天多是敬畏的、恐惧的;对于海洋,认为它是喜怒无常的,遥不可知的,对海多是迟疑的,犹豫的;唯有土地,他们才觉得安稳、厚实、平静、有希望。人是一片土地最自然的

2、生长。即使最贫瘠、最单薄的土地,中国人也能够在此生下来,活下去。当有人在一片土地上栖息、生活、死亡、诞生,一代又一代,传统、文化、历史便如同大树一样在此地生根,根系越来越深,越来越深,拔出来很难,即使拔出来了,也元气大伤。当现代文明以改造自然的姿态登场的时候,土地上的一切自然也逃不脱被改造的命运。长江三峡,世界上第一大的水电工程,能发电,能航运,经济价值巨大。 殊不知,三峡水库水下淹没的那个曾经的世界是丰富美丽的。 巫山神女爱慕治水英雄的美丽传说,麻辣烫的火锅,雄浑高亢的川江号子,楚人尽情酣唱出的楚辞,巴蜀楚奇诡浪漫、怪诞夸张、鬼怪神巫的共同情愫。 那个被誉为“水下碑林”和世界第一水文站的白鹤

3、梁,那个由屈原、宋玉、李白、杜甫、苏轼、白居易、陆游等诗人描绘过的“诗城”奉节,那个人鬼共生的“鬼城”丰都,那个从大江大河中钻头露出、有着世界三大著名腌菜之一的涪陵,那个石器历史堆叠的玉溪,那一个又一个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过的、由自由舒展的人创造出的有着历史颜色的城市? 街道上空的竹竿上晾着的五颜六色的衣服,阳台上一盆小小的、叫不出名字的花,高高的土家族吊脚楼下都有檐灯,用长江的泥封好的一坛榨菜,一棵从老城墙里长出来的黄果树,狭小巷子里的三三两两的麻将桌,石板上被背盐的挑夫 柱着竹棍休息时磨出来小窝?自然的纹理和人文的力量在这片土地上相交,顿时一个三峡都生动了起来。一个茶馆,一个剃头铺,上河

4、街91号卖自家生的豆芽的王文龙,卖豆花的,卖猪肉的,打渔的,戴眼镜、坐在藤椅上读着一本泛黄的隋唐演义的50多岁的男人?所有的人都自然、安静的在这片土地上找生活,养活家人,从祖辈,到父辈,再到他们自己。 推土机碾压之下的古墓, 1000座以上。当推土机就那么隆隆地压过去,散落一地的棺材板子、汉青砖,文物工作者颠颠地跟在推土机后面捡,什么都不能说,什么也不能做。历史在重型机器之下如此脆弱无力,流血的心,流血的历史。 所有的都被一条鲜红的线工程淹没线,划入静止,从此它们不再呼吸。 当听到“炸的,很快,几天就炸完了”的时候,又该是怎样的心情?一个喧嚣繁华的城市瞬间沉入水下,消失在阳光穿不透的、黑暗而寂

5、静的水底。似乎第二天一睁开眼,一大块一大块的玻璃幕墙就在灼伤着你的眼睛。一切都太新了,反而让人分不清方向,找不到历史,找不到可以追思伤怀的地方。家是必须要搬走的,这对于他们平静的生活来说是太重大的变局了。他们必须要适应这一切,并且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以维持生计。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太难了。因为他们习惯了在祖祖辈辈生活过的老宅里,在先辈灵魂的庇佑下,维系亲情、友情、乡情。读着南香红的三峡,无法告别,似乎能够看到向老屋挥手再见的人们的脸上落寞的表情,看到被生活压弯的背上驮着的简单的家当,看到一个又一个废墟上曾经的家的样子。不知道那个叫“李均华”的铁匠在新城是否找到一块地方支他的熔炉?不知道那个形状像大

