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道德经读书心得5篇(读《道德经》心得体会)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346163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关于道德经读书心得5篇(读《道德经》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关于道德经读书心得5篇(读《道德经》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年关于道德经读书心得5篇(读《道德经》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年关于道德经读书心得5篇(读《道德经》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年关于道德经读书心得5篇(读《道德经》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关于道德经读书心得5篇(读《道德经》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关于道德经读书心得5篇(读《道德经》心得体会)(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关于道德经读书心得5篇(读道德经心得体会)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道德经读书心得5篇(读道德经心得体会),以供参考。关于道德经读书心得1我们始终在找寻适合中国的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探讨出最完备的的社会人文构造了,只是没多少人去钻研罢了。题记老子在道德经留下了很多治理国家的方法,或许有些人认为老子有愚民主义的方向,但在我看来并非如此,而是老子毕生摸索出了完备的社会模型。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老子首先提出上善若水的思想,老子善用一些生活中常见,而又不会引起争议的事物来引喻一种看法或表达一种道理,犹如天、地、人、万物。老子谈水,不谈水对人或万物的帮助,而独辟新径地谈论起了水

2、的“不争”,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事物,就算有东西拦住了它,它会从它的周边流去,而不会与事物本身相争持;它不论最终通往何处,哪里有路它就会往哪里去,或许通往地狱,亦或许一去不返,但它依旧义无反顾。文末有一句话:“夫唯不争,故无忧。”因为你什么也不去争,自然什么也不会失去,这里的不争绝非不思进了,而是擅长谦让,在同等机会下让利于他人,或自知不如而退让。其实到最终,你依旧会得利,因为不争,所以多了很多挚友,就有了更多得利的机会,正是“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试问,若全部人都能做到“不争”,那社会又如何能不和谐,天下又怎会担心定呢?人们不去争利,相互谦让敬重,又如何建立起隔阂。社会学中提到了两种不

3、同的社会构造,一种是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另一种是特性感性导致集体理性。好像比起理性而言,感性是个贬义词,但试想,全部人都想着自己手头的那点利益时,都想着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更大的利益,在中国社会中这种现象叫做“坑”式欺诈,而这样一个个体理理性的社会,它的最终集体显现出的形态便是集体混乱。但若犹如老子所言,每个人都去谦让,或许有人称之为迂腐,有人称之为愚笨,但最终所呈现的却肯定是一个和谐的集体。打个比方,若是每个人都是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都想着去碰撞对方以得到更大的地盘,那么到了最终,我们只能剩下一盘乱石散沙,杂乱地分布在各个角落;若是每个人都像是一股细流,或许在遇到石头时会被一分为二,甚至散落

4、各处,但当它们汇聚在一起时,但是无人可挡的奔腾巨流。而这样的两种社会相遇,孰胜孰负一目了然。相较于西方社会,中国属于阅历社会,它最珍贵的资源便是老祖宗留下的学问,学问的惟一载体便是书籍,但很多中国人不愿去承接这些遗产,因为它们太过博大,而这对于一个没有凝聚出成体系的科学方法论的国家无疑是一件可怕的现象。五千多年的历史使中国积淀了太多太多,我们不能,也没有资格不去传承它们。古人的才智是宏大的,品读道德经让我悟出了很多,我愿化作一条细流,去追寻,去探究,等待着终有一天流入我们自己汇聚成的汪洋大海。关于道德经读书心得2在孩提时代的我就曾经接触过圣人老子的道德经,大家可以轻而易举猜到当时懵懂孩童的我,

5、对于这本书可谓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对老子以及道德经的初步相识还得追溯到我爷爷跟我讲的故事。爷爷跟我讲了许多的古代传闻,其中就有关于圣人老子的传闻相传老子一夜间就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道德经,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而去,成为神话传闻中的太上老君。小时候听着这些传闻比较神奇、玄奥的东西,都是和老子相关的,但是老子是谁,什么是老子的学说,他所著作的道德经讲解并描述的是什么又有什么意义,却知之甚少,而且那时根本看不懂。读懂一本书,首先读懂一个人。这是我阅读书籍的座右铭,若光看一本书所讲的内容,而不去深化了解作者为何做此书的种种缘由,那就与作者做此书献于世的真正目的了。我不乏有些人著书纯粹是为了赚取稿费

