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肋形楼盖课程设计-土木毕业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31136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肋形楼盖课程设计-土木毕业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混凝土肋形楼盖课程设计-土木毕业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混凝土肋形楼盖课程设计-土木毕业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混凝土肋形楼盖课程设计-土木毕业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混凝土肋形楼盖课程设计-土木毕业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肋形楼盖课程设计-土木毕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肋形楼盖课程设计-土木毕业设计(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姓名:班别:学号:目录1、平面结构布置-(3)2、板的设计- ( 4)3、次梁的设计-( 8)4、主梁的设计-( 11)5、关于计算书及图纸的几点说明-( 18)附图 1、板的配筋图附图 2、次梁的配筋图附图 3、主梁配筋图参考资料:1、建筑荷载规范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一、平面结构布置:、确定主梁的跨度为7.2m , 次梁的跨度为 6.0m ,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 , 板的跨度为 2.4m 。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DB1B3B1L2250600主Z L1次梁梁Z 350 350ZZ200450B2B4B2ZZZZCBB1B3B1A123456、按高跨比

2、条件,当h1 l 60mm 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40度。取板厚 h80mm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 h(1 1) L(333 500)mm ,取 h450mm则 b ( 1 1)h1218(150 225)mm,取 b200mm 。23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h1 1(480,650mm,() L720) mm h则 h ( 1 1) h1015(217 325)mm ,取 b300mm。23二、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荷载计算:板的恒荷载标准值:取 1m宽板带计算:水磨石面层0.65 10.65kN / m80mm钢筋混凝土板0.08252.0kN / m15mm板

3、底混合砂浆0.015170.255kN / m恒载:g k2.905kN / m活载:qk7 1 7kN / m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 ;因为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0kN / m ,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 。于是板的设计值总值:gq =1.2gk1.3qk12.586kN / m2、板的计算简图:80mm厚钢筋混凝土板次梁120200200次梁截面为 200mm45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边跨: l 01l n1 h2400100120802220 1.025l n 2234.5mm ,

4、22取 l012220mm (a120mm )中跨: l 02l n24002002200mm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计算简图如下图:q+g=12.586kN/m2C3BBC22202200220022002220板的计算简图3、内力计算及配筋: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则有 系数如下:支承情况截面位置端支座边跨支离端第二中间支中间跨座离端第二支座座中跨中A1B2C3梁板搁支在01/11墙上板与梁-1/161/14两跨连续:-1/101/16-1/141/16梁整浇-1/24三跨以上连续:连接-1/11梁

5、与柱整浇-1/161/14连接则由 M( gq)l02可计算出 M 1 、 M B 、 M 2 、 M c ,计算结果如下表:截面位置1B2C1/11-1/111/16-1/14M( gq)l(kN / m)21 1112.58621 1112.58621 1612.58621 1412.5862.2202.222.222.25.6395.6393.8074.35由题知: b1000mm,设 as20mm, 则 h0has802060mm,fc11.9N / mm, f y210N / mm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截面1B2CM( kN m )M 1M BM20.8M2M c0.

6、8M cM( gq)l 021 f cbh02 ( kN m )Msfcbh021112s(b0.614 )s10.5AsM /sfh2)y 0(mm轴线选钢筋轴线轴线轴线实际配轴线筋轴线5.639-5.6393.8073.046-4.353.4842.840.1320.1320.0890.0710.1020.0810.1420.1420.0930.0740.1080.0850.9290.9290.9540.9630.9460.95848248231725136528810150101508130813010150101506/81306/81302222550mm550mm387mm387m

7、m2222550mm550mm302mm302mm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 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 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 M 2 、 M 3 )和中间支座( M c )计算弯矩可以减少 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4、确定各种构造钢筋:分布筋选用6300。嵌入墙内的板面附加钢筋选用10150。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选用8200。板角构造钢筋 : 选用8200,双向配置板四角的上部。5、绘制板的配筋示意图:采用分离式配筋 , 详见板的配筋图 .三、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1、次梁的支承情况:次梁主梁1203003002、荷载计算:由板传来:2.9052.46.972kN / m次梁肋自重:0.2 0.450.08251.85kN / m次梁粉刷重0.0150.450.082170.1887kN / m恒载:gk9.0107 kN / m活载:qk72.416.8kN / m设计值总值:gq =1.2g k1.3qk32.65kN / m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中跨: l02l n6000 3005700mm边跨: l01l na600012030024025850mm221.025l n 1.02557305873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