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文发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34279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诗文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明代诗文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明代诗文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明代诗文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明代诗文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代诗文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诗文发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代文学前期太祖建国到宪宗成化末年(13681487)诗文领域,以“三杨”为代表的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台阁体”的盛行,以对皇帝的阿谀奉承和道德说教为主要特点,不仅缺乏真情实感,而且缺乏宋人的气节;继之而起雄踞文坛的是李东阳的茶陵派,追求格律声调,也保留有台阁体的痕迹。明代文学中期孝宗弘治到穆宗隆庆(14881572)诗文创作也经历着新的变化,复古思潮日趋活跃,先是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公开反对台阁体,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掀起文学复古运动,其后有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继续推波助澜,将诗文复古运动再次推向高潮。介于前后七子之间的唐宋派以归有光为代表,则提倡宗法唐宋散文

2、,来对抗七子文必秦汉的主张。明代文学后期万历到明末(15731644)作为传统文体的诗歌和散文,在变革历程中步履则要相对艰难。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提出了具有启蒙主义色调的进步观念,给当时的文坛吹进了一股新鲜的空气,他的“童心说”成为文学解放的号角。A晚明诗歌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以袁宏道为中心的“公安派”。 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首先起来反对复古,主张创新,要求文学独抒性灵,成为晚明诗文革新运动中的一支劲旅。他们提出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在打破古典审美规范的同时,他们也确实写出了一些优秀的诗篇。但是,公安派在艺术上没有能够发展到足以引导新的诗歌方向的成就,其末流更偏向于率易浮滑。B继公安派而起的以

3、锺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崛起于文坛,他们在继承公安派的某些情趣的同时,也试图以幽深孤峭来补救公安派的肤浅之弊,实已是压抑和郁暗的心理表现,所以缺乏生气。 C明代末年,随着政局的动荡变化,诗风、文风也开始转变。以陈子龙、夏完淳为代表的一批爱国作家重新倡导复古,反对公安派与竟陵派的抒写性灵,他们的诗文创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慷慨雄健的风格,是明代三百年文坛的收篇。第四章 明代诗文与明代的散曲、民歌明代是小说和戏曲的时代,诗、词的成就都不及前代,古文作家流派虽多,但也不能和唐宋大家匹敌,发展概况如下:时期诗文流派代表人物主张或成就前明初承宋元余风刘基、宋濂、高启作品内容充实追求个性永乐后台阁体

4、杨士奇、杨荣、杨溥内容贫乏,内容丰富成化后茶陵体李东阳学戴唐、宗杜甫、诗与上近,追求工丽典雅从台阁到七子过渡人物中期弘治后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嘉靖后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复古、模拟、少创新嘉靖后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第 坤、归有光反前后七子之复古,模拟诗直反胸臆,自然平易万历间公安派袁宏道(三袁)反复古,拟古,主张报写性灵,倡通俗文学万历间竞陵派钟惺、谭元春与上近,但比上更脱离现实晚天启间复社张 溥拥护前后土子,主张古学为现实服务天启间几社陈子龙、爱元夏完淳以复兴古学相号召,但更现实第一节 明前期诗文明代前期的诗文,包括洪武至天顺间近百年的诗文创作。其中以宋濂和高启成就最高,影

5、响最大。均为由元入明的作家,宋以散文著称,高以诗歌见长。1、宋 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元末曾隐居龙门山十余年,专心著述。早年师事元代古文家柳贯、黄晋、吴莱,负文名,由元入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任元史总裁,明太祖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文人,许多庙堂典册文字,开国功臣的神道碑等都出自他的手笔,专长散文,论文力主宗经,收入宋学士文集。他受正统儒家影响较深,强调财富儒合经、文道合一的文学思想,文章的道学气味较浓,有不少迂腐之论。其文风,醇正有余而恣肆不足,雍容有余而简练不足。宋廉的散文以传记文最为出色,王冕传(多侧面地展示出王冕亦狂亦狷的奇士风采)、秦士录、胡长孺传、杜环