6、或者立名,那样的人不配叫作者,只能牵强称为写作工作者罢了。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那时天下大乱,诸侯纷争,广阔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代造英雄,时代也会造就文化精神上的佼佼者。如今许多人称论语为做官必学,道德经为做人必学,想必有肯定的道理可遵循,但便不是如如今说法那样的片面。一本道德经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为人等多方面的内容。换一种比较概括的话说可算为一本百科全书,但是道德经真正的分类还得算为哲学著作。老子道家的学术充溢着辩证法,从探讨宇宙天地、自然规律的改变入手,提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真正地以人为本,干脆从关注明民生,关注社会弱者,弱势群体动身,老子之道

7、算是弱者之道,对社会人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道德经揭示宇宙万物、自然天地、社会与人等及其运动规律,因而是一个博大的哲学思想体系,提出了许多反映事物运动一般规律的哲学概念,对中国文化以及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黑格尔曾经感慨:世界的哲学家乡在中国!在老子道德经诸多哲学概念中,我最熟透的算是立身处世这方面学问。下面简洁的叙述一番。修身为本的主见在道德经中有诸多名句:“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等等。细细体会一下老子对人生修养和处世的见解,我觉得他的许多话语,句句启迪心灵,时常地在敲打警示,使人醉之复醒,感到似乎在痛饮千

8、年陈酿,愈久愈香。做人修身处世,是一个古老却又常新的话题,每每与人细谈老子哲学时谈到修身处世这话题时,心中总会荡漾起新的体会新的感受。在立身处世这个主见中有一个极为经典的句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毅者莫之能取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弱之胜刚,天下莫不知。”柔弱胜刚毅,是老子哲学思想中充溢相反想成、对立转化的辩证法的命题,带有普遍真理性的意义。刚刚提到老子以水为例的句子的意思是:天下没有东西比水更加柔弱,可是攻克坚毅的东西没有能赛过它,因为没有东西可以代替它。微弱的赛过强大的,柔弱的赛过坚硬的,天下谁都知道。可谓水滴石穿,松软的水能够把坚毅的石头穿透。在老子看来,柔弱胜刚毅是自然界的一条法

9、则。它比起强能胜弱,刚能胜柔这一表面肤浅的相识而言,柔胜刚,弱胜强,无疑是相识论上的一个飞跃和深化的实例。这句话告知我们,新生的、弱小的、短暂处在劣势的事物,最终是要战胜旧的、短暂貌似很强大的事物的强有力的论证。“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是中大家最熟识的当属“上善若水”了,老子提倡应当向水的柔弱品质学习,即守柔。为什么呢?因为世界上最柔弱的是水,水能穿透坚硬的石头。推及到人,若人能够做到“上善若水”,所给予的精神和意义,那么他的心胸会像水那样曾经深邃,待人像水那样爱亲,言谈像水那样真诚,

10、处事像水那样敏捷圆通。这样德行高尚的君子,你说是不是一个完备的人,是不是值得我们去学习效仿的人呢?关于道德经读书心得3道德经,以其精炼的八十一章,写出了世间万物的博大精深。从社会中的政治,谈到经济,有时又涉及到教化,从中又写了军事,用这些实际中的事物来体现老子的哲学思想。在美丽的文字中构造了一个朴实、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方法论的框架。一起先我根本是看不懂的,在旁边注解的帮忙下才略微明白一点,就这一点点,让我领会了他的辩证的哲学思想。读完到道德经,使我对这位古代贤哲提出的以提高道德修养为核心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方法有了正确的相识,自身的人文学问、个人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本领也有了提高

