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32822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 二学期历史学科导学稿执笔人:贺春莉审核人: 李明明学校砖中组政史地 时间: 2013年3月8日集体备课反思栏一、课题:第十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二、学习目标1、掌握四项基本原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南巡讲话、十四大、十五大等基础知识。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三、教学过程预习新知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 。实行改革开放后,他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 问题,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 。” 2、 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人大代表大

2、会上,邓小平明确指出:走自己的路,建设 。”3、.在党的“十三大”会议上,邓小平阐明了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做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步走的战略部署。4、 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5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 等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于 年初到南方视察。 6_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高度评价了 ,确立了它在全党的 。这次大会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7.在党的_(会议上)确定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导学释

3、疑知识网络,整体感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提出要实行 2、改革开放后提出 3、中共十二大上提出 4、中共十三大上阐明 提出 作出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1992年南巡讲话 内容_ . 意义_ 2、中共十四大: 3、中共十五大: 学法指导歌谣记忆法:改革开放好形势, 感谢小平设计师, 特色理论有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三步”走, “一个中心”、“两坚持”, 富强民主和文明, 基本路线是宗旨。 九二南方去巡视, 澄清姓“社”和姓“资”,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三个有利”是尺子。达标测评,检验目标【基础能力训练】1、被誉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4、设的总设计师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C、刘少奇 D、邓小平2、四项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A、 B、C、 D、3、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4、“发展就是硬道理”是谁的提出来的?( )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江泽民5、高度评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6、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

5、导集体的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7、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8、2004年8月22日是一位老人百年诞辰,为此,人民日报文艺部与人民网联合举办、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春天的故事”文艺征文,你知道人们纪念的那位老人是()A、邓小平 B、毛泽东C、叶剑英D、周恩来9、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至此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应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A、 B、

6、 C、 D、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董文华在演唱的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道: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卷起座座城,奇迹般卷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请回答:(1)“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春天”的到来与党的那次重要会议有关?“老人”指的是谁?(2)“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的“圈”喻指什么?(3)“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哪一件事情?这件事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学后感我的收获:我的疑惑:这节课上完之后,我的感悟主要有以下几点:

7、成功之处:1.在这节课上,我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融入到我的教学中。在本节课我设置问题 1.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简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在学生的基础训练上刚好有这个提纲,我给学生做了合理的分解,让学生带着提纲,去自学课文。2.在这一节课的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期间,我及时给学生指导,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的纠正,真正让预习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有的学生在预习中不注意分条罗列,不注意抓关键句子。我都予以及时指正。不足之处1.在导学稿的设计上,有点过细,在第二节课上我又做了一些调整,删除了那些不需要的东西,既节约了时间,有提高了课堂效率。检测反馈集体备课反思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