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化习俗比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320087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英文化习俗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英文化习俗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英文化习俗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英文化习俗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英文化习俗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英文化习俗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英文化习俗比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英文化习俗比较摘要: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均有一种强烈的愿望:但愿交际或沟通成功。但愿望和现实是有距离的。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受挫或失败,产生误解,甚至导致关系恶化的状况时有发生。有不少人把这一点归结为语言不通。但在许多状况下,语言并不是阻碍交际的因素。跨文化交际中的许多问题,涉及误解、不快、关系紧张,甚至发生了严重的后果都缘于交际双方不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而导致的。核心词:文化习俗 文化习俗分类 中西文化习俗比较与应用唐菊裳在中外文化差别与贸易合伙一书中曾说:“语言仅仅是交流的一种工具,交流比语言的范畴更广,它涉及着传送一种思想和理解对方的思想。一种能纯熟地运用英、德、日三国语言

2、的中国人,并不一定能从说这些语言的人的文化背景来理解和解释她们的思想。”唐菊裳的话提到了“文化背景”,文化背景的范畴是十分广阔和复杂的。大至人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小至人们的言谈举止、风俗习惯都是文化背景的重要内容,都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而跨文化交际中的许多问题,涉及误解、不快、关系紧张,甚至发生了严重的后果都缘于交际双方不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而导致的。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文化习俗方面的差别是文化交际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障碍之一。文化习俗意识在人们的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虽然是许多有文化修养,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也难以挣脱文化习俗的羁绊。文化习俗的内涵及其影响原比人们所想象的要大得

3、多,深刻的多。习俗的定义文化习俗是一种十分普遍、人们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就其实质,习俗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属于民俗学的范畴,是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习俗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拟定无疑的。那么,我们该如何界定习俗?它又具体涉及些什么内容?有关这,从事文化研究的中外学者早有论述。维基百科上对于习俗或风俗是这样解释的:风俗一词是指既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人们在使用这一术语时所关注的是俗又称作民俗(民间风俗)。风俗的涵括范畴很广,可以涉及食、衣、住、行、育、娱乐、宗教、岁时、生命礼节、艺术等等。英国出名的社会学家邓肯。米切尔专家(Prof una itchell)在其主编的新社会词典中是这样解释风俗或习俗一词

4、的:风俗一词是指既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人们在使用这一术语时所关注的是:平常生活的常规化行动;常规行动中所涉及的规则;在反复行动中明显可辨的文化类型;整个文化中与众不同的性质。在中国,习俗大多被理解为是习惯风俗的意思。东汉学者许慎将习字解释为“数飞也”,即练习或学习飞行的意思,这是习字的本义。习字随着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在本义基本上又演变出多种重要含义,习惯、习性便是其中的一种。礼记乐记说:“五年视博习亲师”,学者解释其中的习字含义是“常也”。常即常常、惯常。常常、惯常自然成为习惯,这便是习俗的习的基本定义。说文解字说:“俗,习也”。表达俗与习在乎义上具有同一性的一面。周礼大司徒疏说:“俗,

5、风俗也”;荀子富国注说:“俗,谓民之风俗也”;吕览长攻注说:“俗,常也”;周礼大司徒注说:“谓常所行与所恶也”。根据以上解释可知,俗的意义与习字相近或相通,确切而言,便是风俗的意思。荀子荣辱说:“是注释习俗之节异也”;春秋繁露王道通说:“人主以好恶喜怒变习俗”;战国策赵策说:“常民溺于习俗”。按古代经史学家的解释,前述文句所见的习俗一词,均是风俗习惯的意义。综合前述解释和实际状况剖析,可以觉得,凡有一定流行范畴,一定流行时间或流行区域的意识行为,无论是官方的,民间的,均可称为习俗,这亦是习俗的基本定义。习俗的分类文化习俗的类别是诸多的,但按照与跨文化交际与否有所联系可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即和

6、话语交际有联系的习俗,重要涉及:姓氏习俗、称谓习俗、问候习俗、引见习俗、夸奖习俗、道谢习俗、致歉习俗、拜访习俗、邀请习俗、禁忌习俗和委婉语。第二类,和非话语交际有联系的习俗,即体态语第三类,其她习俗,如女士优先,隐私等。中外文化习俗比较与实际应用习俗是一种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是一种民族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和道德老式的反映和体现,同步有助于陶冶情操、规范行为、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文化习俗在跨文化交际中所处的地位是如此重要,这就规定人们对其进行某些研究,建立良好的文化习俗差别意识,着重理解某些最基本的习俗差别,尽量避免引起某些不必要的麻烦或

