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 新文化运动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309080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 新文化运动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 新文化运动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 新文化运动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 新文化运动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 新文化运动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 新文化运动 Word版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二十) 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A抨击尊孔复古 B抨击军阀统治C提倡科学精神 D提倡民生主义解析:选A结合时间“1919年”分析,材料中的参议院议员属于北洋军阀政府,因此他批评的北京大学教授“离经叛道之鼓吹”指的是当时违背儒家伦理道德,因此应是抨击当时的尊孔复古的逆流,故A项正确。2.读右图漫画中被碾在车轮底下的人物是孔子。这反映出作者()A维护中国先进文明B推崇民主共和制度C否定传统儒家思想D主张全面学习西方解析:选C漫画中被碾在车轮底下的人物是孔子,体现出了否定

2、传统儒家思想的观念,故C项正确。31923 年,胡适撰文:“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A变法 B革命C民主 D科学解析:选D守旧者反对变法,反对民主,也反对革命,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赞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故D项正确。4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 B为全社会所认同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解析:选A解答此题要注意时间“1920年”。材料

3、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D两项说法过于绝对。C项夸大了文学革命的作用,这只是北洋军阀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一项措施,还不能说是政治改革。A项正确。5胡适将新潮与文艺复兴并称,显然是把新文化运动等同于文艺复兴运动。其主要原因是新文化运动()A倡导个性解放与独立自主观念B是一场彻底的反封建运动C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文化的基础解析:选A题目中比较了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看到两者都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人的个性,故A项正确。 6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在公言报上发文批评某项运动是“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是“叛亲蔑伦”、“人头畜鸣”。材料表

4、明该学者()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口号B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政策D重建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体系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可以得出他反对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和废除文言文,推行白话文的主张,故B项正确。7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出:“好学知耻之士,以讲学明耻为天下倡,崇尚道义,砥砺廉节,播为风气,蒸为习尚以昌学术,以明廉耻,以正人心,以厚风俗。”李大钊的主要目的是()A否定传统思想,宣传民主思想B提倡儒家学说,重建公序良俗C提倡新的道德,批判复古主义D继承传统美德,扭转人心风俗解析:选D从“崇尚道义,砥砺廉节,播为风气,蒸为习尚以昌学术,以明廉耻,以正人心,以厚风俗”可知,体

5、现的是宣传传统美德,转变社会风俗,故D项正确。8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他提出了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三大主义”,成为文学革命的纲领。据此可知文学革命的根本目的是()A普及科学知识 B方便民众阅读C推广白话文体 D服务政治革命解析:选D题干中建设国民文学、写实文学和社会文学的主要目的都是推翻传统封建思想的统治,有利于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能够推动政治革命的发展,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8分)9100年前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之一,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6、一中国民众普遍地缺乏民主觉醒,没有建立民主国家的智能,因此,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二当下“充塞社会之空气,无往而非陈腐朽败焉,求些少之新鲜活泼者,以慰吾人窒息之绝望,亦杳不可得。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三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

7、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四新青年创刊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几乎所有的西学门类以及各种各样的主义、思潮、学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可以说,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青年的创刊以及由此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历史进程。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从而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 (1)据材料一,分析新青年杂志创

8、办的社会背景。据材料二,指出其为什么以“青年”为刊物的名号?(6分) (2)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所说“解放”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这种“解放”的?(6分) (3)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新青年创刊及新文化运动兴起,对近代中国产生的社会影响。(6分)解析:第(1)问,背景从材料一中概括总结即可;以“青年”为刊物名号的原因注意以材料二中的省略号分层,逐层分析。第(2)问,从材料三中“自主自由之人格”、“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中总结分析;措施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第(3)问,依材料四中省略号分层,逐层概括即可。答案:(1)背景:民众普遍缺乏民主意识和建立民主政治的能力,民主共和名存实亡。原因:当时中国社会积腐太深,唯有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2)内涵:人格自由,个性独立。措施: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影响:近代中国文化由封闭走向开放;颠覆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推动了多元文化和思想格局的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