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社科文复习测试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310375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语文社科文复习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届高考语文社科文复习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届高考语文社科文复习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届高考语文社科文复习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届高考语文社科文复习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语文社科文复习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语文社科文复习测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卷) 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坚持体育运动与文化艺术的结合。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就将文化艺术与体育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历届奥委会主席也都反复强调文化艺术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文化艺术是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目标的重要因素,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是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在人类社会的各项活动中,灵与肉逐渐变得对立起来。体育的生物功能常常为人们所强调,而它的文化艺术功能却为人们所忽视。奥林匹克运动强调体育运动与文化艺术融为一体,促进人类全面和谐的发展。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表明,竞技运动精神价值的加强有赖于人类的文化艺术。多年来,社会的物质生产和消费水平

2、迅速提高,而精神文化却相对贫乏,由此使竞技运动出现了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出现了嫉妒、虚荣和不信任的风气,使竞技运动沦为低层次的娱乐消遣。要减少竞技运动中这些不协调的现象,回到促进身心均衡发展的轨道,就必须提高它的文化艺术价值,使之成为高尚的社会文化活动。而这种活动,正是使人们得到美好的艺术熏陶、心灵得到净化、内心世界变得丰富起来的重要保证。 当今的奥林匹克运动已逐渐将人类社会中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真善美集中起来,具有了跨时代、跨地域的审美价值。奥林匹克运动这种超越现实和理想化的特点,又显示着人类对美好事物和理想境界的追求,预示着未来的现实。这不仅大大增强了它的吸引力,而且直接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发

3、挥作用,激励着人们为实现美好的理想,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这就是奥林匹克运动在当今世界广为普及的重要原因所在。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能成为这样一种人类文化的结晶,就是因为它包含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内容。这些文化艺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互相补充,构成了奥林匹克运动多姿多彩的整体景观,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启迪人们对真善关的审美感,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境界。1第1自然段突出了_与_的关系。2竞技运动中出现种种不协调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超过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B长期以来社会上滋长了嫉妒、虚荣和不信任的风气。 C物质生产和消

4、费水平迅速提高,精神文化相对贫乏。 D竞技运动逐渐沦为低层次的娱乐消遣。 1363请概括第3自然段的文意。 _4本文第4自然段有两大层次,请用“”将它们划分开。 5对普及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坚持体育与文化艺术的结合。 B促进人类全面和谐的发展。 C改变竞技运动中不协调的现象。 D直接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发挥作用。答案与精析1答案为:体育运动与文化艺术的关系。答案可从第1句中找出。 2c。A项错在物质超过精神,应是并列的;B项话题有些远,与本题关系不大;D项“低层次”不当。c项突出了“精神文化相对贫乏”,这与原文“必须提高它的文化艺术价值,使之成为高尚的社会文化活动”是一

5、致的。 3答案为:竞技运动精神价值的加强有赖于人类的文化艺术。段首的议论句即是此意。 4答案为:之间含因果关系的转折作用。 5B。“和谐发展”是终极目标,所以也是其意义,在原文第2自然段的结尾处可以找到。 (五)阅读下文,完成16题。 卷) 有人记下一条逸事,说,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说过,他年轻时去见历史学家夏曾佑,那位老人对他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以为那位学者老糊涂了。等到自己也老了时,他才觉得那话有点道理:中国古书不过是那几十种,是读得完的。 中国古书浩如烟海,怎么读得完呢?谁敢夸这个海口?是说胡话还是打哑谜? 文化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

6、结构、有系统的。过去的书也应是有条理的,可以理出一个头绪的。两位老学者为什么说中国古书不过几十种,是读得完的呢?显然他们是看出了古书间的关系,发现了其中的头绪、结构、系统。只就书籍而言,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开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附,因为书籍和文化一样总是累积起来的。因此,我想,有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应当是少不了的必读书,或者说必备的知识基础。举例说,只读过红楼梦可以说是知道一点红楼梦,若只读“红学”著作,不论如何博大精深,说来头头是道,却没有读过红楼梦,那只能算是知道别人讲的红楼梦。读红楼梦也不能只读“脂批”,不看本文。所以红楼梦就是一切有关它的书的基础。 如果这种看

7、法还有点道理,我们就可以依次类推。若照这样来看中国古书,那就有头绪了。首先是所有写古书的人,或古代读书人,必须读那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不然就不能读懂堆在那上面的无数古书,包括小说、戏曲。这样的书就是易诗书春秋礼记伦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1)这十部书若不知道:(2)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朱熹、明朝的王守仁(阳明)的书都无法读,(3)连镜花缘红楼梦西厢记牡丹亭里许多词句和用意也难于体会。这不是提倡复古、读经。为了扫荡封建残余非反对读经不可,但为了理解封建文化又非读经不可。 以上是算总账,再下去,分类区别就比较容易了。举例来说,读史书,可先后齐读,最后要读史记资治通鉴,加上续资治通鉴文献通考