11、。比如在第四十五章中,老子用辩证的思想阐释有些事物表面看来是一种情景,实质上又是一种情景,表面情景与实际情景有时完全相反。“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就是体现了这一点。还有“躁胜寒,靓胜炅”则说明事物的对立面经常相互制约,异样是对立面的主导方面作用更大。道德经的第六十三章说出了做事的原则,即“无为而无不为”的原则。也说出了“天下之难作于细,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从而说明在办事情是要从客观条件动身,一旦条件成熟,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也告诫我们处理问题要从简单的地方下手,实现远大的目标,要从微小的地方下手。处理问题时,要是遇到微易的事物,万不行掉以轻心,

12、或许微小的才是事物的关键所在。老子也说出了“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垒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说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从小到大的。我们做事情时必需有恒心一点一滴的去完成,不然就会功亏一篑,半途而废。道德经的很多哲学限于我的学识,不能完全理解,可是读它真是获益匪浅。在我读完道德经后,突然想起古代的另一位教化家孔子,于是就有了比较的念头。孔子,作为宏大的教化家,据说孔子还对饮食有探讨。作为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孔子不及老子,孔子的哲学不能算作作哲学,他的观点,我认为其实是对现实中事物的一般发展规律的总结,只是别人照着孔子的言行去行事时,还没有发觉或许很少发觉错误。孔子的哲学,我认为并没

13、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只能说是孔子比别人多了一项概括的本领。比如“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都是一般人们的生活规律,生活常识,并没有太多的理论价值,说明白一点,就是一张教别人如何做菜的烹饪单子,别人看到只须要照着上头的步骤,基本上不须要探讨什么的。可是老子不一样。他的道德经从一起先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铭刻名也,非恒名也。”到最终的“和大怨,必有余怨,焉能够为善是以圣人右介,而不亦责于人。故有德思介,无德思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都是告知人们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事的哲学。假如从起先你不仔细体会,你就没有方法领悟到这些深刻的观点。他用一种朴实的语言,用哲学中辩证的方法写出

14、了客观的自然规律,书中包含着朴实的辩证法因素。最终我感谢徐老师能为我们高校生读经的活动作了一个很好的开端,让我们相识到中华民族远古的精髓,让我们对于我们宏大的民族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使我们在现代礼貌的熏陶下不会遗忘我们以前的礼貌,从而增加我们的文化及道德修养。我真诚期望你的可能接着开展下去。关于道德经读书心得4寒假之前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了道德经的前两讲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学完后当时心灵很是触动,于是利用寒假时间又接着学了道德经的其它几讲,当然触动还是挺多的。我觉得道德经潜藏的一个主题是,老子提出的“道”,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含义博大精深,须要我们从各个方面来理解。事实上,宇宙万物之运行,是存

15、在肯定的客观规律,这个客观规律,须要我们有联系的、全面的来相识,来理解。但人类限于时间和空间,能全面系统地相识宇宙万物,看来是虚渺而不行能的。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己走过的路,要不断总结,不断思索,找出规律,逐步相识世界,理解世界,驾驭将来世界的运行规律。所以对待老子的思想,要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的很多内容在今日看来也是非常具有指导和教化意义的。例如“功成身退”“宠辱不惊”等为人处事的原则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更是安家立命,为人处事的基础。在物欲横流的今日,老子提出的“致虚守静”,“少私寡欲”等处事的哲学是挽救人们心灵的一剂灵药,让我们正确的看待得失,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关于道

16、德经读书心得5读了两天道德经和一些后人的注释理解。心中有许多许多想法。体会到许多以前从没有过的感受。思维激烈碰撞,感觉有一股清净之气游走在身体的四肢百脉,奇异之处无法为外人道(我确定我不是开玩笑的,也从来从来没有读过修真小说)。后来洗碗的时候望见水,突然想到,水不但能自净,而且能净他。更重要的是,水不但无形无状,能够随着容器的形态随意转变,而且,它连自身根本的状态也能变更。遇热蒸发成汽,遇冷凝合成液,再冷还能凝聚成冰。世间万物,没有能够拘束得了它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毅者莫之能胜”。果真是:几于道!中午吃面的时候从客厅的天窗望向天空,突然觉得天地广骛,宇宙之间的奇妙,深不见底。而我们一介凡民,即使全力以赴,终不行窥其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