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32697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石吟(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化石吟(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化石吟(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化石吟(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石吟(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石吟(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石吟(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化石吟(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课前准备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教学内容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

2、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设计精心导入自然界有很多形态各异的化石,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呢?科学告诉我们: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原因使这石头一样的东西令李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乃至要为之写下一篇诗歌呢?我们先听读一遍课文,试着感受一下诗歌的大体内容。在听读时,请大家注意诗歌的节奏、重音,从范读中汲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

3、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照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听老师范读。(配乐范读课文)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问题组(大屏幕投影出示):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b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表达了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

4、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后,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做铺垫。研读赏析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的思想感情根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自主探究(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问题组:研读3-6节,思考以下问题。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e从诗中找出

5、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每组讨论一个题,e题每组都要讨论。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假设学生希望教师指点或总结时,教师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根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存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其余的内容,只要想像合理,赏析到位即可。学法指导好诗阅读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深,重

6、点词句细品味,联想想像悟中心。简单的内容归结、板书:发问想像-遐思飞跃-答复照应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合作探究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继续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在反复朗读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注意将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如:“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能说些什么呢?除课文之外,还能想像些什么?a质疑交流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成参与式讨论。b拓展延伸教师出示录像或图片,介绍某种古生物。学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头介绍。延伸作业参观或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有感点评此教案符合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精彩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科学抒情诗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同时在教学中注重了诗歌韵律的教学,在理解的过程中加强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特别在赏析研读和拓展延伸中,鲜明地表达了想像的层次性。如“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你最喜欢哪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理由”,这些内容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明确表达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值得一提的是,此教案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时,还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使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地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板书设计方面也有较强的概括性和艺术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