6、小传、记李歌均为此类名篇。赠序送东阳马生序、送陈庭学序等不假说教,感情真挚,都长期流传。写景散文环翠亭记写亭外竹林“积雨初霁”,“浮光散影,晶荧连娟,扑人衣袂,皆成碧色”,极为清新秀丽。2、刘 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曾任浙东行省郎中,高安县丞等职。他为官清正廉直,不避豪强,终因受当权者压抑和排斥,弃官归田,在乡隐居著书。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后,刘被招聘至金陵,辅佐处理军事政务、功业卓著,为开国元勋之一,官至御史中丞,封诚意伯。后受朱元璋猜忌,复为胡惟庸构陷,忧愤而卒。他是诗文兼长的作家,作于元末的长诗二鬼诗,诗中以管理日月的两个“鬼”结璘和郁仪作为他自己和宋廉的化身,

7、通过离奇变幻的神话故事,寄托他要在动乱中重建儒家封建秩序的理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其诗以乐府、古体见长,描绘了元末社会动乱中人民的疾苦,如野田黄雀行:农夫力田望秋至,沐雨梳风尽劳瘁。王租未了私债多农夫田父愁何极。”再如雨雪曲:平民避乱入山谷,编蓬作屋无环堵。回看故里尽荆榛,野乌争食声怒嗔。盗贼官军齐劫掠,去住无所容其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诗“沉郁顿挫,自成一家”,这些忧时愤世之作,渗透着济世救民的忧患感和责任感,在元末明初的诗坛独树一帜。刘基的散文,以托喻刺世的小品最为出色,文笔犀利,比喻生动。寓言集郁离子,“郁离子”乃为作者假托的人物,作者通过一个个寓言故事和郁离子的议论,对社会生活中的某

8、种现象进行尖刻的讽刺,对元代社会的弊端进行反思,并表达自己的见解。如开篇第一章千里马:郁离子之马孽得 焉,人曰:“是千里马也,必致诸内厩。” 郁离子悦,从之。至京师,天子使太仆阅方贡曰:“马则良矣,然非冀产也。”置之于外牧。虽是难得的良马,只因它非冀州产,就遭到鄙弃,这显然是针对元朝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策埋没人才而发的感慨。浅近的寓言杂文卖柑者言。他的诗,清人沈德潜明诗别裁说“独标高格,超越独胜,允为一代之冠。” 3、杨维桢、高 启的诗是重自己的个性。高把个人心的作用提得很高。青丘子说自己有指挥宇宙一切的能力,但更多的是对于丧失个性的恐惧和悲哀,他对明有好感,皇上待他优厚,但他仍感不舒服,感到个

9、性在消失。喜家人至京写入京修史优厚待遇,表达感激之情,下说:“海鸟哪知亨钟鼓,野马终惧遭笼羁。江湖浩荡故山远,归梦每逐鸿南飞。”高 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州(江苏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江上,自号青丘子。洪武二年召入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三年调户部侍郎,坚决辞官,退隐青丘,朱元璋认为他不肯合作,借苏州刺史魏观案件将他腰斩于南京,年仅39岁。高启天姿超逸,博学能诗,虽与杨基等并称“吴中四杰”,实为明初诗坛之首。他写诗善于向前人学习,兼长众体,四库总目说,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然行走太早,殒折太速,未能熔铸变化,自成为一家。与

10、杨基、张羽、徐贲号称“吴中四杰”。其诗以才情奔放著称,尤其是歌行体,表现了豪宕凌厉、奔放驰骋的特色。如自叙生平的青丘子歌:青丘子,臞而青,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何年谪降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蹑厌远游,荷锄懒躬耕。有剑任锈涩,有书任纵横,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但好觅诗句 ,自吟自酬赓。此诗以浪漫的笔调,刻画出诗人狂放不羁、高洁脱俗的性格。其古题乐府,虽袭用旧题,亦能别出新意新题乐府如牧牛词、捕鱼词、养蚕词、卖花词等,描绘出一幅幅农村生活的图景,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阶级剥削和民生疾苦。写景诗,如春暮西园: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怀古诗,登金陵雨

