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期末复习-机械制造技术试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311393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h-期末复习-机械制造技术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mh-期末复习-机械制造技术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mh-期末复习-机械制造技术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mh-期末复习-机械制造技术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mh-期末复习-机械制造技术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h-期末复习-机械制造技术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h-期末复习-机械制造技术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切削用量三要素?答:在一般切削加工中,切削要素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3个要素.单位时间内刀具对于零件沿主运动方向的相对位移为切削速度,在单位时间内,刀具相对于零件沿进给运动方向的相对位移为进给量,待加工表面与已加工表面间的垂直距离为背吃刀量2.刀具的五个主要切削角度包括前角、后角、_、_和刃倾角。其中前角的增大使切削力_、后角的增大使刀具的后刀面与工件过渡表面间的摩擦_.答案:主偏角、副偏角、减小、减小 1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1衡量切削变形的方法有 两种,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增加,减少) 2当进给量增加时,切削力(增加,减少)切

2、削温度(增加,减少)1变形系数与滑移系数,减少2增加,增加填空题1、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包括 _ _ _ _ 。 答案:,可锻性,填空题切削用量是指: 答案:切削速度 、 进给量 、 背吃刀量(切削深度) 1. 下列哪种机床最适合加工沟槽?A.立式车床 B.卧式车床 C.无心磨床 D.立式升降式铣床DA和B都适合加工各种周磊和盘套类零件的回转表面。C适合加工大批量生产中磨削细长轴以及不带中心孔的轴,套,销等零件。D适合加工平面,斜面,沟槽,台阶等。1 切削过程中对切削题温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A 切削速度 B进给量 C背吃刀量2、切削用量中( )对切削温度和刀具耐用度的影响最大。 答案:

3、AA.切削速度;B.背吃刀量;C.进给量;D.无确定因素。选择题:1、外圆磨床的主运动是( A )运动。A 砂轮的旋转 B工件的旋转 C工作台移动 D砂轮架移动2、正态分布曲线中值减小则工件的尺寸分散范围( B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规律变化二判断题 1. 硬质合金是最适合用来制造成型刀具和各种形状复杂的刀具的常用材料。 (X)2、 C6140型机床是最大工件回转直径为40mm 的普通车床。( )3. 增加刀尖圆弧半径,可减小表面粗糙度的值。( )简答题:1为什么要划分加工阶段?答:A 在粗加工阶段,可以及早发现毛坯的缺陷(夹渣、裂纹、气孔等),以便及时处理,避免浪费;B 为

4、粗加工引起工件的变形充分变现需要在粗加工后留一定时间;C 划分加工阶段可以合理利用机床;D 划分加工阶段可以插入必要的热处理工序。2、解释下面机床型号及术语:(1)Y3150EY -齿轮加工机床, ,3组别代号,1 系别代号,50-主参数E改进序号(2)粘接磨损粘结磨损就是由于接触面滑动在粘结处产生剪切破坏造成的磨损。(3)刀具耐用度刀具耐用度是指刃磨后的刀具从开始切削至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所用的切削时间。一.一传动系统中,电动机经V带副带动轴,轴通过一对双联滑移齿轮副传至轴,轴与轴之间为三联滑移齿轮副传动,问轴可以获得几种不同的转速:( C )A)3种B)5种C)6种D)8种二.解释下面机

5、床型号及术语:(1)Y3150EY -齿轮加工机床, ,3组别代号,1 系别代号,50-主参数E改进序号(2)粘接磨损粘结磨损就是由于接触面滑动在粘结处产生剪切破坏造成的磨损。(3)刀具耐用度刀具耐用度是指刃磨后的刀具从开始切削至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所用的切削时间。1分析车削过程中,由于刀具的刀尖安装高于回转工件的中心时,刀具的实际前角和实际后角的变化趋势。关键点:(每个关键点2分,共8分)若车刀刀尖高于工件回转轴线,则由于切削速度方向的变化,引起基面和切削平面的位置改变,则工作前角增大,工作后角减小。(可以自己作图分析)2分析机床主轴纯径向跳动对工件回转类加工(如车削)和刀具回转类加工(如

6、镗削)两种不同加工形式的影响。关键点:(每个关键点2分,共8分)机床主轴纯径向跳动对工件回转类加工(如车削)的影响,加工的外园轴与回转中心不同轴,即是偏心轴。偏心距即是主轴纯径向跳动误差值。机床主轴纯径向跳动对刀具回转类加工(如镗削)的影响,主轴轴承孔或滚动轴承外园的圆度误差将直接复映到工件内园表面上,形成椭圆内孔。一、在无心磨床上磨削一批光轴的外圆。要求保证尺寸为,加工后测量,尺寸按正态规律分布,。试绘制分布曲线图,求出不合格率,分析误差的性质,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答案:1. 左边出现不合格的产品,右边的产品全部是合格的。不合格率=0.5-0.4772=0.0228=2.