7、误解。这里我只择要论述其异同。姓氏习俗 汉语的姓氏名号中,有单姓、复姓、三字或四字姓之分,以单数姓居多。英语姓氏中有复姓,但数目很少,重要是单姓。 汉语和英语的姓氏中,姓是世代相传的,子女一般承袭父姓。但中国妇女婚嫁后保持本姓,英语国家的已婚妇女一般改随夫姓。例如yCoper嫁给了Jm Talor那她婚后就叫aryTilr. 汉语姓氏和英语姓氏体系中,名字均有性别之分。如Fcis是男名,而rances却是女名。 汉语名字的排列顺序和英语正好相反。中国是先姓后名,而英语国家则相反。 在中国,称呼她人名字是一件很敏感的事,忌讳直呼父母或其她长辈的名字。称谓习俗相似之处:这两种称谓体系的社会功能都同

8、样,有助于保持、加强、甚至建立多种人际关系。同步,她们均有通称、职务称谓、职业称谓、姓名称谓、不称等类型。她们都受到性别、年龄、身份、地位等制约。不同之处:汉语中某些亲戚称谓可用于非亲属成员之间。例如汉语中“阿姨”就可以用于称呼年龄偏大的妇女,而在英语中这种用法不普遍。有时有些称谓语无法在对方称谓语体系中找到相相应的称谓。如英语中“sir”一词,尽管诸多人都译成“先生”,事实上它比汉语中“先生”的含义要广。汉语中“先生”一词大多只用于对大教育家、大理论家及学者文人的尊称。问候习俗相似之处:1. 问候具有互相性。无论在中国还是英语国家,甲问候了乙,乙必然会做出反映。中国人相见均喜欢用“你好”来问

9、候对方;而英语国家的人们初次会面大多会说“owdyo do?”2问候形式受时间、地点、场合、地位、身份等因素影响。例如“新年好”“新年快乐”只能在一年中的某个特定期段使用。不同之处:即问候语的体现方式。中国的一般老百姓见了熟人长爱用“你吃过饭了?”“干什么去?”“你去哪啦”等话来问候对方。而在英语国家的人看来,这无疑是侵犯个人隐私,她们一般会用谈天气来问候对方。宴客习俗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林语堂先生说,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种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只要她们吃了后来能保持身体的结实,足以抵御病菌的感染,其她皆局限性道。在西方人眼中,饮食为生存的必然条件。因此英美国家的饮食文化,特别是烹饪方

10、面逊色于中国。她们请客时礼貌周全,但缺少中国人的热情好客,饭菜也比不上中国的丰盛。中国人以饮食为人生之至乐,因此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内心的欢快。隐私由于受儒教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标榜“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事无不可与人言”,因此中国人在平常生活中忽视自己的隐私,也不尊重她人隐私。而在英语国家,这是无方想象的。她们觉得隐私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英语国家的人非常注重个人隐私。她们对于年龄、婚姻、收入等都不肯公之于众。但隐私也不是绝对的。对于某些官员、明星而言,是没有隐私权的。禁忌习俗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遇到一种十分敏感的问题-禁忌。“禁忌”一词,国际学术届统称为“塔布”,英语音译“Too”禁忌几

11、乎无处不在,小至衣食住行,大至政治外交等均有禁忌的身影,故择要加以简介。 社交禁忌 在英语国家,拜访某人须事先预约,带上某些小礼物, 准时拜访,不可提早拜访,忌忽然拜访。 饮食禁忌 (餐桌禁忌) 英语国家:喝汤是忌出声;进餐时,忌狼吞虎咽;用刀叉时忌弄响水杯,取菜时,刀叉忌出声。进食时,忌口中有食物还说话。餐毕,刀叉按规矩放好,忌当众剔牙。 中国吃饭时忌用筷子敲空碗;忌把筷子悬空中,眼睛搜索爱吃的菜;忌把筷子插在盛满饭的碗中; 数字禁忌 “三 ”几乎在所有的东西方国家都受到尊重,被视为神性、尊贵和吉祥的象征。“四” 在中国,她被视为一种不吉祥大刀数字。由于和“死”同音,车牌号码,电话号码尾数有四的就不欢迎。人们特别要避开“十四”(谐音“要死”) 在英语国家,在选择结婚日子时,人们一般会避开周四,觉得“星期四,运气衰”。“六”在中国是吉祥的数字,意味着顺顺利利,俗话说“六六大顺”。“七”在信奉基督教的国家是吉祥的。由于上帝在七天内发明了万物。“十三”在中国和英语国家都是不吉利的数字。特别在英语国家,“十三”可是个令人恐惊的数字参照文献 中西文化异同论 郁龙余三联书店出版1989年4月图文中国民俗。禁忌 万建中 中国旅游出版社.2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蒋洪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7西方禁忌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