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322278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题目: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学院:资环学院专 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年级:2014级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6 年 12月 12 日前言生态环境建设可概括为旨在改善并恢复相应生态环境的一切行 动。从其本质看,生态环境建设大多可通过生物措施或工程建造改变 环境现状来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可通过调整水资源利用方式,改变水 资源利用格局,恢复或更新水资源系统功能,达到恢复和改善相应的 生态环境的目的。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进程加快,水资源逐年 恶化; 加上国人对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使得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与环境 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我

2、们必须对水资源进行 保护。尽管水文作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统一关系已有比较深入的 研究,但是由于目前水文监测的数据不够充分,致使某些局部问题的 研究尚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加之普通大众科学知识普及不够及环境 保护意识薄弱,导致我国对生态环境缺乏 “全民参与”的意识和实 际行动。生态环境建设的含义我国人口众多、社会活动对环境压力较重,加之人为活动已严重 影响生存环境,因此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人类生存延续的保障前提。生态建设 其关键在于通过对原有生态系统中各联系要素的研究,找出破坏原生 态系统的原因或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因此生

3、态建设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对原有生态的简单恢复,更重要的是 通过防治过程中发现自然生存规律,通过掌握自然生存规律,可以更 加合理地利用自然界。当今社会的发展已越来越离不开生态环境的防 治,生态环境建设已变成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前 提。生态建设的内容不仅包括了对原有生态系统中各关联因素的研 究、分析、治理,同时也包括了对自然生存规律的总结、归纳。因此 可以说生态建设过程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途径,体现了 人类尊重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的科学途径。其具体内容不仅涵盖 了以植被生态建设为主的如荒漠化防治、草原生态防治、水土环境防 治等,同时也包括以工程改造为主的生态重建系统

4、。其中,以植被生 态建设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两大重点。植被生态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伴随着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界,各种破坏自然界的活动也在不断 进行着,其结果则是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生态平衡,造成生态系统 的破坏。特别是植被生态系统的破坏,往往可以直接影响土壤、水文、 大气和生物等其他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连锁效应。因此,可以说植 被生态系统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植被生态建设是以自然植被的种植建设为主的生态建设过程,具 体包括了灌木植被、森林植被、草原植被、荒漠植被等类型的植被建 设。通过相关的监测数据及研究发现,森林植被建设是整个植被生态 建设的关键,这是由于森林覆盖面积广、生态系统复

5、杂多样、对生态 气候的影响最直接。因此,森林植被建设不仅是植被生态建设的关键, 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森林植被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是以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为 基本原理: 大气降水通过森林被部分截留并下降到地面,再被森林逐 层吸收、分流、下渗,而被森林截留降水部分通过植被直接吸收,部 分被大气水循环利用。对于森林植被,水文作用的影响非常明显,这 是因为森林植被体量较大、结构复杂,林下土壤渗体量较大、结构复 杂、林下土壤渗透性强,这也使得森林植被的水文特点突出且对生态 系统的调节作用很明显,概括起来为以下三个方面:( 1 )森林生态系统有很强的截留蓄水能力。由于森林生态系统 复杂多样、覆盖面积

6、较广,因此对于大面积降水或区域降水,能够很 好地涵蓄水分。同时由于森林生态系统中植被的生长周期较长,其深 层土壤的涵蓄能力更是突出。特别是复杂紧密的森林系统,其涵蓄能 力比单层稀疏的人工林要强35倍。因此,我们应加强保护天然 林,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生态建设。(2) 森林生态系统有很好的平衡径流河川的作用。由于森林生 态系统的复杂多样性,使得其对截流蓄水方面有着明显作用,而这也 为调节河川径流的水文特点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突发性暴雨期 间,森林生态系统庞大的涵蓄能力,不仅有效补给了地下水含量,同 时也牢固了地表土壤,大大缩短了洪水峰值的出现时间; 另一方面在 季节性枯水期间,森林生态系统依靠自