7、28%误差性质为常值系统误差。原因:上偏差都在加工范围内,有些零件的下偏差超出了加工的范围。改进措施:,29.99-29.96=0.03mm,砂轮需要向外移0.003mm1. 用=45的车刀加工外圆柱面,加工前工件直径为60mm,加工后直径为50mm,主轴转速n=300r/min,刀具的进给速度=100mm/min,试计算、f、h、b、A。答案:=56.52m/min f=0.33mm =5mm h=0.33=0.23mm b=7.07mmA=0.237.07=1.631. 切槽刀刀尖安装高于中心时,( B)。A. 工作前角oe减小 B. 工作前角oe增大 C. 工作后角oe增大 D. 工作前

8、角oe和工作后角oe都增大2. 轴承的配合的基本尺寸是( C )。A. 轴承的内径和宽度 B. 轴承的外径和宽度 C. 轴承的内径和外径 D. 轴承的宽度1. 定位基准是指( C )。A. 机床上的某些点、线、面 B. 夹具上的某些点、线、面C. 工件上的某些点、线、面 D. 刀具上的某些点、线、面2. 零件表面的最终加工就是精加工。( A )A. 错误 B. 正确3通过切削刃选定点,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平面称为( C )。A) 切削平面, B) 进给平面, C) 基面, D) 主剖面。1、 刀具的后角是指什么?答案: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的夹角。2、根据所学知识,列出提高零件加工质量的措施。答案:

9、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减少误差,误差补偿,误差分组,误差转移,就地加工,误差平均,误差控制。提高表面质量措施:采用合理的切削用量与刀具参数,采用冷压强化与光整工艺,采用良好的切削液,减少积屑瘤,鳞刺和震动。1.影响切屑变形有哪些因素?解:1.工件材料。 2.切屑用量的影响:a. 背吃刀量和进给量的影响。b. 切屑速度的影响。3.刀具几何参数的影响:a. 前角影响。B .负倒棱影响。C。主偏角影响。D。过度圆弧刃影响。E。刃倾角影响。4.刀具磨损影响。5.切屑液影响。6。刀具材料影响2.夹具的基本组成有哪些?各有何作用?答:1.定位元件及定位装置。 用于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从而保证加工时工

10、件相对于刀具和机床加工运动间的相对位子。 2. 夹紧装置 用于夹紧工件,在切屑时使工件在夹具中保持既定位置。 3. 对到与导引元件 保证工件与刀具之间的正确位置。用于确定刀具在加工前正确位置的元件 4. 夹具体. 用于连接或固定夹具上各元件及位置,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的基础件。他与机床有关部件进行连接,定位,使夹具相对机床有确定的位置。 5. 其他元件及装置 1、。2、简答题简述刀具磨损的过程。答案:典型的刀具磨损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急剧磨损阶段。第这一阶段的磨损很快,第二阶段的磨损比较缓慢均匀,尽量避免达到第三阶段,在这之前及时更换刀具。一.何谓顺铣法和逆铣法,各有何优缺点

11、?(8分)逆铣:铣刀的旋转方向和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反, 可以避免顺铣时发生的窜动现象。逆铣时切削厚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因而刀刃开始经历了一段在切削硬化的已加工表面上挤压滑行的阶段,加速了刀具的磨损。逆铣时铣削力将工件上抬,易引起振动,这是不利之处。顺铣:铣刀的旋转方向和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同.铣削力的水平分力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同,工件台进给丝杠与固定螺母之间一般有间隙存在,因此切削力容易引起工件和工作台一起向前窜动,使进给量突然增大,引起打刀。在铣削铸件或锻件等表面有硬度的工件时,顺铣刀齿首先接触工件硬皮,加剧了铣刀的磨损。二.一.刀具切削部分材料应具备哪些性能? (1)高的硬度和耐磨性(2)足够的

12、强度和韧性(3)高的耐热性(4)良好的工艺性(5)良好的经济性1.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切削加工:刀具几何形状的复映;工件材料的性质;切削用量;切削液。 磨削加工:砂轮的粒度;砂轮的硬度;砂轮的修整;磨削速度;磨削径向进给量与光磨次数;工件的圆周进给速度和轴向进给量;冷却液润滑2.夹紧力的确定原则? 方向确定原则: 垂直于主要的定位基准面 使夹紧力最小 使工件变形最小 作用点的确定原则: 应落在支承元件或几个支承元件形成的稳定受力区域内 落在工件刚性好的部位 尽可能靠近加工面,这可减少切削力对夹紧力的力矩,从而减轻工件的振动 大小确定的原则: 切削力,类比法,实验法1. 过定位:也叫重复定位

13、,指工件的某个自由度同时被一个以上的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2.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符合程度。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1、机械加工工序安排的原则(6分) 先加工定位基准面在加工其他面 先加工主要表面在加工次要表面 先粗加工后精加工 先加工面后加工孔二刨削一块钢板,在切削力作用下,被加工表面层产生塑性变形,其密度从7.87Kg/降到7.75Kg/。试问表面层产生多大的残余应力?是拉应力还是压应力?答 :表面体积膨胀,密度降低,内部体积不变,因此,表面应力为压应力。s = Ee = 2.1E11 (7.87 - 7.75) / 7.87 =

14、 0.032E11N / m2 一为什么要划分加工阶段?答:1 在粗加工阶段,可以及早发现毛坯的缺陷(夹渣、裂纹、气孔等),以便及时处理,避免浪费;2为粗加工引起工件的变形充分变现需要在粗加工后留一定时间;3 划分加工阶段可以合理利用机床;4 划分加工阶段可以插入必要的热处理工序。二工件定位如图所示。欲加工C面,要求保证尺寸20及其精度试计算该定位方案能否保证精度要求?若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如何改进?答 :能保证精度要求。存在基准不重合误差,A0=20为封闭环工序尺寸A 基本尺寸A2=A1-A0=50-20=30由:A0max =A1max- A2min得:A2minA1maxA0max =50-(20+0.25)=30-0.25由:A0min =A1min- A2maxA2maxA1minA0min=(50-0.15)-20=30-0.15因此,要求工序尺寸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