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305945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王艳在多年初中数学教学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初一新生刚入学时,在新环境、新教师以及家长与自己的期望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下,数学学习积极性高,成绩呈明显上升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进入初一下半学期或初二后,不少学生学习不再像初一开始那样兴趣盎然,相继出现了停滞现象,成绩止步不前甚至大幅下降。如果教师不重视对“学习困难期”学生的及时帮助与正确引导,久而久之,这批学生就对数学产生厌学、厌倦感,继而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这显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悖。因此,研究学生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与探索相应的对策就成了数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听了田录梅教授

2、的讲座后很受启发。结合中学数学实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愿与同行商榷。 一、学习困难学生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自身学习习惯的束缚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三个“致命”的坏习惯。一是习惯于“模仿”。比如由小学算术的四则运算到中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基本是平衡过渡。因而“模仿”也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但从初二开始,数学难度明显加大,加上有些问题已带有开放型的特征,因此单靠模仿是远远不够的。如三角形全等证明是初二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仅靠模仿是难以解决的,需要真正领会与掌握。在不同的已知条件、图形的情况下,有截然不同的解法,需要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而这些又恰恰是

3、学生最缺乏的。二是习惯于“按部就班”。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拿到题目惯于按部就班地做,结果往往是解答过程繁琐,既费时间又容易出错,甚至求不出答案。如果不优化解题思路,注重灵活变通,就会在解题中遇到许多麻烦。三是习惯于“想当然”。初中学生由于知识面较窄,分析问题往往不够全面、细致,容易产生主观臆断或“想当然”的毛病。比如,不少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SSS、ASA、AAS后,便凭主观想象,随意创造这个假命题,致使解题失误。又如,对命题“三个角相等且有两条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许多学生认为是真命题。在学生看来,分别相等与对应相等是没有区别的,当教师给出反例后,他

4、们才醒悟。所以,正是由于以上三种坏习惯的存在,制约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了偏差,也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困难期”。 (二)学生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心理因素的影响 产生“学习困难期”,心理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数学的内容在初一下半学期,尤其是初二明显增多,难度不断加大,其他学科课业负担也相应加重,不少学生一时跟不上,有的难以适应,就会产生疲劳和厌烦感,往往表现出注意力不够集中,反应迟钝,情绪不安等现象,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甚至大幅下降。所以说心理因素也是学习产生数学“学习困难期”的主要原因。 (三)外部环境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电视

5、尤其是电脑的普及对初中生的学习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用。初中生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好奇心强,自控力又相对较差,一旦迷恋上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就会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文化科的学习成绩也就大幅下降,数学当然也不例外。 二、帮助学生渡过“学习困难期”的主要手段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所有的探索和理论就会都变成泡影。”有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就有学习的动力。因此作为教师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其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例如,在讲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块三角形玻璃裂成两块后,

6、只带一块玻璃去装配,行吗?为什么?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为找到答案,学生进入“心欲求而未得,上欲言而未能”的积极进取状态,思维活跃,学习效果显而易得;二要在加强“双基训练”的同时,多对学生进行数学的严谨性与逻辑性教育。“举反例”就是有用的手段,一个巧妙的反例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三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顺利渡过“学习困难期”。 (二)适当变换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的变换,是帮助学生渡过“学习困难期”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了厌倦情绪时,教师应设法多角度地变换教学形式,推出一些具有新意的教学形式。例如,让

7、学生来当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解法解同一道题,开拓学生解题的思路;又如,在讲授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和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时,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自己编题,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期”。 (三)适度布置作业,降低考试难度 教师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给学生的学习安排上,尤其是在作业的布置上必须掌握“度”。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量,避免重复题目,切忌题海战术,杜绝灌、压、考的教学方式,真正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在平常的单元测验与期中、期末考试中,要降低试题的难度,让学生多得分,得高分,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困难期”很容易被克服,也容易在一种不知不觉的状态中渡过。否则我们只能会用自己的方法摧毁自己的目标,从而使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 综上所述,处在“学习困难期”的学生面临着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处于抽象思维的起步时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正处于发展上升阶段,既充满激情又充满矛盾。这一阶段正是学生开始两极分化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设法采取有力的措施,帮助他们尽快渡过“学习困难期”,使他们顺利完成这个时期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数学素质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