7、身的涵蓄给养,不仅保证了森 林生态系统的正常,同时也可以间接补给河川径流,大大降低了枯水 期干枯的机率。(3) 森林生态系统能明显减少径流总量,对调节大气温度具有 显著作用。森林系统的水流散量与地面水分蒸散量的比例大小直接决 定了其所在区域径流总量。通过长时间的观察研究,在湿度较大的区 域,森林系统对径流总量的影响很小,因此森林系统对该区域的径流 影响也较小。但是对于较干旱区域,森林系统可使该区域径流总量比 例系数下降 10% ,明显改善该区域的大气生态和植被生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水土治理不仅关系到水文、土壤、生物等相关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更是植被生态系统改善恢复的关键,

8、因此水土综合治理是生态建 设的基础。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究其本质,就是加强植被生态建设。一 方面充分发挥植被生态对水土保持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积极提高水 土保持对植被生态的维护作用。所谓水土保持,就是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土地措 施和工程措施等,以达到改善平衡水土资源的生态循环。水土保持对 水资源有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复杂植被生态区域,其生态建设效果 也更加明显。( 1 )能大幅提高生态系统的截水效果,并显著提升生态系统对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一方面通过采取有效的植被建设,不仅可以增加 生态系统的截留蓄水的能力,增加地下水的蓄水量和调节河川径流的 流水量,最终可以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另一方

9、面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能积极改善相关的其他生态系统的平衡,增加生物和植物的数量,最 终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2 )能显著调节江川河流的水文特性,并直接改善区域生态环 境。对突发性降水区域,有监测数据表明,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 能明显削弱洪水效应,特别是中小流域的区域,其削洪效应可达 40% 以上。而洪水效应的削弱,不仅使得周边的农村田地免受侵害,更重 要的是直接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包括土壤生态、空气生态和植被生 态等。因此,我们应加大水土综合治理的力度,提高水土综合治理的 技术措施。( 3 )有效减少江川河流的径流总量,明显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 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使水土和植被

10、联系更加紧密,直接提高在 降水过程中有效截留水量,从而减少江川河流的径流总量,不仅能降 低洪水爆发时的灾情,也可以减轻持续干旱时的破坏。有监测数据表 明,目前通过对黄河流域部分区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已经明显减 少了黄河径流总量,特别是 78 月黄河汛期期间,其径流减少量可 达 3% 以上; 同时显著降低了黄河洪灾的发生,改善了沿河区域的生 态环境,使得水质、土壤、植被及生物等都有了“质”的提升。尚需研究的问题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植被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水 资源的保护利用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一方面生态环境建设可以直接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另一方面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可以进一步调节生态 环境

11、。但是目前由于监测数据的缺乏或技术手段的不到位,仍存在一 些问题无法得到应证:( 1 ) 森林植被与水文气候的关系仍缺乏有效的监测数据论证。 虽然现在对森林植被的研究较多,但大多数仍停留在森林植被与小范 围水文特性的关系研究,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使得森林植被与 大区域大气水文关系缺乏足够的有效数据。而这一点也阻碍了森林植 被与区域水文特性关系的深入研究,特别是森林植被与区域性降水, 无法验证其二者的相互关系。再如对复杂的森林植被系统( 主要指由 于森林面积较大,包含 2 个以上气候带的森林植被系统) ,其与区 域性水文特性的关系仍是通过小范围实验得到,因此也就阻碍了利用 森林植被调节区域性

12、气候的研究进展。( 2 )荒漠化防治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由于我国荒漠 化的加剧,使得荒漠化防治成为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作。 然而由于我国荒漠化研究起步晚,加之荒漠化研究缺乏科学的技术方 法,使得荒漠化防治处于摸索试验阶段。而荒漠化水土保持与植被生 态建设的关系,以及区域水文特性与荒漠化植被的关系,是研究开展 荒漠化防治建设工作的重点。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点推进荒漠 化防治建设工作的理论研究和试验监测,力求遏制我国荒漠化的态 势。参考文献:1 王礼先.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水土保持研究, 2001, 8 (4) : 21 - 24.2 沈国舫 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 代笔谈小结J.林业科学,2001, 37 (1) : 1 - 6.3 刘燕华,李秀彬.脆弱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1.4 罗明,张惠远. 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综述 J. 资 源科学,2002,24 (2) : 60- 63.5 周晓峰. 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基本观点和植被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J.林业科学,2001,37 (6) : 97- 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