6、龟的涪陵是不是已经完全被高楼大厦掩盖了原貌?不知道他们能不能以原有的生命最自然的韵律以及让人心动情调继续那久违了的生活?不知道那穿越了数十个世纪郁结起来的独一无二的历史是不是能够直抵现代人的心灵?篇二:读三峡有感 读三峡有感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题记三峡一点点消失在水坝一侧,猿未三鸣,泪已沾裳。望着屏幕上一个个毫无生机的数字,我想我已无缘再望三峡。 不断地提及同一个话题,发展似乎总是伴随着破坏。自刀耕火种时就让人心驰神往的长江三峡,倚着三峡擦出火花的巴楚文化,都终于被葬在了那一方死水之下。古文明兴起地,天下奇景,无数文人墨客留下笔迹的地方,无数帝王将相刻下剑痕的地方,就只能换成几捆

7、不断贬值的钞票,几行毫无意义的统计数字。 三峡长逝了,她只能带着泪痕长眠。可故去的不只是三峡。曾经一望无垠的大草原科尔沁消失了,戈壁吞噬了那里的一切气息,干涸的只剩下怨灵的罗布泊,只能和时时断流的塔里木河,回想曾经的一碧万顷,归来不看岳的黄山圣地,被随手丢下的垃圾掩住了灵气,罪恶枪声时常划破黎明的可可西里,越来越浑浊似泥浆的黄河,煤烟废气染黑了天空的西北,还有,被水泥大坝掐断了经脉的长江。 新中国的确在发展,可是谁还记得那个魅力而富饶的东方古国?曾经的一切正在被岁月蚕食,被儿女蚕食。精明的国人,丝毫不怜惜脚下的土地。只顾一次次将其剥皮剔肉,挑经抽血。当这片赖以生息的土地只剩一具骷髅时,也许我们

8、还会称斤论两地计算这副劳苦了几千几万年的枯骨吧。被枭獍劫掠的文化,还能走多久?篇三:三峡古镇读后感 三峡古镇读后感我是一个没有去过三峡的人。太多关于三峡古老、伟大、意义非凡的话让我郑重其事地对待着关于三峡的任何内容,我总希望能在那里找到文明渊源,找到我们的过去,找到文化象征,找到我们今天所有要失去的和已经失去的一切原来的种子,它就在那奔腾而下的江水和层层叠叠的山峦中藏着,它在一切关于它的回忆里闪烁着遥远过去的启示,而这些遥远的过去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 所以,最早引起我对三峡古镇这本书的兴趣的不是书的内容,因为关于三峡的话题我们已经很多了,我最先注意到的倒是这次作者阿蛮选择的路线,作为一次计划好

9、的有目的的旅行,他知道他经过的那些古老的城镇都将成为一本书的素材,但是他偏偏没有选择一条世人关注的路线,而是稍稍偏离了奔腾的长江,离开了是非精彩的长江两岸,用大半的篇幅深入了比较少人涉足的三峡腹地,按作者的话说,他是要“尽可能多且各具代表性的古镇进行探索,找出这些古镇在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方面的共同点和个性差异,找出每个古镇之所以成为古镇的根据和理由来,从而把三峡地区的社会状况、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整体向读者描述出来”。 我觉得,作者的这条线路因为少了那些风头很足,一直是焦点的一线明星古镇,反而为我们更平实地揭开了三峡朴实的一面,让我们能平视它。我们一直觉得美好的东西遗失在了过去,我们应该看到,还

10、有美好的东西还在那里继续,而一以贯之的那种精神,我们不必去企图总结,只要用心感受那里的每个人就好了。篇四:三峡读书感悟三峡读书感悟三峡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言文,它是郦道元所写的水经注中的一篇典范之作,不仅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貌体征,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本文从不同的季节对“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景象做了描写。理会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水分,着重让学生体会“夏水暴涨,湍急”“春冬水落潭清,风景秀丽”“秋寒猿啸,气氛凄凉萧杀”的奇异景象;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或许是中国古代文人共有的人文品格吧。谢灵运这样,陶弘景也这样,苏轼也这样,更不用说陶渊明、郦道元这些人了。郦道元在三峡中着重写了三峡雄奇壮

