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课件【三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338508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课件【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课件【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课件【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课件【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课件【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课件【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课件【三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课件【三篇】【篇一】学习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教学过程出示图画,*导入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

2、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以文入情,感受奇迹1、抓奇迹。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

3、然段)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学习第3自然段)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并背诵下来。再读全文,积累句段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篇二】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

4、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课件。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齐读课题评:通过看图或其他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感受更加直观。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默读课文,思考

5、: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评: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

6、的巨大贡献。)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大环境险恶。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小环境艰苦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指导朗读相关语句。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

7、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

8、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评: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与阅读课外资料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阅读,勾画。同桌交流。大声诵读。2.交流读后感受。【篇三】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初探课文,认识老人1、猜字激趣。课件出示老字。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揭题读题。2、自学课文。

9、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3、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词语。(2)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预设交流点:(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板书:离世)(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板书:过世)(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板书:81岁)(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板书:再也出不来了)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1、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

10、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预设交流点:(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

11、成一层层的梯。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1)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2)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3)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

12、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2、集体交流。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小结: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1)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2)交流练笔内容。(3)总结课文: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积累拓展1、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语、句子、段落。2、阅读相关文章。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