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闻笛原文-翻译及赏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310395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闻笛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闻笛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闻笛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闻笛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闻笛原文-翻译及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闻笛原文-翻译及赏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闻笛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詹福瑞、刘崇德、葛景春等认为,此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被长流夜郎,路经江夏(今武汉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而王运熙、华桂金则认为 此诗是乾元二年(759年)李白流放夜郎遇赦东归,途经江夏时所作。 当时老朋友史郎中在江夏特意陪他游览了当地名胜黄鹤楼。黄鹤楼 头,那悠悠笛声给凭栏远眺的李白平添了无限思绪,兴会之余,他写 下了这首诗。整体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 因永王事件受到牵连,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

2、了无辜受害 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诗人 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 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 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 来说十分遥远,充满了隔膜。望而不见,诗人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 鹤楼上吹奏落的笛声,他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 梅。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乐府诗集对此 调的题解说:梅花落本笛中曲也。 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 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使诗人仿佛看 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 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同

3、时使诗人联想 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 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 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 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 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清代的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 白有焉。(别裁卷二十)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 见长,使读者从 吹玉笛、落梅花 这些眼前景、口头语, 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此外,这首诗还好在其独特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 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

4、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 愁苦。后半部分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 江城五月落梅花 的苍凉景 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名家点评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复斋漫录 古曲有落梅花,非谓 吹笛则梅落。诗人用事,不悟其失。余意不然之。盖诗人因笛中有落梅花曲,故言吹笛则梅落,其理甚通,用事殊末为失。谢榛四溟诗话:作诗有三等语,堂上语、堂下语、阶下语, 知此三者可以言诗矣。凡上官临下官,动有昂然气象,开口自别。若 李太白 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此堂上语也。凌宏宪唐诗广选:蒋仲舒曰:无限羁情,笛里吹来,诗中写 出。黄生唐诗摘钞:前思家,后闻笛,前后两截,不相照顾,而 因闻笛益动乡思,意自

5、联络于言外。意与洛城下同,此首点题在 后,法较老。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凄切之情,见于言外,有含蓄不尽之 致。至于落梅笛曲,点用入化,论者乃纷纷争梅之落与不落,岂 非痴人前不得说梦耶?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因笛中落梅花曲而联想及真梅之落, 本无不可。然意谓吹笛则梅落,亦傅会也。复斋说虽稍泥,然考核物 理自应有此,不当竟斥为妄。朱宝莹诗式:首句直叙;二句转,旅思凄然,于此可见。三 句入吹笛;四句说落梅,以承三句。若非三句将吹节笛 三字先见,则四句 落梅花 三字无根矣。且 江城落梅花,足见笛声从楼上传出,听 字之神,现于纸上。(品)悲慨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凄远,堪堕泪。潘稼堂曰:登黄鹤楼,初欲望家,而家不见;不期闻笛,而笛忽闻;总是思归之情,以厚而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