8、。读文学书总要先读第一部总集文选。如不大略读文选,就不知道唐以前文学从屈原离骚起是怎么一回事,也就看不出以后的发展。 中国的书不必每人每书全读,例如礼记中的有些篇,史记中的表书,文献通考中的资料,就不是供人“读”的,可以“溜”览过去。这样算来,把这些书通看一遍,花不了多少时间,不用“皓首”即可“穷经”。依次类推,若想知道某一国的书本文化,例如印度、曰本,也可以先读其本国人历来受教育时的必读书。孩子们和青少年看得快,“正课”别压得太重,考试莫逼得太紧,给点“业余”时间,让他们多少了解一点中外一百年前的书本文化的大意并非难事。有这些作基础,和历史、哲学史、文学史之类的“简编”配合起来,就不是“空谈

9、无根”、心中无把握了,也可以说是学到诸葛亮的“观其大略”的“法门”了。花费比“三冬”多一点的时间,也可以说是“文史足用”了。没有史和概论是不能入门的,但光有史和概论而未见原书,那好像是看照片甚至漫画去想像本人了。本文开头那两位老前辈说的“书读完了”的意思大概也说是,“本人”都认识了,其他不过是肖像画而已,多看少看无关大体了。1第2自然段连用三个问句的作用是( ) A一是肯定老学者的话,二是引出论题 B一是否定老学者的话,二是提出疑问 C一是引起兴趣,二是概括全文 D一是引起兴趣,二是承上启下2作者认为,读中国古书首先要读十部书,其中属于“五经”的是_和_等,属于“四书”的是_和_。(各写两部)

10、3第3自然段中,“为其他所依附”的书是指_,“依附其他”的书是指_。4文中画线部分是一个多重复句,它的第一层次应切分在第_句与第_句之间,是口口关系。5最后一段中,“照片与漫画”比喻 _,“本人”比喻_。6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 A书是读得完的。 B读书首先要有计划、有系统。137 C读书首先要读必读的基础书。 D读书首先要读原著。答案与精析1D。这三个问句是过渡句,故D正确。 2答案为:(1)属“五经”的是易春秋;(2)属“四书”的是论语孟子。(任写两部) 3答案为:(1)红楼梦;(2)“红学”著作(或脂批)。 4答案为:在(1)与(2)句之间,是假设关系。 5答案为:(1)史和概论;(2)

11、原著。这应从比喻句“没有史和概论是不能入门的,但光有史和概论而未见原书,那好像是看照片甚至漫画去想像本人了”的上下句去寻找答案。 6C (六)阅读下文,完成17题。 卷)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英国是世界上惟一的,至少是最大的散文大国。我在大学里读的是西洋文学。教我们英国散文的一位教授,把英国散文说得天花乱坠。我读了一些,也觉得确实不错。遥想英国人坐在壁炉前侃天说地的情景,娓娓而谈,(甲),真不禁神往:愧我愚鲁,感觉迟钝,一直到很晚的时候,我才憬然顿悟: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世界上真正的散文大国其实就是中国。在“经”中间有好散文,在“史”和“子”中,绝妙的散文更多。在“集”中除诗歌以外,几乎

12、都是散文。因此,无论从质上还是从量上,以及从历史的悠久来看,中国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事情难道不是这个样子吗?(1) 我还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中国散文的优越性。自从“五四”倡导新文学以来,我们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管齐下,各有独特的成绩。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四个方面,哪一方面成就最大?人言人殊,不足为怪。我不讨论这个论争。但是有人说,四者中成就最大的是散文。我不评论这个看法的是非曲直;但是我觉得,这种看法是非常深刻,很有启发性的。专就形式而论,诗歌模仿西方是尽人皆知的事实,而小说,不管是长篇还是短篇,哪里有一点三国水浒传红楼梦和唐代传奇、今古奇观聊斋等的影子?它们

13、已经“全盘西化”了。至于戏剧,把中国戏剧置于易卜生等的戏剧之中,从形式上来看,有什么不同呢?还有一点关汉聊等等的影子吗?我不反对“西化”,我只是指出这个事实。至于散文,则很难说它受到了多少西方的影响,它基本是中国的。我个人认为,这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散文国家这个事实,有密切关系。(2) 既然把散文摆上了这样高、这样特殊的位置,散文,特别是中国散文的特点究竟何在呢?有人说,散文的特点就在一个“散”字,散文要松松散散。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愿意写到什么地方,就写到什么地方。率意而行,一片天机,(乙),如(丙)。何等潇洒!何等自如!我对这种说法是有怀疑的。如果不是英雄欺人,就是完全外行。现在确实有些散

14、文“散”了,但是散得像中小学生的作文。这样的东西也居然惶惶然刊登在杂志上,我极不理解。听说,英国现在个别作家坐在咖啡馆里,灵感忽然飞来,于是拿起电话,自己口述,对方的秘书笔录,于是一篇绝妙文章就此出笼。这是不是事实,我不敢说。反正从中国过去的一些笔记中看到的情况与此截然相反。一些散文大家,一些散文名篇,都是在长期锻炼修养的基础上,又在“意匠惨淡经营中”的情况下,千锤百炼写出来的。尽管有的文章看起来如(丁),舒卷自如,一点费力的痕迹都没有,背后隐藏着多么大的劳动,只有作者和会心人了解,实不足为外人道也。(3)1下面四个词语分别取自文中(甲)(乙)(丙)(丁)四处,按顺序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妙趣横生 天马行空 挥洒自如 行云流水 B妙趣横生 挥洒自如 天马行空 行云流水 C行云流水 妙趣横生 挥洒自如 天马行空 D行云流水 挥洒自如 妙趣横生 天马行空2从文学作品的体裁看,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