11、花台望大江为代表作。4、台阁体 从永乐到天顺(1403-1464)的几十年中,文坛出现了以台阁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三杨历事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位极人臣,倍受宠信。其作品,除朝廷诏兴奏议外,多属应制、颂圣或应酬、题赠之作,饱含富贵福泽之气,多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成为典型的宫廷文学。如杨荣元夕赐观灯:海宇升平日,元宵令节时。彩云飘凤阙,瑞霭绕龙旗。歌馆春声动,星河夜色迟。万方同燕喜,千载际昌期。台阁体之外敢于反潮流的其他作家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二十三岁中进士,历任山西、河南等地巡抚,为官清正。今存诗614首,不事雕

12、琢,有自然之美。如其作于十七岁时的名作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5、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成化、正德年间,宦官中先有汪宣专权,后有刘瑾肆虐,正直的士大夫纷纷要求打击宦官,革除弊政,附丽于庙堂文化的台阁体文学独尊的地位动摇了,转而为李东阳(因其为茶陵人,今属湖南,故称)为领袖的茶陵派。李东阳(14731530),字宾之,号西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有怀麓堂集。李氏立朝数十年,官显位尊,门生满天下,因而一时被奉为诗宗,并以其为核心,形成一个颇为势力的诗派。他比较强调对诗文独立审美精神的追求,讲求文学的浑雅深厚之美,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三杨”及其

13、末流粉饰太平、缓弱浅俗的诗风。如其偶成四绝之四:三日不食卖牛犊,十日不食兼卖屋。惟有怀中数岁儿,明朝各自东西哭。层层深入,句句辛酸,浓缩了一幅贫民生活的惨景图。第二节 明中期诗文明代中叶以后的文坛,流派甚多,斗争复杂,著名的有吴中四子、前后七子、唐宋派等,与理论上的建树相比,创作方面显得相对贫弱。明中期文学的复苏,首先表现于两个文学集团:吴中四子和前七子。1、吴中四才子指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以祝为魁首。这是一个地域性的文学集团,其成员政治地位都不高,活跃于苏州这一城市经济特别繁盛的环境,与市民阶层的思想文化息息相通,其创作有许多新鲜的内涵。祝枝山(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

14、,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其为人傲睨冠绅,玩世自放,惮近礼法之儒(国宝新编。祝允明传)。祝氏在传统文化方面具有深厚的功底,人称贯通百家,纵横群籍。鲜明特点是:表现出自我觉醒的意识和向外拓张的强烈要求。大游赋劈头一句就云:允明以为宇宙之道,于我而止矣!和陶渊明饮酒诗则云:遐览天地间,何物如我贵!作为先觉者,不能不感受到环境的强大压力,何况祝允明也无法在现实社会中为自我拓张的要求找到出路,这造成了苦闷的心情。苦短长写道:昨日之日短,今日之日长。昨日虽短霁而暄,今日虽永阴复凉,胡不雨雪为风祥?胡不稍暖开初阳?徒为蔽天氛日黭黮,人物惨懔无精光!物情望有常,造化诚叵量。气候淑美少,君子道难昌。阴晴长短不可问

15、,古来万事都茫茫!独怜穷海客卧者,魂绕江南烟水航。此诗作于祝允明五十多风在广东兴宁任知县时。他一生自负,却到僻远之地作一个小官僚,内心是不快的。但诗的重点却并不落在不遇的伤感上,而是从一个阴天令人不适的感受,联想到社会的沉闷,感慨暗淡的世界使得众人万物失去了自身的光彩,并引发到对整个历史的怀疑。唐寅(14701524),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其家世代为商人,他是这个家庭中第一个走读书求仕道路的子弟。弘治间中乡试第一名,会试中受一桩科场舞弊案的牵连被逮下狱,继遭罚黜,失去仕进的希望。回苏州后卖画为生,益放浪名教外。(王世贞像赞)唐寅的诗文在表现城市生活,世俗情趣和抒情的坦白直露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如其言志诗云: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显示了他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快乐乃至骄傲。与此相应,唐寅后期的许多诗歌如一年歌桃花庵歌对月歌醉时歌等,也完全脱离了传统文人诗的规范,用尽可能浅俗的语言轻快自由的音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