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过零丁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342039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过零丁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过零丁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过零丁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过零丁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过零丁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过零丁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答题技巧1.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 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 一词多义、通假、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 必须理解掌握 篇目点击 中收入的 150 个实词和 6 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2. 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 “特殊句式” 意识。 如省略句, 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 ; 如判断句、倒装句 ( 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3. 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

2、章 ) 的情节,理解(猜) 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4. 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 ; 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 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 然后 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5. 文意理解题型( 1 )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 )分

3、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 )一一对应,仔细分辨。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 )抓住重点,准确翻译。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 )联系全文,整体分析。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 )表述正确,文字简练。在做答时要注意语言文字的总结概括,结合主要词句,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

4、文章题干所问问题。3 人物分析题型人物形象分析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考点。其中包括了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义的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 正面描写 ( 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等表现其性格 ) 、侧面描写 ( 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 ) 、正面描 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不拔高,也就是不用套话,要从文章出发,不使用一些概念性的语言,这样才能保证对人物形象概括得准确;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4 文言文翻译题答题技巧: 粗知全文大意, 把握文意的

5、倾向性。 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 留、 删、 补、 调。 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 要与上下文对应, 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 ( “信” )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 “达” )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

6、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1 .结合全诗内容填空。(1) “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 2 ) 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之景, 运用比喻形象地概括了国家局势和个人经历, 表达了 作者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的悲痛的感情。( 3 )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7、汗青”的意思是史册,该联表达了作者的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围绕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气节、决心、态度、精神等回答即可)( 4)诗中以“风飘絮”、 “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5 ) “风飘絮” 、 “雨打萍”分别比做国家形势危急和个人命运漂浮不定,其作用是形象 地写出了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 6 )简析本诗三、四句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比喻、虚实结合。2. 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答: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历经艰辛危苦。 风

8、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无可挽回 ;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 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3. 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答: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 观。5. 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经历的哪两件大事?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国家危急存亡关头,响应号召起兵抗元。6. 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答:

9、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如风吹雨打的浮萍,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或者:以对偶句的形式和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7. 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直抒胸臆,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抒发了作者爱国热情。8. 本诗体现主旨的句子是哪两句?简述本诗的情感变化的线索。答:主旨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情感线索:前六句是反复渲染激愤悲苦的情调,后两句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先激愤后激昂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