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教学设计(改)(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335956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次品”教学设计(改)(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找次品”教学设计(改)(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找次品”教学设计(改)(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找次品”教学设计(改)(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找次品”教学设计(改)(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找次品”教学设计(改)(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次品”教学设计(改)(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找 次 品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4135页找次品。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天平或硬币,初步了解找次品一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及方法。2以“找次品”为载体,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及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感受归纳推理和递推法的重要思想。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教学重点:67初步理解“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使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教学

2、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一架、弹簧秤一把、3瓶木糖醇、学生准备硬币10个。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电脑出示视频: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爆炸的过程。解说: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实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了一个不合格的零件引起的。可见,次品的危害有多大,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重一点或轻一点的物品。需要想办法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找次品。出示课题:找次品(由一段录像引入,通过

3、观看1986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失事爆炸的录像,感受次品所带来的巨大危害,体会学习找次品数学内容的重要性,学习目的明确,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探索找次品的基本方法、手段(一)初步感知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同学们通过预习,了解了一些相关找次品的很多知识,也存有着一些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并总结找次品的规律。教师出示三瓶木糖醇,告诉学生,这三瓶木糖醇中,有一瓶少了三颗。同时出示天平,提问:你能用天平迅速找出次品吗?抽学生上讲台用天平实行实验。用天平在三瓶中找一个次品,只用几次就能保证找到次品啊?(1次)教师将学生的操作过程板书在黑板上的表格中:(1,1,1)为什么

4、你不在天平的一边放1瓶,另一边放2瓶呢?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天平两边放的数量必须相等。教师出示弹簧秤,如果用弹簧秤,至少得几次才能找出次品?(两次)看来用天平找次品的确是比较迅捷的方法。 (本环节通过从3瓶中找出1瓶次品的实验,明确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又通过对比使用天平秤和弹簧秤,切身体会用天平秤找次品的方法最为迅捷。研究问题从最简单的事例开始,遵从了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找准了研究的起点,有利于学生实行进一步学习和探索。)(二)探究找次品的规律出示例题:在9个零件中,有1个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几次就一定能保证找出次品来?出示活动要求:1、小组合作,用你们的方法找出次品。一边实验,小

5、组长一边做好记录。2、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你们用了几种方法找出次品,哪种方法最好?(2)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什么?师:请同桌的学生合作用硬币摆一摆,议一议,并将实验的情况填入表中。学生共同操作、填表。然后请学生上讲台用手势反馈。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 (3,3,3) 2次第二种情况: (2、2、5) 3次第三种情况: (4,4,1) 3次教师将几种方法填入表中。零件个数分成的份数每份的个数保证找出次品需要称的次数33份(1,1,1)1次9( , , )( , , )( , , ) 8 ( , , ) ( , , ) 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找出特点。这几种方法都能够找出次品,哪种方法

6、最为迅捷?它的特点是什么?(把9个零件平均分成3份)教师在这种方法的旁边板书:平均分成3份。(本环节将摆一摆,议一议以及填表这些实验操作活动与观察、猜测、推理等思维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度析3种不同的情况,最后得出把9个零件平均分成3份来找出次品最为迅捷的结论,由提出问题到研究再到得出结论经历思维的多样性,为后面进一步感受归纳推理和递推法的重要思想以及找出规律做准备。)(三)研究六选一 刚才我们实行了9选1的研究,了解到平均分成3份来找出次品最为迅捷,那这个方法对其他情况适用吗?下面我们再来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出示:在6个零件中,有1个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几次就一定能保证找出次品来

7、?请学生独立用硬币摆一摆,然后抽学生上台演示。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情况(3,3)(1,1,1) 2次二种情况(2、2,2)(1,1) 2次学生讲解完后,教师重点提问:他把六个零件分成了几份,怎么分的?这样分,几次找到次品的?(学生回答。)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零件个数是6的时候,平均分成3份的方法仍然是最佳方案。这个方法是不是对于任何一个数量的零件都适用呢?你还有什么疑惑吗?(学生可能会提出疑问:零件个数不是3的倍数时,怎么办?)师: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研究。(9个零件和6个零件都是3的倍数,学生从实验的经验可以自然得出将其平均分成3份的方法是最佳方案。但如果零件数不是3的倍数,还有

8、这样的规律吗?由此引出下面环节的进一步学习。研究问题由特殊到一般,扩大了研究的范围,层层深入,无论从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进行了很好的衔接,过渡自然流畅。)(四)通过实验完善规律在8个零件中,有1个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几次就一定能保证找出次品来?继续请同桌的学生合作用8个硬币摆一摆,议一议并将实验的情况填入表中,(小组长负责填写)。再请学生对照表格进行观察,将规律写在表的下方。活动要求:1、小组合作,一边实验,小组长一边做好记录。2、仔细观察,总结规律。将你们的规律写到表格的下方。请学生反馈。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情况:(3、3、2)2次 (4、4) 3次教师将填入表中。对照表格观察归纳

9、, 8个零件不能平均分成3份,(3、3、2)这样分又有什么规律呢?(尽量接近平均分)(当零件数不是3的倍数时,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继续采用小组合作,记录的方式,并通过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当零件个数不是3的倍数时,应尽量接近3等分才能最少次数找出次品”的规律,由零件是3的倍数到零件不是3的倍数的研究与探索,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感受归纳推理和递推法的重要思想。)三、掌握规律,形成技能(一)老师任意说出零件个数,学生迅速说出怎么分。(二)刚才同学们已经能用刚才的规律来找次品了,现在老师不让动笔,你能迅速回答至少几次保证找出次品吗?从9个开始,先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说出9个零件需要2次找

10、出次品。然后教师说27个、81个、243个让学生迅速说出所需的次数,并说出理由(重点针对27个)教师用课件介绍:用天平找次品,如果只含有一个次品,并且已知次品比正品轻或者重,所测物品数目与测试的次数有以下关系:物品的数目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称的次数231次492次10273次28814次822435次(离开实验,也不用动笔,要求学生从9开始,对27,81,243等零件个数做出迅速的回答,思维越来越深刻抽象,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习能力逐步增强。)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一)出示:有10瓶水,其中9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请学生先独立完成,然

11、后请学生说出思路,全班评价。可能的思路有:(3,3,4)(2,2)(1,1) 共3次(5,5)(2,2,1)(1,1)共3次 (二)、有3袋白糖,其中2袋每袋重500g,另一袋不是500g,但不知道比500g重还是轻。你能用天平找出来吗?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既是对所学新知的巩固和掌握,又是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感受知识的价值,同时将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可以跟大家分享吗?(总评: 本节课从新课的引入到新课的探究再到总结找次品对规律,最后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建立了一整套完整而科学的教学流程。首先由一段录像引入,通过观看1986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失事爆炸的录像,感受次品所带来的巨大危害,体会学习找次品知识的重要性。接下来是对新课知识的探究学习,通过学生的模拟、演示、交流、概括、总结等一系列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与优化策略。学生的认识和思维由具体到抽象,有感性到理性形成了一个质的飞跃,和最开始的学习水平相比不能同日而语。整个课堂结构科学严谨,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特点,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形成和学习过程方法的形成,是一节体现学生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