11、丽的山和秀美可人的水。那山,连绵而高峻,挺拔而秀丽,仿佛是鬼斧神工雕琢出来的一样。你看:“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你看,那水,能漫上山陵,能看见倒影,寂静而清幽。它奔放,它清幽,它凄婉。在郦道元的眼中,山仿佛成了容载万物的容器,让那高峡容括所有水的美,水仿佛也有了灵性,“清荣俊茂,良多趣味。篇五:游三峡有感游三峡有感监利中学2020级15班 杨飘以前只知道三峡有个大坝,未听说还有三峡人家这么一个景点。去了才知道,我所看到的是淳朴的土家族,青山绿水,悠扬的笛声,醉人的山歌,痴人的古筝,别样的婚俗?这简直是世外桃源。说实话,去外地最喜欢看的不是什么高楼大厦,游乐场?而是山,身处江汉平原,山之稀少,不在

12、言说,但这次真是去对地方了,巍峨的山脉,一峰接着一峰,山峰上林立着一些怪石,有的像正欲攀岩的猴子,有的像是庄严地神仙。往下望去是深不可测的长江,我们一行人跟随导游来到期待已久的三峡人家。走在平整的岩石上,听着瀑布,远处山上还有几只猴子欢快的攀爬树,想必这时大家都醉倒在大自然下。我和一个同学兴奋得很,为了看到跟多新奇的东西,一路向前狂奔,忽然一曲舒缓的曲子打断了我们正欲前进的脚步,一位身穿绿色长袍的男子站在小船上,吹着笛子,我们二话不说将这极其诗意的画面用手机拍下来?这画面想起来仍意犹未尽。最令人惊奇的不是飞流直下的瀑布,而是山上的“悬棺”,据说这是巴王和他的妃子的棺材,但是那么高的地方,而且有

13、陡峭,是如何放上去的呢?即使以现在的科技也要兴师动众,很难做得到。有人说是以前的水位正好有那么高,划着船过去就行了,有人说有神鸟相助,架起棺材上去的,还有人说?这也便成了千古之谜。篇二:读三峡有感读三峡有感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题记三峡一点点消失在水坝一侧,猿未三鸣,泪已沾裳。望着屏幕上一个个毫无生机的数字,我想我已无缘再望三峡。不断地提及同一个话题,发展似乎总是伴随着破坏。自刀耕火种时就让人心驰神往的长江三峡,倚着三峡擦出火花的巴楚文化,都终于被葬在了那一方死水之下。古文明兴起地,天下奇景,无数文人墨客留下笔迹的地方,无数帝王将相刻下剑痕的地方,就只能换成几捆不断贬值的钞票,几行毫

14、无意义的统计数字。三峡长逝了,她只能带着泪痕长眠。可故去的不只是三峡。曾经一望无垠的大草原科尔沁消失了,戈壁吞噬了那里的一切气息,干涸的只剩下怨灵的罗布泊,只能和时时断流的塔里木河,回想曾经的一碧万顷,归来不看岳的黄山圣地,被随手丢下的垃圾掩住了灵气,罪恶枪声时常划破黎明的可可西里,越来越浑浊似泥浆的黄河,煤烟废气染黑了天空的西北,还有,被水泥大坝掐断了经脉的长江。新中国的确在发展,可是谁还记得那个魅力而富饶的东方古国?曾经的一切正在被岁月蚕食,被儿女蚕食。精明的国人,丝毫不怜惜脚下的土地。只顾一次次将其剥皮剔肉,挑经抽血。当这片赖以生息的土地只剩一具骷髅时,也许我们还会称斤论两地计算这副劳苦

15、了几千几万年的枯骨吧。被枭獍劫掠的文化,还能走多久?篇三:巴东三峡教学设计巴东三峡教学设计授课人:常庄镇中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2、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3、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能力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 、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重点: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难点: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 、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提问: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3、作者简介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1904-1977年,湖南岳阳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4.三峡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