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32308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 义和用法。了解白描的手法。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评价作者的性情。 寻求人生的启示。【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教学时间】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领略了钱塘潮的雄奇壮丽,今天,让我们再到 杭州,去领略西湖的秀丽风光。自古西湖就是文人墨客梦萦 魂牵,在西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请同学们回 忆这些诗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

2、林子方 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二、学生诵读课文 诵读指导:首先要读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要节奏合 理;其次要抑扬顿挫, 读出作者的感情。 再其次要流畅自然, 一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四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 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三、学生分组探究1、语词破译组:负责解决文章中生字、文言词语以及 文言翻译等方面的问题。2、心灵探密组:走进作者心灵,体会他游西湖时与众 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3、性情评价组:为作者在古代文人中找出知音,然后 评价作者这样的人的性情到底可取还是不可取。4、写法赏析组:对文中的写法以及表达方式的运用进 行赏析。四、交流探

3、讨的结果1、语词破译组可能出现的问题:词语:更(geng)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 拿:撑,划。拥:围裹。毳(cu 1)衣:细毛皮衣。雾淞(smg)沆(h eng)砀(d eng):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一白:全白。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痕:指斑迹,迹印。一芥(ji e) 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焉得:哪能。更( g eng):还大白:酒杯名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用。及:等到。舟子:船夫。者:的人。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当时连下三天大雪,西 湖里人声、鸟声

4、都绝迹了。这一天,更声刚刚完绝,天将凌 晨,我划了一叶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炉火,独自去西 湖里的湖心亭看雪。雾夜里雾气浓重浩茫,天空与浓云与远 山与湖水浑然连为一体,上下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 留下长堤淡淡的一抹,湖心亭一点,以及我的像一根细草似 的小船和船中三个人罢了。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毛毡对坐饮酒,一个童子 在煮酒,炉上的酒正冒着热气。他们见到我非常高兴,说: “湖上怎么还有你这个人?”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勉强喝 了三大杯才告别。问他们的姓名,说是金陵人,客居在杭州 等到下了船,船夫喃喃自语:“不要说您相公痴呆,还有像 您一样痴呆的人呢。”2、心灵探密组可能出现的问题:作者

5、与众不同的表述: 作者写作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为什么要用明朝 的年号?对故国的留恋。 天寒地冻他为什么要清晨看雪而且是独自一人。他很 在乎雪景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 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顿生“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的人生彻悟之感。他脱俗 喜欢宁静,遗世独立。不随流俗的性情。 “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否矛盾?自命清高,洁身自好,不愿意与那些俗人为伍。在作者 眼里这些人并不存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他笔下的景色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 怎样的状况?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 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

6、人物云天、高低远近、浓淡疏密, 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然而,宁静之 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 的伤感。 金陵人请他喝酒的时候,他连姓氏都没有通报,只是离开的时候才问,也没有记下来,有什么深意?君子之交淡于水,作者交朋友没有什么功利性,只看重 精神的沟通,心灵的交融。能够总括作者形象特点的一个词是“痴”,怎么理解这个的深意?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题,表现他特有的感受, 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浊孤独的独特个性。3、性情评价组可能出现的问题:古代文人中有许多曾经有过遗世独立的文人雅士:例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于句曲山中,过 着“采菊东篱下,悠然

7、见南山”的生活。又如:陶弘景,曾经掌朝廷机密文书,后来不仕隐居,娱情山水,作起了“山中宰相”O再如:刘禹锡,住在陋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辩论: 可取的地方:他们品德高尚,洁身自好,不与腐朽的 官场为伍。他们性情高雅,娱情山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绝 妙奇文。 不可取的地方:他们消极避世,一方面可以抵抗统治 阶级,可是另一个方面他们没有为当时的现实社会作出自己 应该有的贡献。他们的独善其身,使他们的杰出才干没有了 社会的价值。4、写法赏析组可能出现的问题:写景的句子;写景的方法;景物的特点;折射出人物

8、 的情感。写景的句子:雾淞沆肠,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白描的方法: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惟有 雪光能带来亮色,映入作者眼帘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 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痕、一点、一芥、 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 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 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 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预备资料:关于白描手法的解释。柳宗元的江雪

9、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 体会它和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 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 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 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 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 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 作者的游踪。写景是游记的表现

10、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 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 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 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 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 因此有了内容。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 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 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 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 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 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 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的特色。五、总结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 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 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 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板书设计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地点:西湖天气: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湖心亭看雪独往湖心亭一幅山水模糊的湖山夜雪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