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高考题荟萃碱金属元素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305663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高考题荟萃碱金属元素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五年高考题荟萃碱金属元素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五年高考题荟萃碱金属元素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五年高考题荟萃碱金属元素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五年高考题荟萃碱金属元素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高考题荟萃碱金属元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高考题荟萃碱金属元素(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碱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一部分 五年高考题荟萃2009年高考题1(09全国卷11)为了检验某含有杂质的样品的纯度,现将克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A. B.C. D.答案 A解析 2NaHCO3 Na2CO3 + CO2 + H2O D m (减少) 284 106 62 x (w1- w2)解得x=,将其带入下式可得: w(Na2CO3)= (w1- x )/W1 = ,A项正确。2(09全国卷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 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 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B. 向

2、Na2 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 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等质量的NaHCO3和Na2 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D. 向Na2 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答案 D解析 CaCO3与CO2反应生成Ca(HCO3)2,再加入NaHCO3是没有现象的,A项错;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仅生成NaHCO3,无CO2气体放出,B项错;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其中NaHCO3的物质的量多,与足量HCl反应时,放出的CO2多,C项错;D项,发生的反应为:Na2CO3

3、 + CO2 + H2O =2NaHCO3,由于NaHCO3的溶解性较小,故有结晶析出,正确。3(09天津卷2) 25 时,浓度均为0.2 mol/L的NaHCO3和Na2CO3溶液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B.存在的粒子种类相同C.c(OH-)前者大于后者D.分别加入NaOH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CO33-)均增大答案 C解析 相同浓度时,Na2CO3的碱性强于NaHCO3,C项错。4(09浙江卷12)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这种

4、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为: Li+2Li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e=LiB充电时,Li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C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D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答案 D解析 A项,Li从零价升至正价,失去电子,作为负极,正确;B项,反应逆向进行时,反应物只有一种,故化合价既有升,又有降,所以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正确;C项,由于Li可以与水反应,故应为非水材料,正确;D项,原电池中阳离子应迁移至正极失电子,故错。5(09福建卷10) 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

5、通入CO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升高温度,减小 D. 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答案 B解析 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故稀释时是不变的,A项错;CO2通入水中,相当于生成H2CO3,可以与OH反应,而促进平衡正向移动,B项正确;升温,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故表达式的结果是增大的,C项错;D项,加入NaOH,碱性肯定增强,pH增大,故错。6(09上海卷10)9.2 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 )A0.2mol中子 B0.4mol电子C0.2mol质子 D0.4mol分子答案 B7(09海南卷3)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可采取的方法是 ( )

6、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C加入澄清石灰水 D加入稀盐酸答案 A二、非选择题8(09天津卷10)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下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请回答:(1)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主要形式是,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 (用a、b 表示)。(2)负极反应式为。(3)电极表面镀铂粉的原因为 。(4)该电池工作时,H2和O2连续由外部供给,电池可连续不断提供电能。因此,大量安全储氢是关键技术之一。金属锂是一种重要的储氢材料,吸氢和放氢原理如下:.2Li+H22LIH.LiH+H2O=LiOH+H2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7、,反应中的氧化剂是。已知LiH固体密度为0.82g/cm3。用锂吸收224L(标准状况)H2,生成的LiH体积与被吸收的H2体积比为。由生成的LiH与H2O作用,放出的H2用作电池燃料,若能量转化率为80,则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答案 32解析 本题考查电化学知识。(1)原电池的实质为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总反应为2H2 + O2 =2H2O,其中H2从零价升至+1价,失去电子,即电子从a流向b。(2)负极为失去电子的一极,即H2失电子生成H,由于溶液是碱性的,故电极反应式左右应各加上OH。(3)铂粉的接触面积大,可以加快反应速率。(4)I.Li从零价升至+1价,作还原剂。II.H2

8、O的H从+1降至H2中的零价,作氧化剂。由反应I,当吸收10molH2时,则生成20molLiH,V=m/=207.9/0.82 10-3L=192.6810-3L。V(LiH)/v(H2)= 192.6810-3L/224L=8.7110-4。20mol LiH可生成20mol H2,实际参加反应的H2为2080%=1.6mol,1molH2转化成1molH2O,转移2mol电子,所以1.6molH2可转移3.2mol的电子。9(09四川卷29)新型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的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可用作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磷酸亚铁锂(LiFePO4)是新型锂离子电池的首选电极材料,它的制备方

9、法如下:方法一:将碳酸锂、乙酸亚铁(CH3COO) Fe、磷酸二氢铵按一定比例混合、充分研磨后,在800左右、惰性气体氛围中煅烧制得晶态磷酸亚铁锂,同时生成的乙酸及其它产物均以气体逸出。方法二:将一定浓度的磷酸二氢铵、氯化锂混合溶液作为电解液,以铁棒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电解析出磷酸亚铁锂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在800左右、惰性气体氛围中煅烧制得晶态磷酸亚铁锂。在锂郭了电池中,需要一种有机聚合物作为正负极之间锂郭子选移的介质,该有机聚合物的单体之一(用M表示)的结构简式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两种方法制备磷酸亚铁锂的过程都必须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其原是。(2)在方法一所发生的反

10、应中,除生成磷酸亚铁锂、乙酸外,还有、(填化学式)生成。(3)在方法二中,阳极生成磷酸亚铁锂的电极反应式为。(4)写出M与足量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已知该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阳极的磷酸亚铁锂生成磷酸铁,则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答案 (1)为了防止亚铁化合物被氧化 (2)COHONH3 (3)Fe+HP+Li+2eLiFePO4+2H+ (4)(5)FePO4+Li+e=LiFePO4 10(09海南卷15)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 = 4LiCl

11、+S +SO2。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池的负极材料为 ,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电池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3)SOCl2易挥发,实验室中常用NaOH溶液吸收SOCl2,有Na2SO3和NaCl生成。 如果把少量水滴到SOCl2中,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组装该电池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原因是 。答案 (1)锂 (2)(3)出现白雾,有刺激性气体生成 (4)锂是活泼金属,易与、反应;也可与水反应11(09宁夏卷27)下图表示有关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形成)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B为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黑色粉末),C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D是淡黄色

12、的固体化合物。(反应条件图中已省略。)(1)A、B、C、D代表的物质分别为 、 、 、 (填化学式);(2)反应中的C、D均过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中,若B与F物质的量之比为43,G、H分别是 、 (填化学式);(4)反应产物中K的化学式为 ;(5)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 (1)Al C Na2O2 (2) 2H2O +Na2O2 =4NaOH+O2 2Al+ 2NaOH+2H2O=2NaAlO2+3H2(3) CO2 CO (4) Na2CO3 (5) 2AlO2-+CO2+3H2O=2Al(OH)3+CO32- 解析 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是本题的突破口,根据中学化学知识基本锁定Na2O2,能与水和CO2反应,但是题目另一信息C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